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2岁,地道的江南女子,现居法国。我爱折腾,不安分,还有点“作”。
我觉得折腾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我就不会从南京折腾到北京,从经贸部折腾到法国大使馆……
现在,我主要经营新媒体电商,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生活方式博主。
(我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
01
我是巴黎柚子姐,南京人。我的父母都曾是文艺工作者,他们提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所以我是独生女。
3岁之前,我一直跟着外公在无锡生活。外公乐观、幽默。外婆去世早,他一个人把9个子女拉扯大,但是他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
外公还很开明,乐意接受新思想。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穿牛仔裤,我也想要一件。可是,父母觉得牛仔裤不适合学生穿,最后还是外公给我买的。
上学后我就回到了父母身边。可是,只要一放假,我就去外公家。外公的言谈举止,深深地影响了我。
(用心陪伴儿子成长)
我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就读的,学的是法语专业。
我们是法语和德语同班的,一个宿舍8-10人,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11-17岁,人生最美好的岁月,我们朝夕相处,结下了一辈子的友谊,至今仍然非常怀念那段单纯无忧无虑的时光。
大学,我没有选南京、上海,报考了离父母远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就是想独立自主。
由于我中学阶段已经学了6年法语了,大一我就跳了一级。
跳级开心的是,我可以早一年毕业;遗憾的是,虽然我的法语成绩遥遥领先,但是跳级后为了补上公共课,我的业余时间都被挤压了,没有好好享受大学时光。
(老公和儿子一起做甜点)
大学毕业,经过几轮严格的考试,我进了外经贸部,就是现在的商务部,在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司工作。主要负责法国给中国贷款的项目管理,是银行、企业、法国政府之间的枢纽和桥梁。
工作中,每天面对的都是资深人士,逼得年仅20岁的我要努力使自己显得老成持重。
1995年,年仅24岁的我被派到法国大使馆,在经济商务处工作,负责法国各大银行、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沟通接洽,同时对接国内金融代表团出访法国的工作。
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学法语专业的,一般第一次外派都是去非洲法语国家,而我去了欧洲,去了巴黎。
(我在享受悠闲的时光)
02
到了法国使馆,我是年龄最小的,经验最少的。我接触的人要么是中法两边的官员,要么是大公司的高管,跟他们打交道,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见识了很多不同的场面。
虽然年纪轻,但是我经常有机会参加各种高级会谈,比如部长级的会谈,每一次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因为工作需要,我还会参加各种法方宴请,经常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情景:虽然宴席上其他人年龄都比我大,官职都比我高,但是因为我是唯一的女性,按照西餐的礼仪,服务生每次上菜都是从我开始。
刚开始,我很不适应,觉得很尴尬;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
(跟国宾馆服务人员合影)
我在大使馆的经商处,对接的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口的业务。而我是学法语的,对于这些专业的知识是零基础,我就从头学起。
幸运的是,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有什么疑问,一个电话过去,就能找到专家给你一对一讲解,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在使馆工作了短短的两年,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胆量也锻炼出来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场合,我都不会怯场了。
1997年,在大使馆工作两年后,我辞职了。听到我的这个决定,父母和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
他们觉得我放着金饭碗不端,瞎折腾什么呢!
其实,辞职对我来说,并不是一时冲动,我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我接触了很多高层次的人,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参观巴黎音乐学院)
我除了法语专业,其他的知识都是现用现学。今天学习保险知识,明天又学习发电站的知识,这样蜻蜓点水般也学不了什么系统的知识。
正好这时我有个同学来巴黎上学,我想我也应该继续深造。
于是,我就报考了巴黎高商HEC的MBA项目,没想到居然一次考中。
拿到录取通知书,我特别激动,觉得从此一切都成为可能。为了庆祝也是为了奖励自己,我花了足足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名牌套装。那套衣服,我至今仍保留着,作为纪念。
可是,高兴之余,学费还是个问题。我攒的那点钱,肯定不够支付高额的学费。于是,我就申请推迟一年入学,回国筹备学费。
(就读巴黎高商HEC时与班上女同学在一起)
03
这时,我在法国使馆认识的一位企业高管也在北京,听说我辞职了,想找赞助留学,他非常支持我的决定。
他推荐我给他们集团总裁当翻译,总裁对我几天的翻译工作很满意,同意赞助我的学业,我的学费问题就顺利解决了,真是喜出望外!
