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印度经济增长迅速,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伴随而来的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劳务市场。
目前,在印度的中国劳务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随着工程项目进驻印度,具有集团化、规模化的特点;另一类则是凭着自己的某项出色技能或手艺独闯天下。
中国公司拿下印度大单
乔峥是中石油管道局印度项目部副总经理,他和1900多名同伴正在为印度最大的私人公司信实公司修建天然气管道。
信实公司老板就是前不久曾一度跃为世界首富的穆克什·安巴尼。
穆克什·安巴尼在印度商界素以“大手笔、高效率”闻名。
信实公司在印度东部孟加拉湾发现大规模天然气田后,穆克什·安巴尼马上决定兴建“东气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因为对天然气需求量较大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印度西部地区。
该项目管道全长1380公里,共分8个标段。
2006年上半年,中石油管道局战胜多个竞争对手一举拿下6个标段即1088公里的管线安装和站场建设合同,合同金额高达3.36亿美元,是管道局最大的海外项目。
近日,乔峥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项目初期遇到了签证、公司注册、营地建设等方面的困难,但是正式开工后进展较为顺利,项目部的员工正在全力以赴地奋战,安装速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的,充分体现了管道局员工“特别能吃苦;善打硬仗、恶仗”的特点。
业主信实公司对中国员工的表现很满意,合作关系相当融洽。
中国工人爱吃当地菜
据乔峥介绍,项目正式开工是在今年的2月18日——大年初一。
选择这一天是因为它是一个举国同庆的日子,它象征着一个新的起点。
印度项目部的1900多名中国员工主要来自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管理人员有五六百人,其余都是技术人员和工人。
他们按标段分成6个施工队,每个队300多人,散布在印度南部和西部的安得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的千里战线上。
为赶工程进度,现场施工人员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也不能回家探亲。
此外,员工们还要克服印度的炎热天气、蚊虫叮咬,提防疟疾、伤寒、登革热等常见传染病,非常辛苦。
在这里,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在1600美元左右。
印度媒体对这支庞大的中国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充满好奇,曾有不少报道。
《印度教徒报》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人的工作文化堪称典范,他们一上工地就不停地干活,只有午饭时才休息一会儿,不像我们需要经常停下来喝茶。
”“野外施工的中国人需要自己动手做饭,只有在营地他们才能享用厨师的服务。
中国人的标准饮食是面条、鸡蛋和鸡肉,这些当地都有充足的供应。
到周末,他们时常到附近城镇寻找中餐馆,经营此类餐馆的人都来自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
中国人还对当地正宗的比尔亚尼(一种蒸米饭,里面放着多种香料,并拌有鸡肉、羊肉或蔬菜)情有独钟,喜欢一边吃比尔亚尼,一边喝啤酒。
”
中方经理愁印度假太多
除了中国人,项目部还雇有1万多名印度劳工,主要干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乔峥对印度劳工的工作效率十分头疼,认为他们干活太慢、太懒散,休假也太多。
星期六、星期日印度员工要休息,一过节更是不见人影。
乔峥觉得1个中国劳工至少顶4个印度劳工。
贾卫国是山东电力建设公司印度项目部的总经理,负责印度东部奥里萨邦4个火电厂的建设项目,合同总额高达300亿人民币。
其中位于奥里萨邦贾苏古达区的电站项目合同金额18.7亿美元,是中国公司在印度合同额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也是山东省迄今为止签订的最大海外工程项目。
目前,贾卫国手下的中国员工有七八百,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一部分技工,另外雇有6000多名印度员工。
贾卫国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员工在当地建有独立的生活区,全是砖房,基本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
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对中国人也非常友好。
在合作过程中,贾卫国感到,印度管理人员、工程师的素质相当高,但是普通的技术工人严重缺乏。
项目一共需要8000多名技工,但是到位的只有6000多。
另外,贾卫国也同样有印度人节假日太多的感慨。
中国人干项目讲究一气呵成,干完再休假。
印度员工则逢节假日必休,即使加倍付钱也不愿上班。
经过艰苦的说服工作,现在他手下的印度员工终于同意星期天只休息半天。
除了天然气管道、电站项目,中国公司在印度的公路、地铁、水坝等基础建设项目上也崭露头角。
据统计,2006年印度是中国公司在海外签订工程项目合同总金额最大的国家。
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得中国劳务人员进入印度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
另外,优秀的中国厨师在印度也收入不菲。
在印度,中餐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对中国厨师的需求会日渐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