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以前为了加强英文水平,常常去书店买了英文书回来读,多半是请外文系的朋友开了单子,自己再按图索骥,买回了很多大部头,摆在宿舍里十分唬人。
有次一个朋友来找我玩耍,进门从书架上挑了一本英文的《飘》下来说:你原来都是读这个的?我无意骗他,只好实话实说:看了两页就读不下去,生词太多。
他把手里的书翻得哗啦有声,说:这摆明就是新书嘛。
我一个大红脸,无言以对。
出国之后,满眼都是外文书,从小说到菜谱,可以想怎么买就怎么买了,心里却不踏实起来,进了书店翻来捡去,只觉得少了点什么,自己离中文书太远了,以至于他们在心中郁结成团,一直作祟,逼着你想方设法安排妥当。
在温哥华小住的时候,中午解决完午餐,为了消食,往往踱到隔壁的中文书店闲逛。
那里的中文书质量不错,就是太贵。
一本二十几万字的书,大概就要卖到将近几十元加币。
我那时刚到加国,穷学生一个,三餐还要记明细账,所以只有捧着书在那里看的份儿。
书店的老板脾气好时便不大管我,若脾气不好时,就会在你身边晃来晃去,咳嗽一声,小声询问:这书不错吧,要买吗?我于是红了脸,放下书喃喃道:看看,看看。
有次看中了一套《史记》,一字儿整齐地码开,在书架上整整占了两溜,干干净净的太史公文字,通篇用宋体。
我拿在手里,只觉得心里都绵软了,恨不得立刻买了家去。
可惜查了查书后头的价格,整套下来要七百多加币,于是望书兴叹,这价格,可够我吃两个月的了。
后来有朋友好心肠,特意寄了电子版的《史记》给我,说买不起印刷体,就拿这个过过瘾吧。
我手忙脚乱地下载,解压缩,安装,文件是美的,校对得也好,忙写了回信感谢朋友。
但遗憾永远存在,床头树下,我总不能抱着电脑畅游。
后来无意之中跟一个朋友说起此事,谁想朋友也是好书之人,捧着电话在那头笑我白痴,接着连珠炮一样推荐了若干卖书网站,生怕我继续糊涂,一再解释付款方式,邮寄方式。
我才如梦初醒,亏得自己是学电脑的,竟然不知道网络信息发达至斯。
马上去游网络书店,一口气就订了一大堆的书。
于是我就有了牵挂在海上,每天下了班回来就查信箱,打开电视总要看看太平洋是不是刮台风。
从此看中文书不再是个奢侈的享受,几年下来,家中到处都堆满了中文书,现在很少再梦到去新华书店扫荡,睁开眼睛一看见满架的书,心里就倍感踏实。
在异国,电视,广播,报纸,会议,到处都充斥着英文字母,而我,只要手中一本散着油墨香的中文书,心里就倍感踏实,这就是我的中文书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