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7日下午,本网记者一鸣电话联系到了张虹女士,向她转述了这几天51论坛就她難民申請被拒,可能要带一岁的女儿回国一事展开的议论。
张虹女士对记者说,首先,借此机会,感谢所有关心我们母女的人们,包括关心我们的51网友。
我要谢谢你们!
这中间可能有一些误会,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我从未想到要以分离亲生骨肉的方式,来为以后返回加拿大做准备。
我1997年从中国天津来加,至今已有10年。
如果我想用这个方法,我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要这么个孩子?这是周围的朋友好心给我提的建议。
听说,媒体把我的情况发布后,有不少好心人家愿意收养我的女儿,我很感激他们,但我怎么忍心让女儿离开我?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我想,任何一个做母亲的,都不愿意去感受。
如果带女儿回国,我们的经济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我快40了,又出来多年,回去能有什么工作可做?一个月最多挣一、两千人民币,可能还不到一千。
这点钱可能仅够我们母女俩平平安安地吃饭。
孩子是加拿大公民,在中国上学、看病能和国内的孩子一样吗?看中国小留学生在加拿大读书、看病的费用,不是比加拿大公民、移民要高得多吗?
我真的是左右为难。
要说错,这都是我的错,孩子是无辜的。
一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
我去年9、10月份通过移民顾问,开始申请人道移民,听说正常程序至少要有两年的时间,现在,我还未收到任何答复。
今天下午,一位华人律师致电51,表示愿意为张虹留下出力,记者一鸣将这一信息转达给了张虹女士。
她表示感谢,并说会尽快与这位华人律师联系。
另外,张虹说,有一位叫刘荫的朋友,前几天给她电话,但她正忙,说再打回去,结果打了几次,但电话号码不对,至今没联系上。
如果需要,请刘荫女士与51网站联系,我们可以转告张虹。
(本网记者一鸣 2007年4月17日下午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