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的第二届任期的国务院副总理是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歧山,这些人,没有一位是温家宝青睐而亲手拔擢的。香港一位财经界人士说,“相比总书记胡锦涛,温家宝的日子难过多了”
(续前)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2007年12月,温家宝访问新加坡期间,在大学演讲,再次回答了批评的声音。“这五年来,我和我的政府可以说是尽力了。但是人民看待领导人,不在他说什麽,甚至不在他做什麽,而在他是否给人民带来利益,而这一点需要历史和人民的评价,这五年当中,我确实学了很多,也有很多教训值得记取。他脱开讲稿发挥说:“一个民族从什么地方学习,都不如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进步得快”。
2007年4月13日,访问日本的温家宝与日本立命馆大学棒球俱乐部队员切磋棒球技艺。
有学生提问,最值得记取的教训是什么?温家宝回答:最记得的就是非典,因为这是他出任总理之后马上遭遇到的,但是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性,他说,非典过去之后,他一直在反省,得出的结论是,有些官员太过关注经济发展,不太顾及社会发展,于是“所以我对干部说,只懂得GDP不行,还要懂得CDC(Communicable Disease Centre)——疾病控制中心。
温家宝语重心长:“大家如果回忆一下历史,那些显赫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都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传说,或者只能算做半个传说。但是唯有人民和人民创造的历史和财富,才是永恒的。因此我想和老师们、同学们讲,在学校要学好各种知识,但是最重要的要有思想。无论是中国还是新加坡,要多有一些像孔子那样的思想家。 ”
第二届总理任期也难以主导人事
让温家宝憋气的是,如果说他第一届总理上任之初,组阁受到诸多掣肘,难以主控人事安排,那么随着工作走上正轨,在随时调整中,尤其是筹备第二届组阁中,总应该、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来调兵遣将了吧,却仍然不能。即使在被高层特意安排来作为制衡的常务副总理黄菊病重不能視事,直到去世,职权分摊给曾培炎和吴仪等副总理,温家宝也没有能够借此增强权力。
温家宝的第一届总理任期,他的副手是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吴仪、曾培炎、回良玉;现在,他的第二届任期的国务院副总理是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歧山,其中,李克强升任政治局常委,回良玉、张德江、王歧山为政治局委员。这些人,没有一位是温家宝所挑中,没有一位是温家宝自己青睐而亲手拔擢的。
难怪,就在中共十七大开幕的第二天,多维新闻社就播发一篇题为《十七大上最暗淡的人物:温家宝》的述评。该文历数了温家宝当上总理以来所遭遇的不如意,引述香港一位财经界人士的话说,“相比总书记胡锦涛,温家宝的日子难过多了”。
有关温家宝提出辞职的传闻已经有多次,都未获证实。但人们都看得出来,温家宝确实干得很累。
温家宝班子里,有两个人值得专门提出来一说:审计长李金华和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在十七大都被贬抑。
李金华曾是西北财经学院教师,1985年的只担任了三个月陕西省经济贸易厅厅长的他升任审计署副审计长,时年42岁。
1999年前,李金华和审计署一直默默无闻。1999年6月26日,走马上任审计长不到一年的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后,全场掌声经久不息。报告指出,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亿元人民币。李金华的报告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称赞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
2003年6月,刚刚连任审计长的李金华以“空前激烈的措词”点名批评了财政部等四家中央部门,“铁面审计长”也由此成为公众对李金华的赞誉。
2004年6月,李金华的审计报告再次掀起震撼全国的“审计风暴”,调查结果同样让社会一片哗然。
但是,李金华没有能在十七大上继续当选中央委员,在2008年两会上,65岁的他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被“供”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席位,但不再管事。
2003年4月,正当SARS肆虐时,潘岳奉命调往国家环保总局任副局长。从2005年第一个月起,公众对潘岳这个名字有了强烈印象: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停建,其中包括总投资为69.7亿元的三峡地下电站项目和投资446亿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项目。
几度“环评风暴”,使潘岳成为中国“环保少帅”。但潘岳始终摆脱不了“边缘化人物”的命运。2007年他又遭到具有象徵意义的重大挫折:“绿色GDP”被无限期推迟。
由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共同负责的“绿色GDP”项目,仅仅公布了2004年的报告,其后的报告全被“无限期推迟”。中国官员透露,由於环保局和统计局无法取得共识,地区政府又对两部门施压,令推出“绿色GDP”报告遥遥无期。
潘岳一如笔者在十七大之前的预料:他不可能进入中委。后来,环保总局又宣布更换发言人,他不再担任“环保喉舌”。
观察家说,从李金华和潘岳的命运,可以一窥温家宝的未来,“在这个体制中,想改变体制的人,多数会被这个体制吃掉。温家宝的命运,很可能再次证明这一点。”
读者诸位在与我们一起考察温家宝“变阁”的时候,必须牢记,上述情况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温家宝变阁”,并不意味着温家宝是“变阁”的主语、是温家宝主导“变阁”。毋宁说,我们是将“温家宝变阁”整体上作为考察和描述的对象,温家宝本人也是“变阁”的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