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队退役冠军唐颖拒当二奶,为生存在服装店打工,却被当二奶的同事嘲笑“给运动员丢脸”,引起了社会上极大的关注。
分析认为,唐颖的遭遇揭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体育制度的功利化现象,以及中国体育政策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中国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全运会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唐颖退役后为谋求一份工作,四处托人找体育局、人事局的官员帮忙,但那些官员却提出要其答应陪跳舞、当情人的要求才愿意帮忙。
唐颖断然拒绝,决心自谋生路,在服装店打工,却偶遇过去一同事如今当二奶的同事,那个被包的同事竟然嘲笑唐颖 “给运动员丢脸”。
唐颖在自己的博客上把自己的遭遇写出来,立即引起舆论的关注。
按道理,在奉行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服装店打工,当个劳动人民,工人阶级应该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当年中国总理周恩来还对外宾强调“中国有妓女,但都在台湾”;可如今中国社会竟然成为“笑贫不笑娼”的社会。
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确是受到市场改革的冲击。
此类国家队退役冠军生活拮据事件近年屡屡跃入公众眼帘。
中国的亚洲长跑冠军艾冬梅因为遭遇生存窘境,想把自己当年得的所有奖牌卖掉,补贴家用。
她说,自己现在只有不到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拼音都不会。
另外,昔日的全国举重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邹春兰,如今因为生活拮据,只好到长春市一家浴池当搓澡工。
就连当今最红的羽毛球女子世界冠军谢杏芳,在问她假如今后也陷入艾冬梅的困境时,她会不会也卖金牌?谢杏芳说:“我想,我也会的。
活下去,毕竟是第一位的。
”
唐颖的遭遇,其实在深层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体育制度的功利化现象,以及中国体育政策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
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应该再走回头路,建立一套可以照顾运动员一辈子的福利体制。
可是,实际上中国运动员更需要的,可能是让他们能自我独立谋生的能力,这批退役运动员应该是中国经济建设的新动力,而应不是社会的负担。
在中国的体制下,体育部门、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都背负着沉重的运动成绩压力。
政府在体育系统的大量投入,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奥运金牌。
在这种体育机制下,每位运动员成“夺金机器”,夺冠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与之不相关的文化课学习、技能的培养,统统被忽视、被排除了。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强调执政必须“以人为本”。
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过往那种对把运动员变成“夺金机器”,忽视运动员“均衡发展”的做法,肯定违反“以人为本”的方针。
应该指出,一个国家的国力、声誉,每每更多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素质,而非奥运成绩上。
如今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系之一,其实力和能力已无人质疑。
中国已不需要牺牲运动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把一些人变成没有谋生技能的“夺金机器”了。
中国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本来是创造中国软实力的好机会,可是,若然中国运动界因为太想夺奖而出现丑闻的话,则中国本来要交朋友的目的达不到,反而会增加了他国对中国的反感,损害到中国的软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