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深圳“天价泡面”冲上热搜,我看不懂了…

文章发布时间:July 5, 2023

本文转载自桌子的生活观,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3元一包的泡面大家都吃过,但,1999元一桶的泡面你吃过吗?

这两天,一条“如何看待山姆泡面桶被炒至1999元”的话题,在微博热搜霸榜许久,阅读量加起来已经达到数亿。

事情,还得从前几天的深圳说起。

6月29日,深圳最大的山姆旗舰超市开业。

为了庆祝开业攒人气,他们推出了一款高达45厘米,一个成年人都难以环抱的“巨无霸”级“合味道方便面桶”,定价168元。

不光限量促销,并且还限购,一人只能买两桶。

当然,这么大的“巨无霸”不可能只有一碗面,大桶也仅仅是个包装,里面装了24桶普通大小的杯面,平均下来,其实价格也就和普通泡面差不多。

然而,正是它限量又限购的设定,瞬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眼球,让山姆超市的这款泡面身价倍增,竟然到了一跃成为“奢侈品”的地步。

为了抢到这款限量版巨型泡面桶,不少人在超市开业前一个小时就在场外排起长龙,超市里更是人山人海。

停车场直接挤爆。

甚至有人为了排队吵起了架。

巨大的人流量让超市工作人员都应接不暇,只能拿着喇叭在门外大喊“场内人员已满,需排队等候30分钟。”

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富豪当街撒钱了。

更夸张的是,黄牛们也趁势哄抬起了价格。

在某些平台上,这款泡面的价格已经被炒到500-800元不等的价格,最高的甚至卖到了1999元。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好笑,吃了又不能成仙,谁会花这么多钱去买20多桶泡面外加一个巨型泡面桶啊?

然而没想到的是,即便价格已经相当离谱,这款“面中巨无霸”仍是供不应求,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抱着大桶打卡炫耀和求代购的人。

看到东西这么好卖,让很多黄牛甚至直接摆起了架子,明确表示不包邮不议价,先到先得。

很多网友对这种跟风的迷惑行为表示不解,甚至还有人说,前段时间不是还在抵制山姆吗?

忽然想起前两天,上海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著名奢侈品品牌LV,与上海的几家咖啡店搞起了联名书店,只要买两本书,就可以送你一只印着LV品牌logo的帆布袋。

听着好像挺值?

然而现实却是,书店里卖的也是LV出品的书,最便宜的一本也要将近300元。

也就是说,想拿到这个除了logo之外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外面十几块钱就能买到的帆布包,最少也需要580元左右。

有了上面的前车之鉴,你一定已经猜到结果了。

没错,在上海30多度的炎热天气和阳光的暴晒下,无数年轻人以“全款拿下人生第一件LV”的名头排起了长队。

没排上的,也纷纷跑去黄牛那里用更高的价格交上一笔“智商税”。

一个简单的帆布包,从580元炒到700元。

可即使再高的价格,也难以阻挡韭菜们的热情,网上一条收银条显示,有人甚至为了拿到帆布包,花880元买了两本书。

买下帆布包之后,他们就忙不迭拍照发朋友圈炫耀,有人甚至炫耀自己集齐了所有颜色。

面对这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社会乱象,南方都市报用了一个词精准形容他们:“又蠢又穷又虚荣”。

什么意思呢?

真正的有钱人会花几百块钱排几个小时的队,去买这样一个破袋子吗?根本不会。而这样彻夜排队去买的,基本都是又穷又蠢又爱炫耀的人。

背这样的袋子,就相当于把又蠢又穷又虚荣写在了脸上。

媒体点评的这句话虽然狠了点,但确实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168元的泡面桶和十几块钱的帆布袋,本来就算不上什么“奢侈品”,花大价钱买下它们的人,不过是想通过这些东西来炫耀,凸显自己“精致”的身份地位,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反而给自己贴上了“又蠢又穷又虚荣”的标签。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不让你发社交平台你依然去吃八百一顿的下午茶,那下午茶才算是你的兴趣爱好”。

人,越缺少什么,就越爱炫耀什么。

真正有钱的人,真正喜欢奢侈品的人,根本不会买一个帆布袋买一桶泡面就忍不住昭告天下,这样的行为只会暴露自己的愚蠢。

Ted演讲《诚实面对自己的金钱问题》中,Tammy Lally曾提出一个概念,叫“金钱羞耻”。

“把自我的价值等同于向外界展示财力的价值,把‘精致生活’等同于‘金钱生活’。”

简而言之,就是我吃的、穿的,用的很贵,所以我很“贵”,反之我吃的、穿的、用的很廉价,那么我这个人就很廉价。

他们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自己买的东西的价值,而当自己买的东西价值不高的时候,就会产生羞耻感。

于是,很多人买不起真正的LV,就趋之若鹜地买一个几百块的帆布袋,他们消费不起高端的奢侈品,可即使透支信用卡、借钱也要继续“打肿脸装胖子”。

这届追求“精致生活”的年轻人到底有多疯狂呢?

