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药物的进步,已发展国家的人类平均寿命有延长的趋势。
根据加拿大2006年的人口普查,本国65岁及以上人仕竟已经占全国人口13.7%!正正由於人口老化的挑战,长者政策成为各地政府(包括加国政府在内)的重要议题。
年长人仕在年轻时对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当然希望看见他们可以安享晚年。
孔子不是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提出“老有所养”的崇高理念么?尽管这目标在社会上应该获得普遍支持,何以达致彼岸则人言人殊。
有认为政府应该透过增加福利、长者服务及医疗等支出以肩负起保障耆英生活的责任,笔者对此却有所保留。
政府要增加公共开支,增加税收或加重国债几乎难以避免,而两者都会令致市民大众口袋里的钞票被抽走,反而削弱了个人储蓄养老的能力。
再者,过分强调“大有为政府”的思维容易导致官僚体制过份膨胀,而我们都知道纳税人除了透过官方的审计报告外,委实难以对公营机构的开支及效率作出仔细的监察!
当社会大众过份将希望及福址寄托於官僚及政客身上,甚致以为政府服务是解决个人前途的唯一选择,其他的可能性便会备受忽略。
在长者政策方面,家庭及个人的责任经常被忽视。
在传统华裔文化下,子女很多时都愿意在能力范围内照顾父母,家庭成员之间则强调守望相助的精神。
在今天的加拿大,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在税务上进一步优惠一班愿意供养父母及长辈的家人,尽量将长者的“安全网”(safety net)藏於家庭之内的个人层面上,鼓励市民在年青力壮的日子为自己晚年储蓄,增加个人“未雨筹谋”的诱因不失为上上之策?可幸加拿大政府早透过推行注册储蓄退休计划(RRSP)以达到相关效果。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自当发现很多年逾65的人仕依然有心有力,政府是时候考虑提高退休年龄上限,让长者可以有更多年日去继续工作,赚取收入的同时能够持续贡献社会。
不过即使以上以家庭及个人主导的长者政策被落实,并不代表社会上所有长者都可以获得充份照顾。
基於不同的原因,部份在加国的长者未能得到亲人的支援,本身又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及资源,而对这群年老无依的耆老伸出援手想必也没有太多反对之声。
然而一众长者服务,并不一定需要直接由政府直接资助或提供,反倒可以由个人捐献并透过慈善团体促成。
一般来说,由私人捐献支持的非牟利团体,主办及参与者对其慈善计划通常有较大的热诚,加上捐献者因为自发支持,对受捐献机构的财政可能比较留意,非牟利慈善机构的效率胜於公营福利部门也就不难明白。
官员、政客真的希望改善贫困人仕,与其大事扩张公共服务,大可以让出空间予非牟利团体,并继续以宽免税项鼓励民间慈善服务。
政府切忌不断挑起福利计划的担子,到头来只会把私人慈善事业挤掉,对要扶助的耆老社群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