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蒋绍峰编译报导/在四川灾区无路可走的地方,他爬过巨大的山体滑坡,把救灾物品送给受灾民众,可这些并不是美国人弗兰克.邓恩(Frank Dunne)来中国想要做的事情。
这位来自弗吉尼亚的身体结实和中年推销员,其实有一个更异乎寻常的计划――他要把苹果果酱带到西藏。由于自3月份西藏发生骚乱后,中国政府已不允许他回家,他只好把这项计划搁置起来。
美国基督科学报6月6日发表的长篇文章指出,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邓恩便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新冒险旅行,爬过高山,趟过溪流,把救灾援助送到偏远的受灾乡村。
在这个新冒险行动中,邓恩正在组织和领导一支“极限小队”,把美国慈善机构“心连心”的救援物资送到更偏远的山村,当道路被堵死时,他们就把救灾物资背在身上。
这一次邓恩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龙竹(音译)的小山村,村民的住宅散落在树木茂盛的山坡上,现在该村已被巨大的石头封锁了。邓恩曾在10天前来到这个小山村,当时他是第一批抵达这里的平民救援队的头目,给800多村民送来救灾物品。
“如果不是地震,”邓恩说,“我现在可能会在中国的某个地方学习中文,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不过,地震给了我一个不用学习的良好而高尚的理由。”
“这个地方抓住了我的心,因为它就象天堂一样,”邓恩解释说,只是现在没有人有房住,也没有干燥的地方可睡觉了。”
邓恩的“极限小队”前往偏远的灾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冒着很大危险。他的9名小组成员在出发前都填了表,签了字,并拍一张集体照,只是为了“万一我们都被滑坡给活埋了”。众多的余震仍在震颤着灾区,继续引发着山体滑坡,其中6月5日一次余震达到里氏5.3级。
基督科学箴言报的文章指出,山村的位置偏远只是问题之一。试图更好地控制多重救灾援助努力,中国官方已经开始阻止发送非官方的不是政府批准的救灾物资。目前,在灾区实施救援的有中国军队、民间志愿者、外国医疗队和非政府组织。
在前往龙竹村的路上,邓恩一行在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遇到了第一道路障,他表现得很镇定。只是走到路障一头停靠的车辆,胳膊上夹着一个文件夹,很有礼貌地跟一名警察打着招呼。随后,他的三辆车就被放行了。
“多了不起的文件夹啊,一个名字标签就搞定了,”邓恩笑着说道。
在山区颠簸的或一个小时,路过一些被震毁的村庄和众多临时帐篷之后,邓恩的态度变得坚定起来。由于他长了一张外国人的脸,就被一名士兵强行拦下来,由于冒着有可能被前面由两名中国司机甩掉的危险,他便作出了一个坚决的决定。
邓恩无法解释他自己正在做些干什么,(他真应该先好好学学汉语),所以他干脆把他的二手五十铃吉普车猛地挂上倒挡,然后一打方向盘,紧追他的“极限小队”。“我们得追上那几辆车,”他用英语大声地喊道,“如果你想抓我,就来追我吧。”
没路了,邓恩等只好用手搬运救灾物资
这是一个毫无结果的举动。越往前开,就有越来越多的士兵严密封锁着道路。这些士兵都坚定地认为,外国人不能再往前走了。
不过,邓恩知道另外一条通往龙竹村的山路。在经过三个多小时绕道而行,在路过一个又一个已被夷为平地的村庄后,他遇到了最后一道障碍――一条不可逾越的溪流。邓恩兴奋地高叫着,然后把他的四轮驱动的吉普车开进激流中,接着又爬上陡峭的河岸,最后不得不在一块能有房子大的石块前停下来,通往龙竹村的道路已被完全堵住了。
基督科学箴言报说,从那里开始,将是一段历时30分钟的爬上爬下的路程。在穿过这条狭窄的山谷时,要经过两个大规模山体滑坡所造成的由巨大的石块组成的“路障”。
邓恩从车上卸下食品、帐篷、个人卫生用品和他自己购买的药品,然后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始用手搬运。邓恩所想的不只是谁会收到这些救灾品,而且还有那些想知道这些物品最后去处的捐赠者。
他有一张他自己抱着一箱面包的照片,箱子上有面包师傅的名字,非常显眼。另一张照片显示,他身穿印有“祝福行动”字样的T恤衫,这是帕特.罗伯逊(Pat Robertson)捐给“心连心”慈善机构的。第三张照片是,他正在举起一顶由美国商会捐赠的帐篷。
“这些照片是非常重要的,”邓恩解释说。“它能让支持者满意地微笑并给予更多的捐赠。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而且我们不希望他们轻易地感到疲倦。”
30分钟大汗淋漓的攀登后,龙竹村的村民们出现了,帮着他们把救灾物品运到村里。村民们热情地欢迎着邓恩,紧紧握着他的手。“他们记得我们的方式,他们脸上的笑容,真令我感动,”邓恩说。“我们似乎很受欢迎。”
基督科学箴言报的长篇文章指出,村民们所住的帐篷群,现在已组成了龙竹中心,然而这个中心距离美国的弗吉尼亚海滩却非常遥远,邓恩就是在那里生活的,以推销电脑软件、家居修缮用品和废水处理系统谋生。
邓恩的极限小组受到村民们热烈欢迎
邓恩回忆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是1995年,当时他的太太看到一则招聘老师的广告,“她说,‘我们可以做这个,’”他就表示完全同意。“旅行和冒险精神一直与我同在,”他补充说,“我只是在等待她也加入进来。”
第一次来中国时,在东北部的吉林省呆了三个半小时后,邓恩又返回美国住了一段时,后来又花了一些时间在云南省建起了一个英语学校,邓恩和他的太太还有三个孩子,获得官方批准,成为第一批在巴塘居住的外国人。这个小城位于青藏高原,地处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
“我们能在那里做些什么,当时我们心里一点数都没有,”邓恩笑着说,“但这里实在太美了,是我所见过的最干净的地方。我们知道我们想要做一些事情来推动一种理念,自由企业倒是个好主意,”尤其是对西藏人来说。
最后,他决定利用该地区丰富的苹果资源来搞一个项目,因为居住在巴塘地区的藏人缺少市场头脑,绝大多数苹果都被用来充当牦牛饲料,或在树上腐烂。邓恩是一名传教士的后裔,他的祖先曾在一个世纪前就开始种植苹果树。
当地的社区厨房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售着自制的果酱,邓恩就开始设想,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小型企业的温床。“现在,很多西藏人都离开去上大学,然后就不再回来了,”他解释说,“如果我们能够边玩边干,还能有足够的利润留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缓解一些人才外流。可我仍然不知道它是否可行,”邓恩补充说,“但我愿意投资几年先试试。”
邓恩说,它已用了两年时间在当地建立起很好的关系,选择了正确的项目,获得了当地人的信任。“把一个社区组织起来,来看看自由企业的改变力量,如果它可行的话,将是美好的,”他说。“我只是喜欢看到人们生活变得更好的主意。”
他并不期望近期被允许返回家园,可能要到奥运会以后。他说,他已失去了一年的生产周期,不过他愿意等待下去。
“我正在尝试做的事情,可能有点奇怪,”邓恩承认道,“但它仍是个不大的理想,而且也有趣还具有挑战性,它要比未来的软件处理更有收获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