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悬棺葬,是一种比较奇特的丧葬方式,分布于四川、广西、贵州等地。
很多专家考察后称,悬棺很有可能是人力所为。
为证明他们确实是安置悬棺的攀岩人的后代,贵州几位村民再现悬棺表演,背着几十斤重的木板,不用10分钟,就爬到了悬崖顶端。
奇迹:上百棺材留绝壁
进入格凸河风景区,顺河而上,在中部的悬崖上,存放着数十口棺木。
如今,这片悬棺遗址地,已被当作当地苗族的葬礼文化纳入格凸河风景区范围。
悬棺葬,是一种比较奇特的丧葬方式,分布于我国四川、广西、湖南、福建和贵州等地。
在贵州省,主要集中在平坝县桃花村、紫云县格凸河和惠水等地。
悬棺的放置方式分3种:一是木桩式,在峭壁凹入可避风处,凿孔插桩,架棺于上;二是凿岩式,凿岩为穴,置棺于内;三是自然洞穴式,利用岩壁天然缝隙或洞穴,置棺于内。
前两种在紫云县的格凸河河畔出现,后一种在平坝县桃花村和黔南惠水出现,自然洞穴式埋葬甚至至今还在延续着。
紫云的格凸河畔,记者看到,悬棺离地面高度大约在百米上下,高的甚至几百米,在陡峭笔直的悬崖上,悬棺或悬在岩上,或藏在天然的洞穴中。
“在几十年前,我们这里的苗族都用悬棺葬,但是现在不用了。
过去,这里的悬棺有三四百副,但是被大水冲走了大多数,现在剩下的只有少部分了。
”附近大河苗寨的族老王德元介绍说。
长期对悬棺葬进行研究的当地学者易华也介绍说,这种悬棺葬习俗,在当地的苗族地区一直存在着,自然洞穴式悬棺至今仍然保留着。
易华说:“在悬棺岩脚下的村寨宗地乡红岩村锅枪组,一位苗族老人告诉我,其中一悬棺内的死者是他们的祖辈,祖辈离世已80多年了,现在他们已经不再使用悬棺葬了。
”
历史:悬棺葬有四大好处
为什么要把去世的老人安葬在悬崖上?王德元说:“由于以前的土地紧张,没有土地埋,埋葬时就拿来放这里。
这个是一个好地形,我们苗家的老人过世就葬在这个三百米高的洞里面。
”
王德元所说的,其实只是悬棺葬的原因之一。
当地的苗族人民认为,悬棺葬有四个好处:一是防止仇人破坏老人的棺材;二是防止野兽的侵袭;三是便于长久保存;四是利于节约耕地。
据易华介绍,很早以前,格凸河一带苗族人的祖先,居住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后来由于战争,一路征战迁徙,最后辗转到格凸河畔定居下来。
当地的苗族学者杨正江说,虽然悬棺葬在近几十年不在继承,但是在苗族老人去世的丧葬活动中,有一个祭奠仪式把几千年前的历史和传说继承了下来。
丧葬活动中,要宰一匹雄壮的马祭奠老人,这马谓之“战马”,是送给亡人的坐骑,和马一起配备的还有四件和军事有关的物件:一是马鞍,二是战刀,三是弓箭,四是斗笠。
当地的苗族人根据祖先传说,普遍认为当初他们所以离开长江中下游,就是因为在当时的部落战争中,坐骑的战马跑得太慢,影响了战争的胜利,于是,直到现在,每逢办丧事,就要宰一匹“战马”给先人,给他们助跑。
当地的一个村寨,叫脚杆寨,苗语发音为“不这吾”,翻译成汉语是“我要回家”。
杨正江说,迁徙后的苗族认为,他们终有一天要回到长江中下游的老家去。
这些历史,由于没有文字记载,都是世代口耳相传。
这种文化和历史,表现在丧葬文化上,就成了悬棺葬的形式。
老人去世后,不入土,因为老人还在等待“回家”,所以把悬棺放在高高的悬崖上,那些地方人无法到达,鸟兽罕至,便于老人遗体的长期保存,有朝一日能够回到长江中下游的“老家”。
探秘:悬棺是人力所为
但是,这些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呢?用现在的眼光看,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不可能借助现在的机械的。
从格凸河畔的悬棺放置,距地面、水面高度都超过了百米,并且悬崖的角度很陡峭,基本呈90度垂直。
悬棺的下面,是悬崖和河流,这样的地势,不说负重,就算空身而行,也困难重重。
很多专家考察了格凸河的悬棺后,对于怎样把重达几百斤的棺材放在悬崖上,进行了四种假设:一是凿岩为路,把棺材安放好后,再把路毁掉;二是先用土填埋崖壁,尔后再挖去填土;三是搭木架;四是从崖顶放绳索吊棺木。
但是根据论证,前三种说法都不现实,只有后一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仍然不能证明。
今年“十一”黄金周,记者在格凸河采访时,无意中听到“蜘蛛人”透露,他们的先人最先攀岩时的任务,就是安葬老人。
以下是记者和“蜘蛛人”王凤忠的对话:
记者:最先攀岩的人,是出于生活的需要么?
