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海啸席卷过后的美国,“一幢别墅不如一斤白菜贵”,众多金融机构被逼向绝境,正所谓“房地产死,银行亦死”。而大洋彼岸的中国,今年房地产市场明显疲软,8月份全国整体房价首次出现下降,“断供”现象在部分城市偶有发生。尽管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尚可控,“断供”亦不会大规模爆发,但高盛最新的研究报告警告,随着房价回落,内地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初露端倪。内地某银行进行的相关测试结果认为,如果内地房价下跌20%,个人房贷不良率将大幅上升;如果房价下跌超过40%,四成房贷或会出现“断供”。
香港文汇报报道,在全球金融动荡、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调整。今年年初以来,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的房价出现比较大的回落,尤其到8月全国整体房价出现近两年来的首次下降。深沪等房价回落比较大的城市出现“断供”潮,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
“放贷漏洞”成隐患
高盛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内地房地产行业成交量的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的疲弱、库存的增加和毛利率的下滑将导致一些开发商遭遇现金流困境。而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初露端倪。
不过高盛认为,内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而且银行业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仍然相对较小。但中资银行在开发贷款上的“放贷漏洞”却有可能放大市场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中资银行并没有完全严格地执行相关政策,主要漏洞包括:开发贷款和销售收入可能被挪用、房地产信贷抵押物价值可能被高估、贷款高度集中可能导致银行易受高房价地区房价下跌冲击”。
房贷比重高风险增
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温彬也警告,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幅度超过贷款抵押比例,必将会使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扬。而目前出现的房地产商楼盘滞销、资金回笼困难等问题,令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同样暴露出来。
温彬还指出,内地国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逐步提高,银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部分银行高达30%以上。资料显示,日本1992年地产泡沫破灭前夕不动产抵押占贷款总额35.5%,1990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不动产贷款余额占比为41.5%,1996年印尼地产危机时房地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20%,1998年新加坡地产危机时这一比例为30%—40%。“相比这一水平,部分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已经值得警惕。”温彬说。
为全面掌控房地产信贷风险,央行及银监会近期下达不少相关的文件,要求各商业银行就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进行内部的“压力测试”,即假设房价下跌至一定幅度对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构成的影响。上海有银行测试结果显示,如果房价下跌20%,个人房贷不良率将大幅上升。如果房价下跌超过40%,个人房贷不良率将上升约40%,即四成房贷可能会出现“断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