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论坛文摘:长城平台引起的一些思索

文章发布时间:April 21, 2006

51编辑注:以下文章贴在本网“‘长城平台’落地专题讨论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定代表性;该帖发出后即有网友进行评论。

为保持原文的完整性,我们只是选取了网友“aaazzz”的评论插在相关的段子里头。

若有兴趣,可从以下连接阅读原文及所有评论:
www.51.ca/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107646

~~~~~~~~~~~~~~~~~~~~~~~~~~~~~~~~

首先声明,本人不属于任何的党派、宗教和社团,对长城平台的申请在加国落地表示中立,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但是,我相信我想表达的观点,可能还是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悦,甚至失态。

正因如此,我本已决定装聋作哑,但是,看著这样的争论越来越有误入歧途的意味,遂决定不揣冒昧,说出我的看法。

若拙见对哪位有丝毫裨益,则足可安慰;若不中听之处,亦请不吝匡正。

依我看来,对一个或一组中国视节目要想进军加国市场,反对也好,赞成也好,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民主国家。

但是,谁也没有必要把支持或反对上纲上线-支持就是爱国,反对就是卖国或反华- 这种肤浅的扣帽法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大陆已经为国人所不齿,如果21世纪的今天还在民主国家加拿大发生,不仅是弱智的表现,而且是可笑和可悲。

也没有必要把这个事和“华人社团”,“群体”的团结或分歧等抽象概念生拉硬拽在一起,因为正如柏杨数十年前就论断的,中国人从来都不以群体意识而见长,尤其在海外更加如此。

所谓“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是也。

只要有3个华人在一起,必然能找出2种以上的不同看法(当然,我指的教育正常、思想个性独立的正常华人),但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但如果这成为一些人借题发挥的话柄,效果则不可能不同。

笔者觉得这件事的关键是,不论支持和反对,都应用自己的智商、逻辑、良知和道义责任来投票,而不是听哪位“大虾”的几声动听口号,或我们中国人最擅长的随波逐流,或拿出一哄而上,“痛打落水狗”愤青架势。

简而言之,在你投赞成票之前,想想你支持的东西,对你自己是否真的有利(不要羞于承认“利字当头”,中国古训早告诉我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惜不知曾几何时,这个古训被我们于中成长的畸形政体斥为“异端”) ;同时,你所支持的东西,是否有违公义的原则,或对他人是否不利。

如有,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大到可以让你牺牲你的利?

说到利,就不免牵扯到一个义的概念。

我们中国人传统上把义看得很重,所以关于义的成语就有不少,诸如“见利忘义”,“义不容辞”,“大义灭亲”,“舍身取义”,“义无反顾”,“不仁不义”等等。

我想这是对人性弱点的一个折射,亦是对人们良知的一个提醒和鞭策。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安省某中学的一个事件:该校由于若干名学生对牛奶过敏,甚至厉害到见之闻之则发病的程度。

虽然牛奶、坚果等食品过敏,在我们中国人听来似乎天方夜谭,但在这里它们可是非同小可,可以导致多种症状,包括窒息。

因此,所有含有这些成分的食品都必须在显著位置写明并特别提醒有过敏症者慎用,更有一些食品因没有写明或写全而被召回。

回到刚才说的那所学校。

谁都知道,大部分学生不仅对牛奶不过敏,而且西方国家的孩子,几乎把牛奶当水喝。

各位猜怎么著?结果这间学校规定所有学生不许把凡与牛奶有关的食品带到学校作午餐。

一些学生和家长们开始略有微词,到后来也就安之若素。

【网友“aaazzz”评论:这里中小学有这规定。

知道为什么大学,企业,工作的地方就没这规定吗?因为你是成年人了,那些该吃,那些不该吃你自己判断。

你也不能影响别人喝牛奶。

也没因为中小学有孩子牛奶过敏,整个城市就禁卖牛奶!】

我记得和10个中国同胞说起这事,有11个都骂荒唐无理。

的确,我们中国人的自然逻辑是“凭什么要全校人迁就几个人”?但是,我从这件事中看到了我们中国人提的最多,却做得最少的“义”字-因为大家知道这些不幸对牛奶过敏的孩子没有过错,既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又无法转学(转到哪里都一样过敏),所以,大家只能作一些牺牲来迁就他们。

大部分中国人不解的原因,就是我们数十年的物质剥夺和精神固化无形地养成了我们寸利必争,不肯吃亏,缺少公义感的习性-试问,有多少人在公车上对老、孕、残专座熟视无睹,一屁股坐下?有多少人进出大门不用手动门,而按轮椅专用用自动门?多少人走在轮椅坡道上若无其事?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没有这些东西,而来这里后大脑的优先关注是更重要的大事,例如生存,甚至娱乐。