王凤忠:不是,是按照我们这里的习惯,老人去世后,要埋葬在悬崖上或者是悬崖上的洞穴中。
记者:他们能把棺材放上去?
王凤忠:能啊,他们把棺材分散,一块一块的带上去,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放入去世老人的遗体,盖上盖子就行了。
记者: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王凤忠:有啊,我们跟老人学攀岩时,他们都会告诉我们,最先学攀岩的祖先,就是为了把去世的老人的棺材弄到悬崖上,学会攀岩的人,不但要运送棺材和老人的遗体,还必须有一个懂得丧葬的祭奠礼仪的人,传到他们这一代,现在还能懂得这种祭祀的“蜘蛛人”,只有如今的黄宝一人。
记者:后来呢?
王凤忠:后来,当学攀岩的祖先学会了绝技后,除了从事悬棺的丧葬仪式,还把这绝技用于生活,才有了后来攀岩采草药、掏燕窝和表演等,多了一门求生的手段。
但是悬棺葬礼的祭奠礼仪,通过攀岩人代代传了下来。
记者:你们能到达悬棺的位置么?
王凤忠:可以。
那些棺木头大尾小,用一棵整木分开,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这样组合起来很方便。
根据祖先相传,攀到绝壁的人将存放棺木的位置选好,打好木桩或凿好放棺木的洞穴后,或把棺材背上去,或用藤或用绳,把棺木部件一件件吊上绝壁进行组装,再把尸体吊上去放入棺内,盖好,悬棺葬就完成了。
揭秘:“蜘蛛人”现场表演
为了证明他们确实是安置悬棺的攀岩人的后代,证明那些悬棺确实是他们的祖先背上去的,黄宝等几个“蜘蛛人”还做了一个安置悬棺再现表演。
黄宝说,这种祭奠仪式不能轻易表演,必须要通过苗族古歌的形式向祖先“请示”。
很多放棺的过程是不能随意表演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仪式。
在表演的当天早上,黄宝和另外一个“蜘蛛人”王凤忠郑重地穿上了一种祭祀用的服装,启程前往悬棺洞。
随着小船的移动,悬棺一排排地从眼前闪过,层层叠叠,并且很多棺材已经破损。
在悬棺洞下,“蜘蛛人”黄宝口中念念有词。
请示”完祖先后,他解释说,在运送棺材之前,祭祀仪式就要开始。
请示”后,把木块分别吊上去或背上去,在上面组装,再把遗体吊上去,入殓盖棺,一副完整的棺材就在绝壁上。
在悬棺洞前,两个“蜘蛛人”临时找了一块悬棺上的木板,他们要把这块木块运到一座30米左右高的悬崖上去。
这座悬崖虽然不高,但是比较光滑,而且很陡,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下面的河水中。
但是,两人并没有惊慌,手上稍一用劲,虽然背着几十斤的木板,但是没有用到10分钟,他们就爬到了悬崖顶端。
之后,进行遗体入棺仪式,这个环节由懂得相关古歌的黄宝主持,黄宝的角色,在当地被称为“墨功”法师。
在黄宝的带领下,其他的“蜘蛛人”围在棺木周围,“墨功”手持宝剑,开始高唱古歌……黄宝说,古歌的大意就是死者从东方来,死后再回到东方去。
歌中记录了苗族遥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