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03年本科毕业进入国内某知名企业,做财务相关工作,该企业当时刚把业务重心调整到乳品方面,有近20家子公司分散到全国各地,我所在部门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子公司进行财务监督,先后到新疆、陕西、江苏的多个子公司出差多次,后来因为劳资纠纷2004年5月辞职。
先说牛奶收购:
乳品企业一般都没有大规模的奶牛场,大部分原料奶都是奶农提供的。乳品企业在某地立项以后,大部分都会和当地政府畜牧部门联系,通过畜牧部门、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当地农民合作。让信用社贷款给农民购买奶牛,然后和奶农签订收购鲜奶的合同,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机会,政府部门都是很配合的。
农民一般居住比较分散,而且每家饲养的奶牛不会很多,所以不可能由奶农直接向企业交奶,都会通过“奶站”来中转。就是在奶农相对集中的某地设立“奶站”,奶农在“奶站”交奶,企业开着奶罐车到各个奶站收奶。
牛奶和其他农产品一样,也是分等级的,不可能各家的牛奶质量不一样而价格一样。
首先是“有抗奶”和“无抗奶”的区别,就是牛奶里面含不含抗生素。奶牛和人一样,也会生病,生病就要吃药打针,使用抗生素是免不了的,而服用了抗生素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也含抗生素,这就叫“有抗奶”,喝这种奶相当于喝药,在国外这种奶会直接倒掉。这种奶在奶站很好检测,一滴定就能区分,“有抗奶”的价格很低,2003年一般在1元钱1公斤。
然后“无抗奶”按蛋白质含量分级,含量在2.7(一百克牛奶含蛋白质克数)以下的每公斤1.2元;2.7到2.9的1.4元;2.9到3.1的1.6元; 3.1以上的1.8元。(有的农民家里没有奶牛,黄牛下崽产奶了,偶尔也会挤来卖补贴家用,那种奶的质量相当高,蛋白质含量会到3.5以上。)
具体说说原料奶的质量检测:(我是搞财务的,不是搞技术的,只能说个大概,大家原谅。)
方法1:用专业的仪器检测(具体什么仪器我不懂)。那种仪器体积不大,两个卧式电脑机箱叠一起那么大。2003年大概40几万一个,意大利还是德国进口的。这么贵重的设备不可能每一个“奶站”配备一台,一般只有在乳品企业的生产厂里面才有。所以几乎所有的“奶站”都用方法2检测。
方法2:(我偷个懒,复制一段)
我国现在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式是凯氏定氮法,也就是通过检测牛奶中氮的含量来反推蛋白质的含量。如果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高氮化合物,就可以显著地提高牛奶的检测结果。
农民也不是圣人,也有趋利性。他们知道企业是怎样检测蛋白质含量以后也会动脑筋,想办法以次充好。最先就是往里面掺牛尿、后来就是添加化学物质。
我至今都还清楚的记得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公司在乌鲁木齐分公司刚开始生产的时候,有一对奶农夫妇,40多岁,是80年代初正规院校毕业的畜牧专业的中专生,家里承包了大片的牧场,每天都能向我们提供数百公斤的高质量原料奶,而其他牧民反映,他家根本没这么多奶牛。可我们的质检人员就是检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直到使用了那种昂贵的专业设备才揭示了真相。他就是往奶里面拼命掺水,再加入“蛋白精”、糖什么的。
也就是今天,我才知道所谓的“蛋白精”是三聚氰胺,而且这玩意可以当耗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