回到电视的问题上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理解所谓的“乡音乡情”,“洋装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心态和现状。

当然,致于这个现状是好是坏,又是见仁见智的事,我不想过多评论。

但是,让我问你一句:如果现在出现一件拥有了不错,但可有可无的东西(为什么我说可有可无,因为这么久都没有,谁也过得好好的)?但你知道唯一卖此商品的店家既不讲道义公平,还有欺骗蒙蔽顾客的历史,你还会去买吗?当然,你可以回答说你仍有权去买,但我想大部分有正义良知的人不会去买,而宁可没有这件东西。

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大部分非文盲的人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其实,这岂止是我个人的想法?让我引《温哥华太阳报》Daphne Bramham的一段话看看老外是怎么看的:“在中国一门心思地想使其媒体直接触及海外华人的同时,它的领导人却丝毫没有兴趣让任何外人对其公民有直接的触及,不论是通过互联网,还是通过外国未受审查的广电传媒。

”(And while China is keen to have direct access to get its message to the Chinese diaspora around the world, its leaders have shown no interest in anyone else having direct access to their citizens either via the Internet or outside, uncensored broadcast media.) 中国人素讲“礼尚往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公平对等、互相尊重的原则。

但是,这笔交易的平等性在哪里?难道在中国的无数老外就没有“乡音乡情”?难道他们不想看到CBC,BBC等西方电视台?难道他们不想通过GOOGLE搜到真实、全面的网上资讯?但是哪1个(别说9个)西方传媒在中国落地了?记得当年一些到中国援助教育的英国朋友回到英国时说,我们终于领教传媒封锁的滋味了:他们唯一可以看懂的CCTV4当时(1999-2000年)每天花无数个小时揭批XX功,其他节目则寥寥带过。

一个朋友忍无可忍,给中央台写了一封信,反映了一个老外的真实担忧,居然得到回信。

信上说,“你以为我们愿意,但我们也得吃饭……”

【网友“aaazzz”评论:几十年前在国内的时候,英文就是从美国之音的900句,和special English学会的。

还记得那老头很深沉的慢速英文新闻。

BBC的新闻是后来英语听力好一点后才能听的。

那时用个短波收音机就可以收到了。

再后来NBA,Funiest Home Vedio,动物世界,全世界的电影,…专门翻成中文。

你要弄个CNN在中国全天放,十亿农民谁看得懂啊!加拿大有个CRTC专门审查落地新闻,电视,电台,就不兴中国也审查你的新闻,电视?】

前几天看了PBS的一个节目,叫著THE TANK MAN,和老婆一起掉了许多次眼泪。

记者拿著六四期间在长安街上一名青年只身拦坦克的照片,问当今北京大学的4名学生,他们知不知道照片的背景,居然没有一人说得出,甚至有一名骄子问:“这是不是艺术创作?”我们天天骂日本人篡改历史,是的,日本青年许多都不了解日本侵华的史实,但我们自己祖国在对我们的下一代做些什么?

【网友“aaazzz”评论:这著名照片不正好说明GCD当时没象你们说的用TANK碾死了几万人么?这TANK就怕压着那螳螂才避来避去的。

再谈谈权利。

是的,民主国家赋予了人们许多的权利,基本至孩子爱生几个生几个,高深到2个男人可以结婚育子/女,并享受产假……?这对于我们许多大半生在中国生活的同胞来说,着实是匪夷所思。

但是,我们在尽享加拿大的民主的同时,别忘了也学一些人家的公义和宽容的精神。

最后,还有一个故事要讲。

前几天在一个朋友家聚会上,谈到长城平台的事,一个同胞的言行让我“印象深刻”:他来加拿大约有10几年了,2个孩子都在这里生的。

据说在国内也是某银行的某长,但至今还在工厂打工,英语没说好,连普通话也不利落了。

他当晚是来找一个朋友介绍工作的。

他对长城平台的看法:那些反对的人该杀,干涉我们的自由。

老外的电视什么也看不懂,有了这些中国台太好了。

我不禁无语:记得当年在国内时,为了学英语,到处找英文台看。

到了这里,天天看英文台,老婆的英语进步已经令我吃惊。

这位同胞如果多看点英文台,抑或不需要再找朋友介绍工作了吧。

最后,我还是以Daphne Bramham的话结尾:“……不仅不想至少在一种加国官方语言上提高能力,他们将能够一回家就沉迷于自己的母语(节目)……如果100万左右的新移民更沉醉于北京而不是渥太华的事件,我们是否全该担忧他们会成为怎样的加拿大公民?”(And instead of improving their fluency in at least one of Canada’s official languages, they will be able to hunker down at home in their mother tongue……And if a million or so immigrants are more attuned to what’s happening in Beijing than in Ottawa, shouldn’t we all be concerned about what kind of Canadian citizens they will be? ) (春江钓叟)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