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多伦多的时候,住在Downtown的一处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
那附近蟑螂老鼠肆虐,还喜欢各栋房子跑一跑串串门,因此总杀不绝。
于是我们一家人就和这一帮子蟑螂老鼠在一个屋檐下相处了近一年的时间,虽说当时觉得很烦心,可是这一段经历后来想起来也颇为有趣。
初见蟑螂
以前还真是没有见过蟑螂。
家乡是个偏北方的小城,天气较为干燥,也没有很多木结构的建筑,所以老鼠可能会有,但基本没有听说过有蟑螂。
对蟑螂全部的认识,是香港言情片里女主角看到蟑螂时的尖叫,和同时在地板上飞快掠过的一个小小黑影。
当时只是觉得,蟑螂似乎很黑,也跑得很快,而我历来都不喜欢会飞或是速度快的深色虫子,所以也一直对蟑螂没什么好印象。
来加拿大之前,就知道可能会有蟑螂,心里有些发毛。
落地的第一天晚上,躺在新家的床上就没有睡着。
一是因为有时差的问题,二,就是因为蟑螂。
由于对这种虫子没什么了解,也不知道它怕不怕人,会不会四处乱爬,所以睡觉的时候就一直很警醒,把包括大半个脑袋在内的全部身体严严实实地裹在被子里,眼睛还四处瞟着,不时有黑影闪过的错觉。
第一次看到蟑螂,是在几天之后。
当时是晚上,我们在里屋吃饭,后来我到厨房拿一个什么东西,一开灯,墙上几十只一两厘米长的蟑螂四处逃窜,黑黝黝一片,立刻我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退回房间,还很小心地把门关死。
逐渐适应有蟑螂的日子
住了几个月,就觉得刚来时的担心实在很可笑,因为其实蟑螂是很胆小的,不敢近人,所以才会跑的那么快。
因此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放心了许多,不会再因为蟑螂而失眠了。
可是对蟑螂的恐惧和讨厌的心理与日俱增。
我痛恨吃饭的时候会有蟑螂顺着桌腿爬到桌面上来,痛恨去洗澡的时候发现浴缸里有蟑螂,痛恨梳妆的时候镜面上快速掠过的黑点,每到这时就觉得特别反胃,后脑勺的汗毛也跟着竖了起来。
由于有蟑螂的缘故,我们家的饭菜都不敢敞开放,人不在的时候一定要加上罩子,否则也不知道是否被蟑螂享用过,也就不敢吃了。
蟑螂成了一家人的公敌。
妈妈很厉害,来了几个月就彻底克服了恐惧心理,见了蟑螂就一掌上去,让它粉身碎骨。
而我看到小的还好,芝麻大的也可以用手摁一摁,见了大一点的蟑螂,都浑身发毛不敢动手,顶多拿个鞋底拍拍。
不久之后,妈妈研究了一套方案,在厨房里放一些“诱饵”,关上灯,去看电视。
过一段时间,拿两只拖鞋,冲到厨房猛开灯,然后冲着墙上桌上地上用力拍,这样,不要说几十只,几百只都杀死过。
但是成效也不是很大,一只母蟑螂一胎就生那么多,繁殖起来快极了,拿它们有什么办法呢?虽说一直都在打持久战,可是我们还仿佛是占劣势,也是很无奈的情形阿。
老鼠战
原来在国内我们家有一次就出了老鼠,后来全家人同心协力消灭了一窝老鼠。
所以对老鼠也一点不陌生。
其实我对老鼠并没有对蟑螂那么讨厌。
从小我就喜欢小动物,据妈妈说我还曾经拎着一只小老鼠的尾巴在院子里跑,一点都不怕。
这次来了之后,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老鼠的存在,估计是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蟑螂上面了。
后来有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到储藏间里有“悉悉嗦嗦”的声音,仿佛是老鼠在跑。
不一会儿真的听到“吱”一声叫。
全家人都睡不下了,于是起来,开灯,拿好拖鞋,打开储藏室的门。
经过一番搜查,发现天花板上有个小洞,一看就是老鼠磨牙的产物。
后来洞下面的衣服上又惊现几颗新鲜的老鼠屎,这下引起了民愤,可是老鼠在墙里,怎么处置它们呢?最后我们只好让步,就用宽胶带封住了洞口,意思是只要你们不来打扰,就放你们一条生路好了。
可是我们与老鼠的故事没有到此结束。
几星期后,一天晚上电视里放泰坦尼克号,大家看得兴趣很浓。
正到男女主角聊得正欢的时候,一只老鼠从房间这一头窜到另一头。
这下兴致全没了,我们把地上的东西都搬到床上,人手两只拖鞋,等着那老鼠什么时候在跑出来就用力打下去。
可是它好像也察觉到了危险,不出来了。
爸爸拿了扫帚到处乱捅,果然老鼠又冲出来了,我们齐心合力把它逼到床和墙的夹缝里,一棍下去,就一命呜呼了。
后来有一次,一只很小很可爱的老鼠被我们封在两层窗户玻璃中间。
爸爸说,我们养起来吧,于是找了个笼子,把它装进去。
一家人看着小老鼠在里面很安静,还不时伸着小爪子洗脸,很好玩。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笼子空了,因为老鼠实在灵活,挤扁了身子也要钻出去。
离开老鼠蟑螂的日子
之后我们搬到了士嘉堡,住进了公寓,也远离了老鼠蟑螂的侵扰。
回忆起那段时光,大家都不禁要感慨一番。
想起我们奋起斗老鼠杀蟑螂的情景,也会笑上几声。
毕竟那是我们认识这个国家的开始,我庆幸的是,还好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老鼠蟑螂,否则就有些扫兴了。
(武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