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8日,对许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可是对我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正是在这一天,我告别了家人与好友,背着重重的行囊,登上了飞往加拿大的飞机,从此便踏上了我的留学征程。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漫长飞行,飞机降落在温哥华国际机场,稍做停留,我换乘飞往东海岸的航班,飞跃北美大陆,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目的地——蒙特利尔。
旅途劳顿丝毫没有减少我的兴奋之情,我央告前来接站的朋友马上带我驱车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皇家山”,据说在这里可以俯瞰城市全景。
绕过一段盘山公路,我眼前突然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再也无法将视线移开,并且情不自禁地张大了嘴巴。
灯火阑珊的蒙特利尔岛城在圣劳伦斯洞的波光中摇曳,像空中的繁星降落到了地面。
点点灯光像是在招呼我,”欢迎你,远方来的客人!”这就是美丽的蒙特利尔,想到我将在这里度过4年的求学生活,我真的兴奋不已:
可初来的兴奋很快就被生活的不适应、学习的压力所取代。
蒙特利尔属于法语区,我这个“法盲”全然不知路边店铺的标识。
连个英语招牌都没有,我分不清哪里是超市,哪里是车站,总之是分不清东西南北,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热情好客的蒙特利尔人很快就打消了我的顾虑,他们操着并不太流利的英语给我指路,耐心地给我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
我很快结交了一些老外朋友。
我们交换各自国度传统的工艺品,有空时会坐在一起,聊聊各自家乡的逸闻趣事,,我欣赏他们的开朗活泼,他们则深深地折服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教给他们中国书法,他们则教我学法语。
蒙特利尔对我不再陌生,我渐渐地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生活中的困难还是比较容易解决,可是学习难题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功夫!因为这里的大学从来没有教学大纲的限制,教授们讲课也都是按照自己拟订的教学重点进行,课程内容多半涉及教授们在各自领域的专长,加之用法语教学.每次课后我都如坠云里雾里一般厂一位不太和气的教授见状,断言:照此下去,你考试肯定不会及格;我倔强的性格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位教授:我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但绝不会比其他同学差。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一有空便泡在专业网站上,搜寻各位教授最近发表在专业期刊的文章,细细研究。
我很感谢我的同窗学友,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孩。
她每次都会:阵课程内容用英语给我作简要说明,我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在她那里找到答案。
我很有信心地参加了第一次期中考试,毫不犹豫地挥笔答卷,我想像着肯定能得高分。
没想到几周之后成绩揭晓,一瓢凉水从头顶浇到脚跟,刚刚过关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下。
我简直难以相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为人和蔼的导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耐心地给我分析问题,理清思路。
原来国外的考试并不设置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得高分。
所以,教授们特别注重营造课堂上的讨论气氛,甚至希望同学们对他们的观点给予反驳。
而我因为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机械地按照课本回答问题,考试成绩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之后,我调整学习方法,课堂上无法参与讨论的课题,我就在课后和学友们探讨。
这比在国内上研究生时讨论问题的难度要大得多。
因为各位学友来自不同的国度,贝宁的、法国的、加拿大的……大家操着不算流利的英语,争论异常激烈,时不时还会冒出些“方言”来。
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受益匪浅。
讨论与阅读相结合,我对问题的领悟逐渐深入。
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我完全换了一套答题思路;,成功了!我拿到了第一个优秀。
从此,我的信心倍增。
一年下来,所有的课程都顺利过关,几乎门门都是优!
思乡是每个留学生最难过的一关,我也不例外。
刚来蒙特利尔那阵儿,在学校忙碌了一天之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在北京的家人打电话。
即便电话卡已经堆积成了“小山”,思乡之情仍丝毫不减。
对家人的思念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我,忙起来的时候可能还好一点儿,只要一闲下来,我便想家。
平时如此,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如此。
记得2003年的除夕夜,国内正是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却还在实验室里努力地工作着。
想起往日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谈笑风生的情景,我心里的酸楚难以形容。
临近12点,我迫不及待地拨通了越洋电话,本想先高兴地祝父母春节愉快,可是不争气的眼泪早已泛滥,嗓子里哽咽着,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我断断续续说了一句“爸爸,我真的……真的……很想……你们!”
思乡归思乡,生活还得继续。
况且,在这里我并不孤单。
有一天经过地铁,忽然耳边响起《小白杨》的音乐声。
如此熟悉,让我兴奋异常。
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中国老人在那里演奏。
看到我专著地听琴,老人笑着问道,”姑娘.想听什么?我免费为你演奏。
”“《让我们荡起双浆》吧!”我也觉得奇怪,在国内时嘴边总是哼着时下流行的歌曲,怎么此时会脱口而出童年时常听的一首老歌?我坐在老人身边,如痴如醉地听老人演奏,似是仙乐飘飘,带我回到了佩带红领巾的童年。
“肯定是想家了吧?”老人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知道我一个人在国外求学后,他亲切地问:“来,咱爷俩唱唱家乡的歌儿吧I你点。
”
“《歌唱祖国》”!我脱口而出。
手风琴声再次拉9向,我激动地随着音乐唱了起来。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这首歌我在建国40周年的时候唱过,那一年我上高二,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国庆晚会;这首歌我还在建国45周年的时候唱过,那一年我读大学三年级,作为学生干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联欢会……但是都没有今天,此时此地,令我如此震撼。
“我是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我心里不断地念叨着。
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也第一次萌生了想再睹国旗风采的念头。
也许这种感受真的只有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才会有!
四
在2004年度蒙特利尔大学学生学者迎春联谊会上,我终于见到了熟悉的国旗。
兴奋,激动1久违了,五星红旗I久违了,我的祖 国I看着喜气洋洋的春节晚会.吃着丰盛的美 食,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这一切是我国驻加 拿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为我们精心安排的。
他们 惦记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留学生们,,F、S我们身 在异乡会感到孤单。
他们在各种年节将大家组 织到一起,叙叙家常,并且安排一顿可口的家 乡饭。
”使馆就是你们的家,我们永远是欢迎 你们的家人。
”这是他们时常告诉我们的话语; 这些话使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带给我们的温暖, 原来我们并不是孤雁单飞。
我们时刻都有祖国 做依托。
我的家离我并不遥远!
在中国驻加大使馆,临时代办给所有留 学生的新年致辞是:”你们走得再远,也是家 里的孩子。
家人永远惦记着你们。
”是呀!离 家已经一年半了,我只要一闲下来就想飞回 到父母、家人的身边。
环视四周,大家和我一 样,玩得开心极了,其实我们也是回到家了 呀I不过,这里比大洋彼岸的家庭成员要多 得多]
使馆之行,我不仅结识了很多的中国留 学生,而且还收到了一份丰厚的礼物——我获 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返校后 的第二天,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在一个 实验室里工作的一位来自贝宁的留学生。
他羡 慕地对我说:“祝贺你,莉!我来加拿大都快 4年了,从未听说过我国给哪位自费留学生发 过奖学金。
”接着,他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莉,你不是一直就想买一辆车吗,有了这笔 钱,你可以买一辆非常漂亮的小轿车。
”我认 真地答道:“不,我要用这笔钱买书。
选修更 多的课程。
”也许有人会说我多少显得有些矫 情,但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
回想来加拿大的这一年半,辛苦是当然 的,但应该说我是幸运的。
我收获到了许多知识,许多友谊,许多帮助,许多,许多……
望着脚下正在逐渐消融的积雪和枝头欢唱的鸟儿们,我的脚步越加轻盈。
春天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由“龙源期刊”给本网独家提供,严禁任何形式的复制、转摘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