巴黎高商毕业后,我几经权衡,进了一家农业保险公司。我觉得保险是个新兴行业,尤其是农业保险、互助保险,更是朝阳产业。
我在国际部主管亚洲市场,负责申请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为了更专业,我考了保险业硕士,还不停地参加各种相关培训。
(我最喜欢的悠闲松弛日子)
那期间,吴大使到我所在的保险公司考察,我全程陪同。他参观了法国里昂附近著名的养鸡场,看了那些散养的走地鸡,午餐吃了香喷喷的鸡肉。最后,这个法国项目落地成都了。
我在这个保险公司,还收获了一个老公。
保险公司有个同事,是我老公的朋友,他介绍我们认识的。因为我老公在深圳和上海做过交换生,有一定的中文基础,我们一开始就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慢慢的相处中,我感觉他为人正直善良,性格幽默风趣,还喜欢滑稽搞怪。而我性格比较严肃紧张,有时甚至相当焦虑。他会逗我开心,让我放松,我们的性格正好互补。
(我们结婚18年啦)
不仅这样,他还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对家人也非常好。
我第一次带他见父母,起初还有点担心沟通不畅。见面后,我发现自己多虑了。他们日常交流没有任何问题,他还很会讨老人开心。
2003年9月,我们在法国举行了婚礼。20年的跨国婚姻,我们始终都尊重个人的空间,并且都对对方的文化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接受彼此的不同,能够互相包容,日子过得开心幸福。
(这就是素面朝天的我)
04
2003年,我加入了一个500强的信用保险公司,回国担任首席代表,老公就辞职跟着我来到了上海,并在一家法国大集团找到了工作。
2006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随后,我老公被集团派回法国里尔。我决定辞职跟随老公回国。
说实话,我已经干到了首席代表的职位,要辞职还是有一点纠结的。但是,考虑再三,我还是辞职跟着老公去了里尔。
我们凡事都是商量着做,四年前,他辞职跟着我到了上海;四年后,我辞职跟着他去了里尔,都觉得是很自然的事儿。
(我和我的阳光少年)
到了里尔,我做了半年全职妈妈。同时想找一个能够兼顾家庭和孩子的工作。
里尔是法国北部的城市,这里有很多著名的大企业,是低调富豪的聚集地。所以,我很快就开始了咨询工作,为开拓中国市场的法国企业做咨询。
从儿子一岁一直到他小学毕业,我基本上是孩子和工作兼顾的状态,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工作没有完全放弃,儿子也健康阳光地成长。
2015年,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我当时看准的是国内来巴黎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设计了一个APP,让游客在巴黎能够像本地人一样,轻松地道地购物。
后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又进入新媒体电商,专门介绍推荐法式小众品牌,推广法式生活态度。
(我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
三年疫情,我过五关斩六将,总算熬过来了。幸运的是,我有一群志同道合、齐心协力的好伙伴。他们大多是90后,可是,他们愿意跟着我一个70后的老阿姨拼搏,真心感谢他们。
疫情期间,居家的日子,我拍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一不小心,成了生活方式博主。
现在,我经常走街串巷,各处探店,把巴黎的各种美好分享给大家。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公寓式的概念店,跨界经营,时尚、咖啡、甜品,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疫情禁足期间我亲自在家打包发货)
05
经常会有人问我,法国人的浪漫表现在哪里?
我觉得,法国人的浪漫富有情趣,不仅是玫瑰花,是烛光晚餐,是冒着气泡的香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法国人的浪漫,可以表现在从穿搭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确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先悦己,后悦人,潇洒做自己的态度。
在穿着上,表现为敢于做自己,不盲目跟风;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过好每一天的精神。他们对生活认真,对自己认真,
不马虎,不潦草。这种态度还表现在认真生活的仪式感。
我周末在森林边跑步,看见一对老年夫妇正在野餐,小桌子上铺了漂亮的桌布,餐具很精致,最惹眼的是一个小花瓶里还插着鲜花。他们优哉游哉地享受着一切,就像在他们家的后花园。
(我每周都会买一束花陪伴自己)
法国女人没有过度的年龄焦虑和容貌焦虑,其实也有法国男人的功劳。
因为法国男人欣赏女人不仅看年龄和颜值,更看重的是女人的个性、气质和才华。
当然,法式并不是高大上,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法国女人也经常逛菜场,买买菜,买束花,生活既有烟火气,也有诗情画意。
法国人对老物件情有独钟。大到房子、家具,小到衣服、鞋子、包包、装饰品,他们都喜欢旧物。因为旧物有年代感,有故事。
在法国,热闹有趣的跳蚤市场,早已成为时尚达人的潮流聚集地。在大大小小的摊位上,你不仅能找到“爷爷辈”的杂志唱片,还有可能淘到流行于民间的“古董”。
(和儿子一起享受休闲时光)
跳蚤市场中弥漫的慵懒怀旧的气息,更会让人沉醉其中。
甚至,有很多法国人会选择购买二手货作为圣诞礼物,赠予者没有觉得不合适,接受的也没有不愉快。
我现在52岁了,与25岁的我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状态。因为现在我很松弛,没有了容貌焦虑。我觉得潇洒做自己,比完美更重要。
如今,岁月沉淀的韵味和阅历养成的自信,让我具备了成熟女人所特有的从容和淡定,这是25岁的我所没有的。
我越来越对法国女人的自信与松弛着迷,我将一如既往地精致生活,活到老,美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