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雨后春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区华埠上稍然「冒出」七八家由大陆人士接手开业的餐馆,给多伦多的餐饮业带来了一股新的气象。
大陆餐馆越来越多,不仅给本地的华人增加了口福,也给餐饮业的格局与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新加入这一市场的大陆餐馆东主都表示,看好本地大陆移民增多所带来的巨大市场,也对多伦多餐饮业的激烈竞争有充分的准备。
第三次浪潮
近半年来大陆人进军多市餐饮业,在中区华埠表现最为集中。
在华埠从事地产业二十多年的老牌经纪薛洪昆,近半年来就接手了多宗餐馆转让生意,买主有不少都是大陆人士。
他形容目前大陆人士进攻唐人街物业的情况,与二三十年前广东台山人及一九七五至八零年越南人进驻中区华埠的情况非常相像,可以说是华埠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据他介绍,今年以来由大陆人士经营新开张的餐馆,包括在登打士街上的「中华经典包子铺」,「上海人家」,「耀华酒楼」,「华北美食」,即将开业的「上海采芝宛」,在士巴丹拿街上的「东方饺子楼」,以及唐人街周边街段开设的川味火锅等,总数不下六、七家。
安省华商餐馆会主席陈勇仪在分析这种情况时认为,近年中区唐人街的餐馆业受到北部万锦市及士嘉堡地区餐馆的激烈竞争,又受到本地物业税垃圾清运费上涨及环境恶化的影响,许多老的餐馆东主不堪巨大压力纷纷退出,给正在找进行创业的大陆人士创造了机会。
而新进入唐人街的大陆餐馆东主们却更看好这里的市场和客户。
开业两个月的「上海人家」东主宋建宁认为,近年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移民人数日益增加,在抵加初期,大都集中在中区唐人街附近居祝因为这里交通方便,超市集中,很自然成为新移民的落脚点。
唐人街又是旅游区,来自中国大陆的代表团和观光客大多要光顾这里,形成稳定的客源,因此他对在中区唐人街开设餐馆非常有信心。
在登打土街原「新汉堡酒楼」旧址开业仅两周的「耀华酒楼」,前身是位于士嘉堡村的「嘉宝楼」,近期也移到中区唐人街重张经营。
大陆人士初入此行,限于人力和财力,买卖的规模一般不会太大,因此就更希望以餐点的地方风味和特色吸引客人。
登打士街上的「中华经典包子铺」开在另一家餐馆的半地下室,店面不大,只有几名员工,却以经营正宗的中国北方面点包子打开了名号。
老板马高亮在中国时是一名修理民航飞机的工程师,移民两年在加求职困难,最后操起了家传三代的做包子开店的手艺。
店内不仅制作天津「狗不理」,而且也有制作杭州,开封,扬州等地的风味包子,令一些吃惯了叉烧包的老广东大开眼界。
今年初开业的「东方饺子楼」,也号称是中区华埠唯一一家经营正宗中国北方(黄河以北)食品的餐馆,将其客人对象集中于附近大学中来自大陆北方的留学生,国内旅游者及代表团,主打大陆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
有趣的是,几位新开张的餐馆东主,都表示不会因为考虑到迁就本地广东客人的口味,而对其菜式进行改良,失去原有特色。
宋建宁的「上海人家」聘请了原上海和平饭店的大厨,以正宗的上海菜式吸引客人。
他表示会努力向客人介绍上海菜,但如果客人不喜欢,也绝不会迎合他们的口味改变。
「否则,同以往广东人香港人开的上海餐馆就没有区别了」。
几位东主都提到目前大陆移民和学生大多属于创业阶段,消费能力可能不如老移民高,他们在制定价格时当然会考虑到这一点,但最主要的还是强调菜式的风味和特色,不会一味在竞争中拼价格。
环境差影响生意
餐馆东主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些在唐人街经商的苦恼。
几乎所有人都对华埠的环境卫生状况提出意见。
在丹佛斯大街(Donforth Ave.)开有另一家日式餐馆的宋建宁就表示,唐人街的卫生状况同希腊城相比犹如天上地下。
他直言不少西人因为这里环境脏差而望而却步,直接影响生意。
大陆人士近年纷纷以技术移民抵加,多少都有一些积蓄,目前找工作又困难,开餐馆是不是一条好的创业之路?几位新在唐人街开业的老板都表示,餐饮业的竞争激烈,又是与人们健康有关的特殊行业,除非十分有经验,新手下水风险不校有志从事这一行的人士,宁可先从打工做起,积累经验。
但无论如何,所有的受访人士几乎一致肯定,大陆人士进军中区华埠的势头一定还会持续,并由南向北蔓延扩大。
对于喜爱各地不同美味的人士,特别是想念家乡风味的大陆移民,无疑是一大幸事。
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家乡的美味也将出现在多伦多的某一家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