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威力巨大的导弹,是他同行的伙伴;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爆炸,是他惯常的工作经验;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他对自己的磨练。
李继锋,二炮装备研究院年仅30岁的导弹工程师,常年从事着危险系数极高的导弹弹头安全与威力试验。别人闻弹色变,他却在导弹的一次次爆破声中书写着自己的绚烂青春。
安全测试练就过人胆魄
李继锋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即在于对弹药进行安全性测试,途径之一便是通过做烤燃试验来检验弹药的耐高温程度。
在模拟现场,空旷的场坪上,一池航空煤油熊熊燃烧,烈焰上烤灼的是导弹高爆炸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弹药急遽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最终将燃烧、爆燃甚至爆炸。模拟现场不仅危险,做烤燃试验也非常耗时,每种弹药要经过多种烤燃程序,少则半天,多则连续数日。
除了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李继锋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即将爆破的各类弹药。由于各类炸药的燃点不同,模拟现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在做弹头静爆试验时,要对弹药的密度进行检测,查看内部有无裂纹、缩孔、气泡以及粗结晶等。仪器探测,仅可以提供分析资料,如果更为深入地了解,便只能进行人工锯剖。为防意外,多数参试人员撤离现场,只留下李继锋和几个工人来锯剖弹头。他们每锯一下,都铁沫四溅,锯齿与壳体间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而每锯一下都有可能引爆弹头。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李继锋说:“开始有点,但锯一会儿就忘了。”这种常人看起来胆战心惊的试验,李继锋经历了不止一次。
枪击试验则更加危险。由于对子弹击中弹药的强度有要求,射击距离不能太远。射击掩体虽然进行了加固,但如果发生爆炸,弹片随时可以从瞄准口飞回来,面临危险,他说:“搞试验不能保证100%安全,为了使命与责任,担点风险是值得的。”
心细如发才能化险为夷
李继锋胆大,但并不是懵懂莽撞,心细如发是他敢在刀锋上起舞的支撑。正是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李继锋在弹头颠簸实验、殉爆试验、静爆试验、枪击试验和烤燃试验中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考虑到弹头在恶劣环境下机动运输的需要,新型弹头定型前,要进行数千公里颠簸试验。为了增加难度,实验团队特意寻找路况崎岖的“搓衣板路”,在行驶中需保持一定的车速和颠簸强度,还得经常急刹车,有意制造一些恶劣的运输环境,李继锋便和大批的弹药一起颠簸摇晃。由于实验产品没有定型,受到剧烈颠簸后,随时可能在后备箱爆炸。在实验过程中李继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检查弹头状况。
有一次,透过隆隆的马达和轮胎与地面的剧烈摩擦声,他敏锐地听到一丝异常响动。停车仔细检查,大家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是捆扎弹头的包装带发生了松动,整个弹头已经发生移位,如不及时紧固,弹头与车体发生碰撞则后果不堪设想。
殉爆试验,是引爆一种弹药刺激相邻的另一种弹药,目的是检验弹药的稳定性,为弹药贮存、运输提供安全依据。这项试验的危险性在于插雷管,新式雷管不小心磕碰或静电都可能引爆,带来灾难性后果。因而,要求在雷管连接电线之前,先关闭电源,再进行放电。由于弹药种类多,操作密度高,实验持续时间长,易使操作人员麻痹。一次,由于操作员疏忽,未做放电动作,李继锋及时发现并做出弥补,再次挽狂澜于既倒。
周密思考保证试验安全
北国,冬日,荒原。
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大威力常规弹头的静爆试验。短暂读秒计时后,荒原凌空腾起一团巨大的火焰,向上翻卷着逐渐形成一个小型蘑菇云,紧接着是炸雷般的爆响,数公里外就能感到强有力的冲击波。
在静爆试验开始之前,李继锋在勘察地形中,发现距爆心数公里外,有个小村庄。从目测距离看,小村庄不在爆炸波及范围,但处于试验阶段的武器爆破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为防止意外发生,他和同事们准确测量距离,认真观察地形特征,然后反复计算,最后确认村庄处于爆炸的边缘地带。静爆那天,他们组织村民事先撤离。爆后勘察,村庄附近果然飞来了弹片。
除了检查试验场的周遭环境,李继锋还多次检查掩体的强度,经他建议,试验单位用角钢加固了掩体。他还提醒两位操作手穿戴好防护用具,起爆后要面壁抱头。
正是他的周密考虑保证了村民和两位操作手的生命财产安全。
凭着一颗胆大、细致、周密的心,李继锋一次次在刀锋上起舞,我军的武器装备在他的舍命预演下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