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事业与投资理财,一定会面临“哲学”层面的课题,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个课题)真是再恰当不过的写照了!最近股神巴菲特在全球掀起一阵投资日本的狂热,是“追寻生路”的最新力作;而同时,著名的末日博士鲁比尼参加卡达经济论坛,却再度发出看空警示,说美中之间的冷战将愈来愈冷,对金融市场造成一波又一波负面冲击,而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更可能导致市场崩盘。
的确,最近全球经济局势走到十字路的转折点,乐观的人看到美国升息政策已到尾声,AI人工智慧产业正在大爆发,到处都有投资机会;相反的,悲观的人则深信全球经济正在面临衰退,企业去库存缓慢,营收下跌,而且中美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升高,乌克兰战争拖延更拖累经济一路下沉。
姑且不论谁对谁错,我们光是从股神与末日博士的对比,就清楚看到选择“to be”或是“not to be”会导致极为戏剧化的差异。93岁的巴菲特老当益壮,他两年多前开始投资日本股市,锁定丸红、三井等商社,巴菲特不只让日本商社的股价在两年之间大涨超过一倍,还引爆席卷全球的日本投资热,把已经前无古人的投资成就,写出最新的篇章。
更令人讶异的是,日本传统企业交叉持股、重视内部人利益、轻视外部股东权益的陈年毛病,都因为巴菲特带著一群海外股东投资日本而出现重大转折,日本政府将上市公司改革列为国家政策,发文要求上市公司将“公司治理透明化”与“重视股东权益”列为优先改革目标,许多老牌上市公司,例如已经有146年的大日本印刷,社长破天荒首度出席法说会,再例如富士机电,将老家族指派的董事更换为外资股东指定的独立董事。巴菲特拥抱“to be”的精神赚到大钱,更成了日本上市公司改革的推手,连带改变了几千万名日本股东与员工的命运。
鲁比尼在2008年精确预测到金融海啸,但是他一路看空,错失了整整10年苹果、谷歌、脸书改变产业架构的历史机运,如今他再度因为中美关系唱衰投资前景,警告大众投资风险固然也有价值,但是拥抱“not to be”路线,让他至今还是纽约大学的一名单干教授,成立的顾问公司也一直还是间小公司。
其实G7广岛峰会出现意外大转折,中美关系目前正在融冰,G7公告对中国极为客气,原本呼之欲出“禁止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提案临时喊停,鲁比尼却还是把头埋在悲观的沙堆里。再坏的时代也有人赚钱,再好的时机照样有人破产,“巴菲特VS.鲁比尼”真是“趋吉VS.避凶”最佳的写照,他们的人生成就截然不同,幸福感更是天差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