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下,美国专上院校纷纷削减职位空缺,令大批拥有博士学历的精英顿失出路,为解决生计,不少人才远赴他乡,在亚洲与中东寻找事业机遇。
高等教育界普遍过起紧日子后,各系科均大幅削减职位,比如英语和其他外语系的空缺按年下降20%,政治科学系的职位也少了14%,不少学府即使有刊登招聘广告,但到头来都没有真正录用应聘者。就业市场不景,本就出路较窄的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博士,物色工作时更加困难,不少人毕业后只能充当研究员、临时职员或攻读博士后课程,只有少数幸运儿可成为待遇与科研条件皆不俗的教员。加州克莱蒙研究大学的名誉教授舒斯特形容,博士级人才的职位供求本就失衡,如今经济不振,年轻学者就业尤其艰难。
和美国本土截然相反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以及中东国家却对博士人才求贤若渴,即连局势仍未平稳的伊拉克也不例外。这些海外大学苦于本地人才不足,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声誉,在大兴土木建设「硬件」设施之余,又积极吸纳美国人才提升「软实力」。比如卡塔尔政府就斥全资兴建了一座2500亩的超级大学城,当中的6家学府,均与美国的乔治城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结成姐妹学府,提振教育之心不言而喻。
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不少失意于美国的博士人才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指,今年去信校方位于南京分部觅职的人数,罕见地多于往年,即使空缺被填满后,求职电邮仍络绎不绝。伊拉克苏莱曼尼亚省的美国大学,今年也收到400至500封求职信,数目较去年的不足200封增加一倍余,申请人中多数来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