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五旬妹妹赴加拿大捐骨髓挽救哥哥

文章发布时间:June 2, 2005

什么叫兄妹情深?一对年逾五旬的广州兄妹用行动告诉我们:当身在加拿大的哥哥得了罕见的多发性骨髓瘤时,虽然知道妹妹的骨髓可能会救自己一命,但为了不给妹妹增加负担,宁愿选择自体移植;而妹妹在得知哥哥病情复发后,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远赴加拿大为哥哥捐赠骨髓——她因此成为广东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甚至是超龄的骨髓捐赠者。

故事中的妹妹叫张建丽,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生。

她家兄妹三人,哥哥在1997年移民加拿大,她和妹妹则在广州照顾年逾八旬的父母。

姐妹俩共同抽血托人送往加拿大

2001年,张建丽得知远在加拿大的哥哥得了恶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极有可能只剩下5年左右的生命。

她到处找专家咨询,所有的专家都告诉她:除了骨髓移植,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有效的办法。

可这个时候,张建丽年迈的父亲又有重病在身,姐妹俩无法离家,所以只好千方百计找到一个去加拿大的熟人,姐妹俩早上四点起床赶往广州民航医院抽血,托人将血样带到加拿大检验,看自己的骨髓是否合适。

但是,这骨髓一去却没了回音,父亲的病则越来越重。

到2002年7月,母亲才告诉张建丽,哥哥由于病情发展太快,不得已选了自体骨髓移植,不需要两个妹妹的骨髓了。

没想到,母亲这话原来是“谎言”——直到2002年10月父亲病逝后,母亲才说了实话,姐妹俩的血样在加拿大经检验,张建丽的骨髓适合给哥哥移植,而小妹的则不合用。

哥哥也知道这件事,但他不愿意让妹妹长途跋涉地来加拿大担这个风险,而且那时父亲病重,需要人照顾,所以宁愿自担风险,选择了成功率小些的自体移植。

超龄妹妹决意赴加救兄

自体移植成功后,哥哥回到家乡广州。

张建丽于是一有空就带他到处找看中医,找广州的血液病专家看病。

2004年,哥哥的病情有复发的迹像,张建丽赶紧把哥哥“赶回”加拿大。

当年10月,医生确诊是旧病复发,建议进行异体骨髓移植。

哥哥几经挣扎,在一个月后才写信告诉了惟一配型合适的妹妹张建丽。

张建丽开始计划前往加拿大为哥哥捐骨髓。

可张建丽的这一决定让朋友们和很多专家都吓了一跳——因为张建丽当时已经54岁,而国内规定的骨髓捐赠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而且张建丽本身还有低血压及心脏频发性早搏。

更重要的是,即使她捐骨髓给哥哥,手术成功率也不大,极有可能是白冒风险。

不过,在从省人民医院林伟教授处得知这是救哥哥的惟一方法后,张建丽义无反顾地开始办理去往加拿大的手续,她的理由是:“人都有一死,我都活那么大了,哥哥只有一个,减寿20年我也愿意,如果不把这个惟一的机会给哥哥,我下半辈子也没法过!”

抽血过程凶险连连终过第一关

2005年2月18日,张建丽终于到了加拿大。

在一系列复杂的身体检查和手术准备后,4月11日上午9时,温哥华综合医院的医生开始从她身上抽取血液,准备将制作的骨髓干细胞输入她哥哥体内。

朋友们的担心的情况出现了——张建丽对抽血出现了严重的反应,血小板降到很低,医生不得不暂时停止抽血,补打了能够刺激身体产生更多干细胞的药物。

不过这一来,体质并不出色的张建丽反应更大:手足麻木、抽筋,头部、背部剧痛难忍……等到抽够哥哥所需的1000多毫升血液后,张建丽的身体几乎也垮掉了。

但是,看着自己的血液一滴滴地进入哥哥体内,她告诉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很值得!

直到现在,张建丽血液中因抽血而骤降的血小板、白细胞等还没恢复到正常值。

不过,看到哥哥现在一切正常,恢复情况良好,她就非常欣慰。

据悉,移植手术成功与否要等三个月才会有结果。

希望到今年7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兄妹情深故事的圆满结局。

(记者 姜永涛 实习记者 黄琼 通讯员 张玲玲)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