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人头税思考:向加拿大华侨老前辈致敬

文章发布时间:April 10, 2006

在中国时, 我认识加拿大是通过 “纪念白求恩”, 世界地图, “温哥华来客”, 加拿大大使馆, 报纸杂志。

当时觉得有那么好的白求恩大夫的国家也一样是那样的友好。

但是加拿大又是那么的朦胧和遥远。

实不知就在1923年到1947年之间, 在加拿大的岸边有一道铁幕挡着华人来加拿大。

没有 “全加华侨驳例总局”, “平权会”, “华联会”, “安省人头税家属联盟” 等新老华侨的社团或个人几十年不断地向政府诉求, 这段 “人头税” 和 “排华法” 的屈辱史得不到改进。

如今改进了, 也不会朝着完善的解决方向进行, 更会消失在烟云中。

因此我要向华侨老前辈致敬。

加拿大从岸边到岸边铁幕重重

我同意陈丙丁先生的观点 “排华法案的歧视有过于人头税”。

但是陈先生只是着眼于加拿大华人家庭的创伤, 华人社会的停滞。

我们更应从更大的角度看那24年。

从1923年到1947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苦难的24年。

那时中国的4亿同胞正忍受着军阀混战, 日军侵掠, 国内战争。

多少千万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加拿大如果没有“排华法”, 而向华人采取接纳的态度, 能有多少中国人免于死伤? 这能说 “人道” 吗? 我同意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有权接纳或不接纳难民。

但是就再那时, 加拿大政府能够在渥太华为荷兰划出一片天地, 却不能把太平洋岸边的铁幕卸下, 这“公道” 吗? 这难道不应向华人社区道歉。

否则, 如何面对上帝和基督?

从1923年到1947年又正是各个工业化国家科技突飞猛进的24年, 如果接纳华人难民和移民, 他们带来金钱和智慧, 难道对经济没有促进, 对科技没有发展? 1997年前后, 大批香港移民震撼加拿大经济, 就是一个证明。

如果那24年接纳华人难民和移民, 何至于现在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手忙脚乱地每年移民22万人口。

如果那样的话,加拿大会比现在更强大。

这难道加拿大政府不应向历史墙忏悔?

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将人头税和排华法写进教科书里”。

加强历史教育有助于警醒加拿大政府和民众, 尊重历史, 尊重华人。

工作时和一位波兰老人谈起二战时中国伤亡人数, 他能张口说出, 我甚为惊叹, 我不能说出, 我想也没有太多华人能说出。

我们站在唐人街或太古广场问一下来往的华人, 会有多少人知道人头税和 “排华法” ? 我曾在教堂里和人谈起中日关系, 他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本地人, 他竟不知二战时日本侵略中国, 更不知美国在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

他说回家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

面对这样的加拿大历史教育, 难道不应把如此重大的华人话题写进教科书? 否则的话, 当这批经过 “人头税” 和 “排华法” 的老华侨老去后, 还有谁会如此伤痛地提起这段历史? 因此我要向华侨老前辈致敬。

近世纪华人从海上向加拿大的迁徙

华人移民加拿大是一部血泪史。

能用自己的生命打通洛矶山, 却没有打通国会山。

当年大清帝国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从1842年法令禁止中国人向海外移民, 直至1893年才废除。

随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黄金, 1848年有3名华裔先驱者先行到达北美。

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华人已有54人。

1858年, 华人往加拿大移民大约始于此年。

但最初从美国西岸来BC(省) 弗雷塞山谷淘金。

1866年, BC(省) 很难发现好矿可采, 华工被视为情愿削低自己工资而与白矿工抢饭碗的竞争者。

因此华人不易生存才有人到多伦多而来。

最初一批铁路华工, 是1880年由联昌公司从美国波特兰地区招收的1500人。

第二年他们又从香港带走2000人。

1881年有1%加拿大华人, 约430人居住安省。

从1881年至1884年间进入加拿大的15701名华人中大约有6500人是直接由建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西段的承包人雇佣的。

