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品价格之低令人吃惊。
由此观之,中美贸易会持续摩擦下去,但不会倒退,因为超市和沃尔玛里低廉的价格需要中美贸易来维持。
利用每三年一次的学术休假,自今年8月开始,我带着家眷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半年。
这所大学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旖色佳”,据说是因为风景优美而得名。
实际上它位于纽约州中北部阿巴拉契亚山区,相当于中国贵州的山区。
就在这么一个“鸟都不常飞到”的地方,却拥有康奈尔这所著名的常青藤大学;五万人的城市,学生就超过三万。
我们租了一幢小房子住下。
房子主人名叫丹尼尔,是一位有两个可爱小女儿的单身父亲(按他的说法,他妻子“犯傻”走掉了)。
旖色佳一半以上家庭(即中位家庭)的年收入在39000美元以下。
相当于中国什么样的收入呢?要知道答案,我们必须了解购买力平价这个概念。
购买力平价的出发点是,各个国家的物价不一样,同样的收入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不同。
购买力平价就是要消除物价的影响,在相同物价水平下计算各国的收入。
举例来说,联合国发展署公布的我国2004年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总额是19317亿美元,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额是76423亿美元,说明2004 年美国的总体物价水平约是中国的4倍。
由于过去三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9%左右,目前美国相对于中国的物价水平也应该上升同样的比例,达到4.36倍。
因此,旖色佳中位家庭的年收入只相当于在中国的8945美元,按现行的汇率计算就是67087元人民币。
北京市2006年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978 元,按每户 3.4人计算,折合户均67925元。
也就是说,旖色佳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北京的相当。
我们住的街区属于旖色佳的老区,住的是一些中低收入的人家。
这里的每幢房子都比较小,使用面积估计在100到120平方米之间,而且都有一定年头了。
我们住的房子显然是刚刚重新装修过,但仍然显得陈旧。
丹尼尔不像是一个富裕的人,但可以看出,他过日子并不节俭。
也许他根本不用节俭,超市里的东西都很便宜。
比如一加仑脱脂牛奶2.2美元,折合人民币约每公升4.4元,而国内一公升类似的三元脱脂牛奶是7元左右。
现在是葡萄成熟季节,每磅(约0.9市斤)才99美分;西瓜仍然有,4美元一大个;白兰瓜和哈密瓜都是5美元两个,鸡腿、鸡翅不到1美元一磅;国内贵得离谱的三文鱼最贵每磅也不超过10美元。
沃尔玛里的东西更是便宜得让人无法相信沃尔玛居然还能赢利。
我们去沃尔玛买了一袋小扳手,里面各式尺寸的扳手有十几个,可是价格才99美分。
且不论人工成本,单是消耗的钢材也该值这个价吧!
再看汽车。
本田新推出了08款的雅阁轿车,按照美国权威汽车杂志《汽车与车主》的说法,这是一辆“蛮是车”的轿车,比现在的版本高级了一大截。
价格?从19000美元起!也就是不到15万人民币,比国内最便宜的雅阁还便宜4万元!
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房屋价格上涨了80%;在硅谷、华盛顿特区、波士顿和纽约这样的地区,一幢房子的价格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美元。
但是,即使这么涨,按可比价格(即剔除了总体物价上涨之后的价格)计算,美国目前的房子价格也只有1890年的两倍;而且,在1997年房价开始大涨之前,美国的实际房价没有超过1890年的水平。
但是,自1898年以来,美国的实际收入上涨了至少8倍。
美国的物价相对于收入水平为什么这么低?原因很多。
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是一个原因,但不能解释物价的持续走低,因为国内市场竞争最终要遇到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限制。
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原因。
金融是经济的润滑剂,发达的金融降低经济运行中的损耗,从而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比如,由于信用卡的流行,网上交易变得非常便捷,从而把产品和一些服务的市场竞争范围无形地扩大了无数倍,其结果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
但是,正因为此,和市场竞争一样,金融市场的发达也不能解释物价的持续走低。
美国的物价本不该这么低,因为美国的人力很贵。
以理发为例,在北京,男士理发的中等价位是20元人民币。
在美国,即使是在旖色佳这么个地方,理一次发的中等价位也是14美元,外加2美元的小费,折合人民币120元,是北京的6倍。
但是,像理发这样的服务是不可贸易品,即不能出口、也不能进口的产品。
美国便宜的东西都是可贸易品,即可以进口、也可以出口的产品。
超市里的食品和水果可以从墨西哥进口;汽车可以从日本和德国进口;沃尔玛里面卖的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从中国进口;房子使用的土地不能进口,但造房子的建筑材料都可以进口;等等。
可以进口的东西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市场竞争的范围被充分扩大到了全球范围,美国消费者可以买到世界任何角落里生产的最便宜的东西。
世界范围内的产品竞争不仅让原本对价格起限制作用的不可贸易品失去了作用,而且趋向于把它们的价格也在世界范围内拉平。
这就是国际贸易理论中著名的萨缪尔森-斯多普定理要说的内容。
这个定理的惊人之处在于,只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充分竞争的,那么,产品的国际贸易会拉平劳动力、土地这样不可贸易品的价格。
这似乎和现实中的观察不符,因为我刚才说了,旖色佳这里的理发价格是北京的6倍。
但是,美国已经感觉到了压力。
最近围绕中国产品质量的风波表面上看和健康有关,实际上是和工作机会和工资有关。
对于中国而言,大量出口有利于中国工人赶超美国工人的工资;而对于美国而言,从中国大量进口只会压低美国工人的工资。
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即中、美工人由于国际贸易的连接而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在给定劳动力质量的前提下,相同质量的劳动力价格必然趋同,中国的上升,美国的下降。
美国的工资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的教育水平高,人力资本丰厚。
但是,像我们现在居住的社区,人们的教育水平都不是太高,他们虽然和中国远隔万里,且多数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却要面对中国工人的竞争。
旖色佳这样的小城是美国的主流,因此国会里的政客们要利用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大做文章,而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为了迎合普通老百姓的趣味,也要跟风呐喊。
好在白宫的头脑冷静得多,知道贸易给美国带来的收益在总体上大于它带来的损失,也知道美国最终的竞争力在于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的质量。
中美贸易会持续摩擦下去,但不会倒退,因为超市和沃尔玛里低廉的价格需要中美贸易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