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陈太,无权评论她的为人。
但一边倒的舆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客观。
凡事分对也分错。
为此,我有几个很大的疑问想问很多新移民:
1。
为什么我们不学所谓的“鸟语”(广东话)。
三百年前清人进关,命汉人剃前额发留辫,违者斩头。
汉人不这么做被斩头,做得好有骨气!大半个世纪以前,日本人占领华北,人民被蹂躏但没有学日本话,做得更好。
可这区别再于,人家到你的地盘,强买强卖,你有拒绝权。
现在我们移民到了加拿大,是你到了人家的地盘,为什么不能适应环境。
学英语和学广东话一样有进步意义。
不客气的分析一句,不学广东话是因为妒忌和自己同属华人的中国人比自己过得好。
应该感谢我们的前辈为我们在地球的另一边打开了一片天空。
至於你自己对这片天空的理解如何是你的个人问题。
如果你的理解和事实有差别,很抱歉,你要反省自己,调整自己。
固步自封,井底之蛙的态度不可取。
2。
为什么每一次反驳的时候(尤其是“陈太事件”),喊的口号就是“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是精英”“你们早几辈偷渡,怎么和我们比”。
问题是这不能比,怎么能拿相差一,两百年的事来比。
高等教育和高等素质是些模糊的概念,怎么高等?和谁比,标准在哪?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世界现实得很,其中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你的财力。
自身素质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差异(比如大学生在厨房刷碗,偷渡过来的难民在厨房做大佬)还不够是加拿大的流行话题吗?
逃避现实,偷换概念的态度不可取!
3。
为什么当我们在声讨陈太把华人分成老移民和新移民是人种歧视的时候,我们不自己检讨一下自己?陈太智商低也许她不了解我们,但我们是不是也智商低连自己都不了解?如果我是小留学生被移民无辜扣上“留学垃圾”的帽子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说你新移民是人种歧视,把大陆来的人还分成新移民和小留学生?如果我是外地民工到大上海打工,上海人嫌我穷嫌我不会说上海话嫌我打体力工(对不起,我只是拿上海举个例子,我爱上海),我是不是应该说上海人人种歧视?我们的社会把人分三六九等由来已久,这种现象分分钟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和角落里。
如果我们只是在被“歧视”后才想起这个陋习却决然忘记当我们在“歧视”别人的时候,这是不是错误?
双重标准,否认过错的态度不可取!
4。
媒体误导,不可忽视
网站舆论自由,但报章却不是。
当华人免费领取的小报在大张旗鼓的声讨“陈太事件”的时候,有没有先检讨一下自己的舆论导向。
在每一期的某个栏目中总是倾诉一些华人的痛苦经历(离婚,被骗,寂寞,失意)。
这些负面的故事倾诉已经在日积月累中树立了移民在这里不成功的事实。
不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还不是选择了加拿大。
但成功的理由却有千千万万,为什么媒体没有多篇幅的报导这些以来激励我们?从读者兴趣的角度来讲,也不能全部怪责小报,因为这些故事无疑是很有吸引力,能引起我们共鸣的故事。
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说原来我们都不如意。
如果我们都默认自己不如意了,那如何向还不太了解我们的那另一群人证明我们和他们一样成功?
在刮起“人种歧视”的狂潮的时候,请小报媒体自己检讨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被你的舆论所误导。
5。
需要改进之处应该改进 (并非指陈太所说之处)。
房子分租,精打细算都是无可后菲的生存之道。
但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了加拿大,就的确要按照加拿大的方式生活。
例如在餐馆吃完饭时给约10%-15%的小费,如果你的经济不太理解,你可以选择不去餐馆吃,但给太低的小费无疑是对服务员劳动的侮辱,这和你电脑公司的老板无故减你一块钱人工给你的侮辱是相同性质的。
还有很多例子。
这并没有针对性,有责改过,无则加冕。
如果已经做到了就做得更好,岂不让别人刮目相看,想要无理指责的都只能SHUT UP。
我还记得刚来时去个日本餐馆打工,老板娘是个脾气乖戾的香港师奶。
我即不会说广东话,也不懂怎么服务客人。
她不喜欢我是理所当然的。
有一天我新打的耳洞化脓流血,我用手擦了擦,她立即仇恨的说:“脏得要死,还怎么服务客人!”我当时气得说不出话。
过了一年,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工作,开新车,和朋友去她那家日本餐馆吃饭。
我看上去自信,操流利的广东话,她笑得勉强但也看得出没有恶意。
完毕后我给了她50%的小费,算是感谢她一年前给我的教育。
告诉大家这件事,只是想说当初她仇恨的骂我时,她没说“你们大陆来的脏得要死”,还有我其实应该给她更多的小费。
————————
编者按:以上是网友“一九九五”在本网时事新闻论坛的发贴:
http://www.51.ca/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35046
原标题为:“声讨陈太时,我们应该作做些什么”,本文标题为编辑所加。
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观点,与本网站的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