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只有回国,才有过年的感觉

文章发布时间:February 28, 2007

去年,为了不耽误学习,我们夫妇等到三月份成人高中春假才回上海探望父母。

不料父亲慎重地提出:你们带来的那些西洋参善存片中国都有,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们能安排在春节回家。

是的,国家国家,只有回国,才有老家的热情,才有过年的感觉。

虽然移居在华裔百分比最多的温哥华,春节的气氛还是迥然不同于家乡的。

温哥华的唐人街萧条依旧,丝毫没有圣诞前大商场的购物热潮。

225781_1172676860.jpg

而家乡就不同了,春节前一个半月,就能嗅出弥漫在大城市空气中的兴奋、焦躁、激动和向往。

移居在上海的白领蓝领们忙着定购回家过年的飞机票火车票,颇有几十年前购买自行车那种一票不可得的炙热烫手。

本地人则忙着准备年货,超市喇叭大声播放着“新年到新年好”的音乐,人们一边喧嚷交谈,一边把货架上的东西往手推车上扔(国内人购物似乎不像北美人那么算计)。

大年夜,家家饭店爆满,据说现在要提前两三个月就预订。

街头街尾一片红色的海洋,千千结、大红灯笼、大红福字……

除夕夜12点整,那爆竹声就像放炮一样,长达半个多小时。

路上不一会儿就铺上了厚厚软软的爆竹壳,踩上去非常舒坦,散发着新年的气味。

初一到初七,户户轮流做东接待客人,人人走亲访友,出租司机都笑不动了。

不过,在天天吃饱穿好天天过年的今天,如果不是为了回家团聚,我们其实已经慢慢地丧失了对春节的强烈期盼,也难以体会到物质贫乏的年代里那种过年的乐趣了。

首先,那时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

如果你平日穿件新衣服,同学们会问:“过年呀?”而后拍打你的头顶:“新衣服,拍三下。

”母亲在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为5个孩子缝制新衣,心急的我每天数着日子。

年三十晚上,我们兄弟姐妹的枕头下压着一年一度的新衣,谁也睡不着,看着妈妈拖地板。

只有过年才大扫除一次,是那个年代的习俗之一。

以前哪有那么多品牌的现成瓜子呀,母亲生起两个煤炉,把夏天积下的西瓜子炒得喷香。

汤团更没有现成的,石磨在邻里之间借来借去,喜欢帮老妈一起转磨,咯吱一声,浓郁的米水就流淌下来。

过年可以吃肉,这也是一件诱人的事情。

那时的肉呀鱼呀鸡呀鸭呀(从未听说过禽流感)都是凭票供应的,有大户、中户、小户之分。

过年时,每家都可多分配点,于是,朝北的窗口挂着风干的鸡鸭。

那时候在菜场工作的不要太神气哦,拍好马屁,还给你多个几两。

我小时候非常瘦,特爱吃肥肉,三年自然灾害中正处于发育期,对我来说,没有比母亲的红烧肉更馋人的了。

年夜饭的热闹不要说了,没有祝词没有客气,只有稀里哗啦的吃菜喝汤声和讲话声。

吃过年夜饭,大家到门背后跳三下,这样才能长高。

只有“文化大革命”的某一年,年夜饭吃的还是咸菜泡饭——当时父亲正挨批斗,母亲没有心思准备年货。

年初一一般还有水果糖。

母亲把硬糖和软糖搭配好分给我们。

我们很珍惜这些红绿纸头里包裹着的糖们,姐妹兄弟经常会对各自的糖果进行重组,一般是一颗软糖换两颗硬糖。

弟弟喜欢量多,大妹偏爱质好,他们在一边忙着兑换。

而三妹是最有心计的:等别人吃的差不多了,她才刚刚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慢慢地咀嚼。

她专注的享受使我们几个在旁边垂涎欲滴。

糖吃完了,糖纸头也能把玩好长时间,软糖通常是“玻璃纸”包的,可以用他们折叠出穿跳舞裙的纸人。

父亲那时长期在外工作,母亲忙于家务,过年常派遣我们几个小巴腊子到阿姨娘舅姑妈伯伯家拜年。

这项任务虽说枯燥,但因此可以得到额外的糖果,运气好的话还有压岁钱,我们还是很乐意的。

顺路看看街上卖洋泡泡和棉花糖的摊头,很是开心。

回到上海,亲人相见,幸福和伤感错综地交织在心头,当年那么精力充沛的母亲患心力衰竭长年卧床,父亲康健但也步履蹒跚。

生命就在关注下一代的成长中,无意间消耗了自己。

年夜饭时,面对两大桌亲人们,我们换了一种新年祝愿,让大家在简单的生活中体验过年的乐趣,在新的一年中活得平凡舒心,健康快乐!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