从1851年到1908年, 台山县遭受了14次大洪水, 7次台风, 4次地震, 2次干旱, 4次瘟疫, 5次饥荒, 还有两个家族的当地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

濒临死亡的人很容易被海外劳动力市场吸引。

从1885年至1903年, 45%华人来自台山县。

1901年以前, 绝大多数的华人居住在BC省。

1885年华人职业构成是这样的:在10000华人中, 有1468人是矿工, 2900人是铁路工人, 1612人是农业工人, 700人是食品罐头厂的工人, 708人是伐木工人, 还有其他各类人员。

当时华人商店拥有者和商人仅是121人。

太平洋铁路建成后,铁路华工也就失去了工作。

加拿大华人的挫折和抗争

1872年BC省开始排华。

1876年BC省又禁止在政府工程中雇佣华工。

1884年B.C.省立法机关开始限制华人。

移民数量由1882年的8083人降为1884年的2223人。

“华人税收法” 规定 BC省的华人必须每三个月交一次工卡的牌费;“华人置地法” 禁止华人购买地产;“省选选民法” 案指明华人, 日商和土著都没有选举权。

从1885年联邦政府开始反华人的法案, 征人头税50元。

1885年B.C.省还对早已入境的华人征收每年10元的“丁口税”, 对淘金华工每人每年另征收10元的“淘金牌照税”。

1901年联邦政府再次颁布新的《禁止华人入境条例》, 将人头税从50元提高为100元。

从1890年开始, 加拿大经济状况极其恶劣, 一直持续到1914年。

1902年时联邦政府成立针对华人的专门调查委员会, 结论是相当消极和负面的。

这不仅没有朝缓解社会矛盾的方向发展却更迁就了右翼反华势力的发展。

从1904年开始, 人头税升为500元。

当时的500元加元足以购置两间房屋。

不仅如此, 1907年温哥华”排斥亚种人同盟”举行针对华人和日本人的游行并暴乱。

基于经济困难和文化冲突, 加拿大政府从1923年开始实行禁止华人入境的法令, 加拿大内部华人也丧失很多权利。

在此期间多伦多成立“全加华侨驳例总局”。

华人多次由社团代表上京请愿, 但由于华人根本没有选举权, 所以没有多大的政治影响力。

在1931年, 仅剩有超过46000名的华人在加拿大, 男女比例为十三比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孕育了华裔社会最自豪的时刻。

华人不被接受服兵役, 但超过五百名华裔男女自愿入伍。

当时的华人为战争救济金筹得以百万计款项, 他们为他们的国家, 他们的家庭和成为公民的权利而努力。

二战结束后, 华裔退伍军人发挥他们在政府和民间对舆论的影响力。

“排华法” 直到1947年才在反种族歧视的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下被废除。

但从实际意义上讲,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 到1970年中加建交, 甚至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 废除排华法对大陆华人移居加拿大没有多大价值。

从1950年到1967年, 大部分来加的华人是从香港和台湾以家属身份来团聚。

1967年修改移民法后, 完全取消以申请人的国籍和民族背景作为挑选移民条件, 并强调技术移民, 来加的很多是香港和台湾的专业人士。

到1971年, 全加华人总数还不到12万人。

既要道歉又要本息退还

“人头税—外部拒入—内部失权” 这是三个相关的关键词。

客观地讲, 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矛盾状况下, 从华人的角度看, 是忍受着歧视和惩罚, 经过了 “反华—排华” 两个阶段, 幸在比犹太人在德国的”反犹—排犹—灭犹” 少一个阶段。

我不确定这有没有可比性? 如果专家论证有一定程度的可比性, 那加拿大政府是否可以参考德国对犹太人的道歉和赔偿? 号称多元文化的加拿大政府理应拿出不低于德国政府的诚意和作为。

