本地商业促进会(BBB)昨天与温市警方合作,公布最常发生于本地的十种诈欺行为,并强调青少年使用网路时,可能成为诈欺犯目标。
也有华裔居民向本报陈述银行卡遭窃后被盗用的惨痛经验,说明各类诈欺案随时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
商业促进会昨日公布的十大诈骗罪案中,除了较为传统的「给现金赢大奖」外,身分诈骗案仍为最令人防不慎防的骗术,近期于全加各地,更发生多起不法份子于商家不注意时将刷卡机偷天换日,顾客使用后,所有资讯皆外流于歹徒手里。
去年此类案件造成的损失即达约9460万加元。
说到青少年网路罪案,民众大多直觉与脔童癖利用网路寻求未成年青少年进行不法性犯罪活动。
商业促进会主席帕莎克蕾塔(Lynda Pasacreta)则提醒,青少年使用网路时,亦可能成为诈骗罪犯的目标。
帕莎克蕾塔表示,由于年轻一族的自我防卫观念较为薄弱,因此当使用facebook或myspace等网路交友网站时,经常会将「宠物的名字」、「我的爸妈」、「生日」等与隐私有关资讯,毫不设防的公布于身分栏目;但许多民众使用「线上银行」等网路帐号时,亦经常以上述资料作为密码,因此若歹徒有心,只要多试几次,即可能顺利进入受害者的各类帐户。
(商业促进会主席公布十大诈骗术。
朱冠华摄)
帕莎克蕾塔说,亦有青少年将包括地址及电话等资讯都置于网路,供人浏览,皆为相当有风险的举动。
一位本拿比张小姐则述说自己皮包遭窃、银行卡遭盗用的惨痛经验。
她说,今年五月至图书馆,手提袋被贼人盗取,即刻报警,警方建议她在附近寻找,因为贼人可能取走手提袋里的现金后随意弃置,但查找一番后未有所获。
手提袋内有信用卡、金融卡(Debit Card)及身分证明文件。
张小姐说,由于她的金融卡是以生日作为密码,而同告失窃的身分证明上亦清楚列出她的生日,因此歹徒成功利用其中一张金融卡提取现金,甚至购物,令她损失800多元,所幸歹徒未成功使用其他信用卡或金融卡,损失未再扩大。
而包括驾照、健保卡等身分证明,则于日后在温哥华被寻获。
张小姐说,这次惨痛经验令她印象深刻,银行也告知不应再以「生日」设定密码,因此除了金融卡外,她把多个不同帐号的密码重新设定,以防同一事件再度发生。
帕莎克蕾塔并且提醒华裔居民,注意一种今年曾发生于列治文市的投资诈骗案件。
她表示,有骗徒利用刊登中文广告等方式,声称列市或惠斯勒(Whistler)等地有土地可投资,吸引民众坠入陷阱。
但实际上,骗徒声称可以投资的土地根本未经变更,自然不可能进行任何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