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加拿大虽然有蓝领白领之分,但是从收入上看并不像国内那样差别巨大。
不论是电车司机还是垃圾工人比起一个普通电脑程序员的收入差不了多少,很有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的味道。
所以不论是草根还是精英,只要是有了工作,想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买房并不是遥远的梦。
定义草根,精英可以看收入,定义大房,小房可以看价格。
这样虽不甚科学但是简便实际。
有道是王侯将向宁有种呼?在新移民中间今日草根,明日精英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昔日的小房,今天的价格也会令人叹为观止。
买房目标的锁定
一旦有了积蓄,买房就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接下来,买什么样的房子,大房还是小房,一连串的问题也跟着来了。
其实大房小房是个相对的概念,地点不同,比如市中心,买一个破旧的百年老屋要花七八十万,换到北面列支文山,这样的价钱可以买个四千尺的豪宅。
一般买房人的着眼点可能会是这样排序。
价位,地点,环境,房型,学校,交通,潜力,新旧,保养,朝向。
每个家庭的还会有特定的要求,不过前面提及的十点应该是予以综合考虑的要素。
草根家庭考虑咱时薪不高,只能买个便宜点的房子先住着,看了一些Townhouse,主要感觉价格挺适合,用不着背着大笔的贷款,做个“有房子的穷人”。
精英家庭考虑我们工作已经走上轨道,可以买个有升值潜力的房子兼顾投资,从以往数据看,独立房的增值幅度最大,贷款额度大一些,风险和收益共存嘛。
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人们的想法也就千差万别。
好在大多区房地产市场容量巨大,每年上市交易的房屋总量超过十万套,不论草根与精英,一定会有您喜爱的那一个。
买房幸福指数
早就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买房也是一个道理,买个大房是幸福的,买个小房也是幸福的,没有房子也不能说是不幸福的。
有关机构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发达国家地区,购买一平方米的房产要用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入。
如果月收入大于每平米的价格则买房人是幸福的,如果月收入小于每平米的价格,则买房人是不幸的。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公式,买房幸福指数=每平米房产售价/月均家庭收入。
草根也好,精英也罢,您都可以算算自己的买房幸福指数,也许还真说不清谁比谁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