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陈丙丁:从未放弃争取政府道歉诉求

文章发布时间:December 19, 2005

12月11日上午10时,全加华人联会执行主席陈丙丁先生接受了《多伦多都市报》记者的访谈,他就华联会的成立,过去十多年来向联邦政府争取“人头税”以及“排华法”的平反,还有11月24日华联会与联邦政府签署了名为“认识过去,建设我们的明天”的原则性协议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同样,限于篇幅关系,现将对话的主要部分整理如下。

不能出席讨论会的理由

记者(以下简称为“记”):今天我们原本是邀请华联会的代表,参加下午2时30分在城市广场“第一都市论坛”召开的“政府应不应该就人头税道歉”的讨论,因为除了邀请你们,还有“安省人头税家属联盟”的代表,相信“平权会”会的代表也会到场,我们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各方都有个表达意见的机会。

陈丙丁(以下简称为“陈”):事情真是不碰巧,因为下午我们华联会安大略区有个报告大会,主要是报告11月25日在温哥华召开的全加华人代表大会的情况,还有通报华联会与政府签署的原则性协议,所以无法出席你们的讨论,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才专门约了你过来谈谈,把我们的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你再将我们的意见转达给与会者。

记:这还是有些遗憾的,因为过去一直有种说法,就是你们华联会与民众缺乏沟通,也不与“平权会”及其他持不同意见者交流,这不是一种合适的,正常的姿态。

陈:今天确实是两个会碰到一起,我想以后还有机会吧。

说我们与大家沟通不够,其实我们一直有将我们的看法,还有我们的主张通过各种渠道告诉大家。

记:大家不理解,就算你陈丙丁抽不出时间,华联会派个代表还是可以的吧?

陈:所以才约你来这里交谈一下,我们这个访谈不设前提,也没有前提,我先将情况介绍一下,然后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问。

“91共识”是华联会解决人头税的基础

陈:我先向你介绍一下华联会的成立。

早在1991年以前,随着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愈来愈多,我们认为,华人社区应该有个全国性的代表组织,需要有个机构,协调社区事务,这个机构的名字就是华联会。

我们是在1991年5月18日和5月19日两天在多伦多举行筹备大会,当时有280个社团共500多名代表参加,(陈先生拿出一本纪念相集介绍)这些都是当时大会的情景,这些是参加大会的代表。

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与交流,深入探讨了如何平反人头税与排华法案,大会最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求联邦政府就人头税及排华法道歉,放弃要求政府对个人赔款,转为要求政府拿出一部分款项,建立社区基金,用于宣传华人建设加拿大的功绩,表扬他们对华人的贡献,加强历史教育,帮助有困难的华裔后代等。

记:这些背景资料我们都知道……

陈:这个历史我们必须要讲。

大家对华联会成立的背景不清楚,对这个机构的组成不清楚,对“91共识”不清楚,所以才会提出“华联会代表谁”的问题。

特别是今天很多新移民,他们缺乏了解,假如他们对华联会成立的经过,对华联会在加拿大分五个区,代表全国各地大部分的华人社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代表性,好像多伦多华人团体总会,有五、六十个团体,包括了洪门,包括了林西河堂,黄氏公所等大的机构,很多人头税当事人都在洪门,他们的后裔绝大部分都在洪门,所以说华联会代表了大部分的人头税当事人。

记: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华联会以外,有不同的反对声音,譬如我知道有些电台通过phone in作调查,结果很多人不知道华联会,更不要说你代表了他们。

陈:现在很多是新移民,他们不知道华联会的成立过程,华联会的组织,你忽然在电话里问他知不知道华联会代表他,他当然不清楚,这很正常。

所以说,你们媒体要多作介绍,你们每次采访,都将华联会的成立,以及组织结构,还有“91共识”都忽略不介绍,自然就无法令大家清楚。

我希望你们在作文章的时候,要多在这方面作介绍,你们就说我是设定前提。

记:你所说的“91共识”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陈:“91共识”的含义包括两点:一是表扬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还有就是承认过去发生歧视;

华联会从未放弃要求政府道歉的诉求

记:你在这两点共识里,将表扬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放在前面,将承认发生歧视放在后面,但两年前我就这个专题采访时,华联会所表示的是要求政府道歉,而不是“承认歧视”,是不是你们的立场发生了改变?或者说,你们为了拿到钱,改变了立场,放弃了道歉,这也是外面说的,华联会被政府招安呢?