根据时尚商业媒体Jing Daily在2021年的报道,全球约10%的奢侈品消费出自Z世代之手,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则达到了15%。

而与之对应的是,尼尔森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显示,中国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但这之中只有一半的人可以在当月还清。

之前网上有一句话,叫“买鞋敢花一两万,出门只吃盖浇饭”,道尽了许多追求“精致”的普通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很多年轻人,拿着3000的工资,明明饭都吃不起了,却为了不被别人看扁,一直强颜欢笑,靠着贷款买来的奢侈品在朋友圈和别人面前过着30000的生活,还自以为鹤立鸡群。

古语有云:“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虚荣不仅不会使人变得精致,相反,它更多时候带来的,往往会是一出又一出悔恨终身的悲剧。

2019年5月28日,珠海一名27岁的女孩烧炭自杀。

她的母亲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女儿,会突然选择离开人世。

直到她在整理女儿的遗物时,发现了藏在其中的大量信用卡,一共有14张。

她妈妈猜,这14张信用卡,或许就是压垮她的真正原因。

这14张信用卡,全部为欠款状态,多的有25万,14万的,少的有几千一万的,林林总总加起来,负债多达87万!

而这个女孩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3000多块,每个月的账单基本都是分期和各种扣费项目。

整整87万,如果是在不算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已经足够全款买下一套房。但这个女孩换来了什么呢?

20多双四季的鞋子,一些甚至来不及开封的手提包,各种大牌的化妆品、衣服等等。

其中有些她根本用都不用,只是变成了一种“符号”,象征性地放在她的房间。

最后这满屋子的奢侈品,全都变成债务压在了她的肩上,愈发沉重,重到她不得不选择轻生来了结。

女孩已经去世了,可是她买下的那些名牌包包却还没有开封,想到这一幕我忽然觉得讽刺极了。

很多人强行用奢侈品去装点自己的门面,殊不知,最终它反而会成为累赘和压力,反噬自己。

“假精致,真虚荣”的生活,既没法让你在人前显贵,也换不来奢侈品对你的尊敬,除了一丁点短暂的满足感和越来越多的负债,它什么也无法带给你。

最后,你只会越陷越深,成为欲望的奴隶。

前段时间,一段疑似LVMH大中华高管电话会议内部资料在网络上被疯传。

这份资料,让无数为了炫耀而花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钱去买奢侈品的人集体破防。

原来,在LVMH集团的这些奢侈品牌眼里,年收入在三百万以下的都算无收入,并且是他们试图放弃和剔除的客户群。

你以为自己早就通过买奢侈品实现了“尊贵生活”,其实到头来根本还是奢侈品品牌眼里的“无收入”贫民。

说到底,商家们真的不care你是不是真的能够活得“很贵”、很“精致”。

他们只是不断炒作,不断编出一些怂恿你购物的美好“童话”,让你以为买奢侈品是在奖励自己,满足你的虚荣心,然后就可以不断榨干你的钱包。

让自身的价值等同于使用东西的价值,这样的人无疑是最愚蠢的。

忽然想起这次上海LV帆布袋事件里,有一个细节特别触动我。

媒体“新外滩”的记者,在现场报道和采访时,遇到了几个放暑假的小学生。

他们非常好奇咖啡店前排队的长龙,于是向记者询问他们在干什么。

听说他们是为了“买书”之后,几个孩子更感兴趣了,连连追问是什么书这么好看。

这一幕,让记者相当唏嘘:排了这么久的队,真正单纯想看书的,居然是几个上小学的孩子。

连小学生都知道,比起那些无用的奢侈品,装在脑袋里面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

这几个纯粹为了书本知识而好奇的学生,与那些排长龙买LV帆布袋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最辛辣的讽刺。

记得作者秋小愚曾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朋友是某公司老总,有一天,她被这个朋友邀请去参加聚会。

到了现场发现,所有人都打扮得特别精致,各种名牌包包是标配,整个场面珠光宝气,光彩夺目。

而朋友,则是随意地骑着自行车,穿着简单的T恤加牛仔裤,甚至没怎么化妆就来了。

可即便如此,参加聚会的人仍然都是竭尽全力在她面前表现,把她夸出了花,因为她是全场的“实力”所在。

所以你看,当一个人的自身实力足够被认可时,其实根本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包装,因为一个人本身的实力和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衣服、鞋子、包包都分品牌,其实人也是有品牌的,你应该不断去打造自身的品牌,而不是迷失在商家的各种套路和营销手段当中。

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来都与奢侈品无关,更不是金钱,而是一个强大的自我。

穷不会让人看扁,爱慕虚荣才会。

买得起奢侈品,只能说明你是个有钱人。买不起奢侈品,也不过就是说明你是个普通人而已。

做一个普通人并不丢脸,真正丢脸的,是那些明明拿着公交卡,却非要去刷法拉利车门的人。

本文转载自桌子的生活观,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