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一位前驻华外交官伯顿(Charles Burton)公布了其最新研究报告《加拿大在华利益评估》,文中称联邦政府和安全部门长期以来疏于对中国的反间谍活动,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虽然渥京方面还未对此作出任何评论,但是该报告却引起了本地主流媒体的注意、并加以报道。一时间,两年前曾掀起波澜的“中国间谍论”似乎又有兴起的苗头。
报告:小心“中国正加强渗透”!
据悉,伯顿曾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任职,可以说比较流利的汉语,对中国也有一些了解。此次,他是受本地民间外交智囊机构“加拿大国际顾问团”(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委托做的这份报告。
该报告涉及内容很多,详细讨论了加拿大对华贸易逆差,以及本国长期的对华援助项目(continued policy of providing aid)等。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本国政府对华“反间谍”活动的失败。
在报告的“反间谍”部分,伯顿开篇便指责本国安全和外交部门在这项工作上的漏洞,称加拿大派往中国的外交官大多不懂汉语,甚至要靠当地人的翻译、解说才能阅读中文报纸。这样,中国的“间谍”便有机会渗透其中,及时获悉加拿大目前最关注中国的那些信息;同时,由于阅读的是“二手”资料,驻华外交官们自己也无法准确地向渥京方面报告中国的真实情况。
因此,伯顿强调政府和情报部门要加强对中国的“注意”,首先建议驻华使馆应该解雇所有在当地聘用的中国人,改为使用能说中文的本国公民。其次,他还敦促本国政府通过改良加拿大情报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的反间谍手段、电子通讯安全局(Communications Security Establishment)的监听,以及联邦枢密院(Privy Council Office)派遣更有能力的外派人员等,来改善目前的情形。
此外,伯顿还“透露”中国的间谍已经“渗入”本国境内,现在中国政府的人不仅在当地、更在加拿大境内时常“骚扰”(harasses)持不同政见的人士,这包括西藏、维吾尔和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士。因此,他建议联邦情报局应该积极地保护这些人。
政府和媒体对报告“冷处理”
面对这份报告,渥京政府尚未作出任何官方地回应;此外,本地一些主流媒体(如环球邮报)在报道这则新闻的时候,也将评论功能关闭,因此无人可以回复、讨论。或许他们认为加中关系已经够冷,不希望这种东西来“雪上加霜”。
不过,政府方面的“冷处理”并不代表他们不关注中国的“间谍活动”。联邦情报局负责人贾德(Jim Judd)、参议院保安委员会主席肯尼(Colin Kenny)都曾表示出和报告类似的担忧。在两年前“中国间谍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就连联邦总理哈珀也曾公开表示要“提防”。
2007年,中国驻澳洲首都坎培拉大使馆出逃官员陈用林曾在渥太华“透露”,中国在加拿大也有1000名间谍和线人,而中国驻渥太华大使馆也利用其在华人社区的影响力,对付法轮功、民运人士及藏独、台独团体。
陈用林言论一出,加拿大举国震惊。就连总理哈珀在多伦多会见少数族裔传媒时也表示,他承认加国政府部门要用一半以上的资源“来对付来自中国的间谍”。不过,他同时也希望本国的华人放心,华裔群体不会因此而遭到政府的怀疑。
据悉,当时哈珀先是说:“我非常明确地表示,近期不同政府机构已经指出的(中国间谍)问题,是真正存在的问题。” 接着,哈珀又给加拿大华人压惊:“但这绝无理由变成对加拿大华人整体的攻击和怀疑。当然,政府会关注某些卷入特定活动的特定人士。这些被关注的人,不论是间谍、毒品走私犯,或是其他犯罪分子,都存在于加拿大各地及‘隐藏在’所有加拿大人当中。政府机构只是监视和对付特定人士,确保这些人不会给加拿大造成麻烦。但因间谍问题而对加国华人这一群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是毫无道理的。”
小疑问:中国有必要派遣这么多间谍吗?
“中国间谍论”也在本地的华社中掀起了很大波澜。从网上的评论和留言来看,绝大多数华人还是对本国政府的这种“敏感”十分不以为然。
有人引用了了其他媒体的消息,称本国主流媒体在指责“中国间谍”时,都用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指责中国某通讯公司“红莓”技术是剽窃加拿大RIM公司的“黑莓”技术。这种具有较强的附件处理功能的手机电子邮件处理系统令不少人为之着迷。去年4月,中国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名字叫“红草莓”,但在西方媒体中,却被叫做“红莓”。不过有电信业专家就认为“黑莓”并非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中国完全可以达到自主研发的水平。而且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公司是通过“剽窃”来取得的技术。
换句话说,中国有必要向加拿大派遣这么多间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