陈:至今我们没有改变过。

91共识”就是“承认歧视的道歉”,以及“成立基金”。

我们解决问题,是要向前看,过去这样一段漫长的阶段,我们一直在争取政府道歉,这是个谈判过程,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政府承认当年“人头税”和“排华法”是歧视,我们要求总理到国会上去承认,并且保证不再发生,这就是道歉。

承认歧视,这是正面面对历史。

记:问题是你们现在先将协议签下来了,钱也快到你们手上了,但总理还没到国会上去承认歧视。

为什么你们不先要总理到国会去承认歧视,然后才去签协议,才去拿钱。

现在有种担心,就是你们钱一到手,就放弃了表达和争取。

陈:事实上,联邦政府已经承认了歧视,我们还会继续谈下去,不会放弃的。

经费不是给华联会的,是给整个华人社区的。

有了经费的支持,我们会更进一步推动政府道歉,像将“人头税”和“排华法”这段历史写进教科书里,促使总理到国会上去承认歧视。

记:加拿大教育归省管,怎样才能将这段历史写到教科书上呢?

陈:所以才需要有基金去推动这些工作,推动社会的支持。

记:我想得到明确的,是11月24日,陈卓愉与你们签订的这份“原则性协议”里面,就要求政府道歉这个诉求,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确定?能否出示这部分给我看看?

陈:(翻动“协议”书阅读后表示)有的。

记:可否将这部分出示给我们看呢?

陈:可不可以退一步?过些时候会有更正式的文本公布,应该由政府来公布,这样会更准确些。

记:由于你们一直封锁谈判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内容,自然给外界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即华联会没有谈判就屈服了政府,接受了所有的条件。

陈:我们从来没有放弃,15年来我们一直在完善“91共识”,每一届的华联会大会,我们都会将与政府争取谈判的内容告诉大会代表,每年都开会讨论,重新认可“91共识”。

我刚才说了,有人不清楚,那是他不了解我们的运作方式,不了解华联会。

就说签署这个协议前,8月12日,也就是我们即将与联邦政府代表正式举行会谈前,我们来自全国的22个代表就将谈判的内容再仔细地过了一遍,目的是要求整个谈判过程秉承“91共识”。

陈卓愉是不是背叛了华人社区?

记:多伦多第一台“一本正经”栏目主持人李家豪采访马田时,曾就政府这份协议问过总理,总理将所有问题都推到陈卓愉身上,如此看来,马田只是以陈卓愉作“盲公竹”,这样政府很容易被个人误导。

陈:政府不是不聪明。

陈卓愉对华人社区相当了解,过去一年多来,他到全国各地去,与当地的社团有很广泛的接触和了解。

不但同华联会接触,也和其他的团体接触,当然,最后找到华联会,因为他看到华联会的代表性。

这里还有个响应的问题,好似跳探戈,政府当然要找到一个能谈下去的拍档。

假如孤掌难鸣,你叫他怎么跳?

记:但现在我们看到有不少社团在批评陈卓愉……

陈:那要看是谁在批评他。

撇开华联会,洪门,中华会馆,还有文化中心,看看他们是怎样讲的。

他们对陈卓愉的工作,是如实评价的。

我希望你们传媒对一些不实的指责,恶意的攻击,希望你们要了解多一点,清楚一点,把事实的真相告诉大家。

譬如有位记者问我陈卓愉是不是我的生意合伙人,我听了哈哈大笑,社会上居然有这样的传言。

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能搞人身攻击,不能造谣,不能抹黑。

记:陈卓愉在进入政府前,是持“道歉”观点的强硬派,但屁股一坐到部长这个位置上,就换了语气,他这种转变,是不是对华人社区的背叛?

陈:这个很好理解。

他当部长前,是代表社区,但当部长后,他夹在国家利益与社群利益之间,当时马田要他当部长时,他就提出要求,希望总理能支持他解决人头税平反的问题。

在所处地位不同的情况下,陈卓愉从国家利益与社群利益的综合点出发,将问题考虑得更全面,这是很正常的。

记:但是,“道歉”这是个原则问题,是大于一切的问题。

像日本侵略亚洲各国,德国法西斯给欧洲人民带来的伤痛,道歉是前提。

陈:你理解的“道歉”是个什么内涵的定义?

