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的留学生涯刚刚开始,就遇到了语言上的瓶颈,让我非常不适应。我们班有21个学生,其中有10个是印度人,6个中国人,3个尼日利亚人,还有菲律宾和沙特人各1个。我们中国留学生可能是最腼腆的,虽然大家听讲都很认真,但是在课堂上发言很少。反观其他同学,尤其是印度同学,他们可谓是积极主动,尽管他们的口音很重——“咖喱味”很浓,但是依然不影响他们随时和教授进行毫无障碍的及时沟通。另外,我还注意到他们私下里也是彼此用英文交流的。而我们中国学生都是群聚在一个团体,一起吃饭、一起组成学习小组、一起用中文交流,很难交到当地的异国朋友。很多时候,我看着印度同学和教授们兴高采烈地聊天时候,我就会陷入深深的自卑,甚至对我曾经接受的整个教育模式都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印度人似乎比我们中国人更快速地适应这个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环境。
有一次我和一个印度朋友K聊天,我就和他说起了这个现象。我说,你们印度人在平时都是用英语交流吗?K说:“如果在家里,我们还是说自己的语言。但是如果在高级的职场或者学校,我们都是讲英语的。因为我们各个邦的都不一样,所以彼此都会听不懂,这里的“听不懂”并不是因为方言口音的原因,而是语言本身就是不同种类的语言。所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就用英语作为一种共同的语言来交流了。”
我说:哦,那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普通话。
K说,对的,政府机构都用英语的,因为它是法定语言,在上层人士的交流都是用英语。
我说:我一个月前刚到多伦多机场时候又累又饿,就在机场吃了一顿A&W的汉堡,真是特别好吃。你们印度的餐馆真棒啊。
K说:那不是我们印度的品牌,那是美国的。
我吃惊的说:哦,是吗?我当时看所有的员工都是印度人,我以为它是印度品牌。
K说:可能它的店长是印度人,所以就全雇佣了印度人店员。印度人都有很强的抱团意识,一个人发展好了,就会带动很多印度人。
我笑了笑说:原来是这样啊。的确在北美很多大型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确实有很多印度人的。
K自豪地说:没错,现在美国硅谷排名前几名的科技巨头公司基本上全是雇佣了印度裔当CEO,像微软、谷歌、IBM、Adobe……
我说:这应该跟印度裔的英语交流水平分不开的,像我们华裔的高管好像就少很多,语言障碍,交流能力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K说:我们印度现在虽然种姓制度名义上是没有的,但是种姓制度的文化还是存在的,毕竟几千年的文化根基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的。所以国内的高种姓接受的教育都是贵族化教育,纯欧美式的教育,能出来的一般都是高种姓人群。他们出来之后,能够和欧美文化圈很好的融合,也自带一种自信的特质。但是这种培养模式是世界公民的培养模式,他们一旦走出印度,就极少会回去了,因为印度对于印度留学生并没有太多吸引力。就像是分成了两个世界,已经和原来国家的人格格不入了。
诚然,自从听到他说的些话以后,我的困惑、自卑一扫而空。虽然我们走出去的中国人目前似乎不如印度人混的风生水起。但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我们中华文化的深深烙印。祖国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形成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时代造就的最好的创业环境吸引着我们海外最顶尖的人才,他们纷纷都回国了,因为祖国的发展机遇远远多于海外。我从祖国飞到温哥华国际机场入境的时候,机场的指示牌都标写有中文,而不会有印度本土语言。沃尔玛卖的各种日用品都写着“Made In China”,而绝不会看见印度商品。在中秋节期间,我们学校由华人学生会牵头还组织了中秋晚会,让我感觉到了家乡文化的温情。甚至温哥华还发生过白人抗议华人商店不使用英文只用中文标注商品,造成他们很不方便的情况。身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显然我们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恪守和传承做得更好一些。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2022年中国新年的贺词上说:“加拿大的多元化是我们的力量,同舟共济,我们将继续共同打造一个更美好、更公平且更包容的国家。春节是了解华裔加拿大人丰富的文化、习俗和传统的一个机会。华裔加拿大人为我们国家已经做出并将继续做出诸多贡献。” 海外的中国群体时时刻刻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液,努力奋进,勤劳刻苦,不比任何族裔差。我们中国人不仅能够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知识,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在更大的文化碰撞出秀出中国的独特色彩,将中华文化更多地融入这多元文化交融的加拿大;也能够走回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很快,面对其他国家的学生时候,我不再觉得自卑了。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一直站着我们强大的祖国,我们也会自信地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