从政府的角度看, 华人不仅为修铁路作出异常的牺牲, 为稳定社会又作出了另类牺牲。

作为加拿大政府理应在纪念修铁路的死亡人员的同时, 也为纳人头税的无辜人员作出补偿。

最起码也应连本带息返还纳税人。

华人中不想认领或无人认领的 “人头税本息退还” 可以留做华人社区基金。

华声报讯:加拿大通讯社3月12日报道说,联合国一项报告指出,加拿大应把1855年到1923年对华人移民征收的人头税退还华人。

联合国的方案是在保证最基本的公道合理。

这也应是加拿大政府最基本的做法。

人头税款在政府里作为种子基金, 已变成参天大树, 摘几个果子报答捐种子的人也合情合理。

加拿大有长期完善的财务资料和档案资料, 这种退还能容易的完成。

黎全恩先生表示,根据维多利亚大学与西门菲沙大学在1997年所做的调查,当年接受调查的187位人头税苦主及其后人中, 有1/3赞成 “政府作出个人金钱赔偿”;1/3反对;1/3没意见。

1/3 人员已不是小的数目。

时至今日, 纳税人的后裔的经济状况大有不同, 认识程度也不一样, 个人有个人的意愿。

平权会” 和 “纳税人家属联盟” 等华侨前辈几十年不断的诉求, 是弱势群体向强权社会讨公道。

经济损失可以由本息退还来弥补, 精神创伤可以由道歉来抚慰”。

他们不仅是为自己讨公道, 也是为华人社区写历史。

这深深值得我们新移民敬佩和支持。

就象前文提到的波兰老人所说, 中国政府放弃政府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 但中国民众仍有个人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的权利。

民主社会, 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合理诉求。

今日的加拿大社会通过几十年的自省, 发展, 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 正处于阶段性的理智期。

作为华人社区, 无论哪门哪派哪个组织, 最好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求大同求小异”的原则, 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探讨, 为华人社区找出一个最公道合理的方案。

华人仍在艰难地探索

不要以为那仅仅是一个老去的话题, 那是一面镜子, 在鉴察着华人的未来命运。

不要以为如今加中关系颇为和顺, 就永远艳阳高照。

试想加美关系多么亲密, 仍有波折。

不要以为有了“人权法”, 右倾反华势力就不存在了, 我们华人的命运就顺利了。

就象有了交通灯的路口, 仍有交通事故一样, 我们的命运并不会平安无事。

当用法的人不能充分发挥法的效力时, 正气镇不住邪气, 邪气不是沉默而是嚣张。

试想一下, 一些新移民或女工, 在工厂等场所遭遇的麻烦, 象不象旧日华工的经历? 新移民法正变得苛刻又意味着什么?

“人头税—外部拒入—内部失权” 真的就不会变相重演? 历史总是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

中国制造”, “日本制造” 正在冲击着加拿大的各种制造业。

随着经济的波动, 一旦工作岗位不断减少, 谁最可能首先失业? 实际现在季节性的不景气, 也让周围的新移民朋友一个个丢失工作。

一旦大量多族裔失业人员充斥社会, 社会矛盾最可能指向哪个群体? 在将来的十年左右, 随着老人潮的到来, 加拿大的福利制度变得困难时, 政府的任何举措都会对华人生活造成深刻的打击。

华人在这里毕竟是少数群体, 华人的价值取向, 生活习俗, 言谈举止, 身体素质等等, 都有着不同于主流社会甚至其他少数族裔的特点。

当这些受到社会的宽容和默认时, 便无可厚非, 更或是胜人的优点; 当得不到宽容时, 便是致命的缺点。

我希望将来的社区有一部分基金用于 “扶助社区, 扎根社会”, 教育华人如何在这个社会 “求大同存小异”, 增加华人的融合能力; 同时社区有一个志愿组织, 由那些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人上门扶助孤老贫困人员, 增加华人的生存能力。

卑诗省唯一在世的人头税苦主已过98岁。

亲历过人头税和排华法案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的新移民和将来的后代不可能有老华侨那份感触和毅力。

华侨社区应当借助老前辈的力量, 以公道合理的原则早日与加拿大新政府解决好 “人头税—外部拒入—内部失权”这些事情。

(戴广骞)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