记:政府承认责任。

陈:政府承认这是歧视,我们要求政府在加拿大国会上这么做,这也是道歉。

记:你有信心政府会这样做吗?

陈:政府一定会这样做。

23人的筹委会是否合理?

记:根据“原则性协议”的精神,联邦政府拨出250万给华人社区,意大利、乌克兰也都与政府签订了同样的协议,但我们了解到,华联会提出的基金数是1250万元,意大利和乌克兰也是这个数,三个社区加起来,是3750万元,远远超出国会批出的2500万元,这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即华人社区1250万的诉求将无法实现?

陈:现在是大选时期,很多事情是个变数。

不过,我们会继续争取。

目前正如你所说的,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数字,估计还要回到国会去,重新审批。

我在这里再特别强调的是,这部分基金不是批给华联会的,是批给华人社区的。

记:我们现在都注意到,由11月26日在全加华人代表大会上产生的23人组成的“加拿大华人社区基金”筹委会,有大半数是华联会的人,如果我没数错,起码有16、7人,中国有句古语,叫“瓜田李下”,意思是在瓜田或者李子树下不要蹲下,免得被怀疑。

现在23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华联会的人,这是否合适呢?会不会影响该委员会的公正性?

陈:这个很好理解,刚才说了,华联会是华人社区的主要代表。

我们在推选代表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区域性,还有就是社团的代表性。

记:有没有考虑过吸收华联会以外的代表参加,譬如平权会,还有人头税家属联盟?

陈:我们一直欢迎与各个社团代表沟通交流,过去事实上也存在这种交流。

我还是那句老话,孤掌难鸣,无法跳好探戈。

华联会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记:之前外面对你们谁去与政府谈,谈些什么,全都不清楚,这种关门作业的模式符合民主社会?既然华联会代表社区,与政府谈判的方案,包括人选,为什么不能从下自上的提出?

陈:22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就是从下自上。

在民主的社会,很多提案,都是通过组织,递交到一个联合的机构来决定。

有些个人或者团体不清晰,这不奇怪,有些团体因为没有参与制定“91共识”,他们对一些细节不了解,那也不出奇。

记:你是否承认华联会有做得不够的地方?

陈:确实,华联会在说明与宣传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

我们的社区很大,分布很大,近十年来,来了很多新移民,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生活安居上,少关注这个事情,对人头税的问题讨论不足,事情来了,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这不出奇。

我们会在今后投入更多的关心和解释,令更多的人认识华联会,公正、合理、前瞻性地强调华人利益,维护加拿大社会精神。

我承认我们沟通不够,所以希望报界媒体多作工作,将客观、可靠的消息介绍给大家。

接下来,我们会有一连串公布会,推介“91共识”,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就ACE项目款项的管理,以及资金的运用征询意见。

ACE项目启动后,我们会到全国各地每个主要的社区,

记:对于质疑华联会不能代表社区的说法呢?

陈:这个不用反驳。

我们要看到事情的正面,现在是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团体,那么多的代表站出来支持我们,这是相当难得的。

你试着去召集一个那么大的大会,看能不能有那么多的人参加?

记:你们有联邦政府资助会议开支啊……

陈:哈哈,你木然可以去试一下,我赞助你们,看你们能不能召集起那么多人?无可置疑的,华联会是华人社区最具代表性的团体。

尽管我们的工作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但我们过去那么多年来,能与大多数华裔团体有很好的交流,我们今后一定能团结一起,抓住机遇,借助“加拿大华人社区基金”的建立,通过表彰,宣传,教育,推动华人社区建设,向更好的未来发展。

记:感谢你今天接受我的采访……

陈:哈哈,你是不是也要为我平反,你们上次在报纸上说了我个人一大通,你应该为我作个说明。

记:我们向前看,过去的,就过去吧,期待今后能多沟通,有了今天这个开始,我相信我们会沟通得更好的。

陈:我也这么相信,谢谢。

(木然)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