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昆明军区在云南盘溪、羊街组建了两个师级俘虏收容所,共接受越俘771人;在广西省军区建立第1、 2、3、4、5俘管所,后来广西省军区又组建了6所,接受了湖南省军区、广东省军区的第7、8俘管所。俘管所的主官是主任、政委,下设宣传科、材料科、供管科、卫生所和3个俘虏队,每个所编制官兵119人,共接受越军战俘995人,其中女俘117人,男俘878人,尉级以上军官15人。1979年2月,我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在自卫还击战中共歼敌4万余人,俘敌1766人。1979年6月底,我国将越军战俘全部释放完毕,俘管所全部解散。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中越边境武装冲突仍然时有发生,我军经常在武装冲突中抓获越军战俘。于是,根据形势需要我军又成立了两个战俘营。 1980年7月,广西省军区组建正团级外籍军人收容所,代号54271部队,共收容越军战俘66人,全部是男俘,军官7人,士兵59人。此外,接受安置越军投诚人员48人,其中军官10人,士兵35人,民军3人。1980年8月7日,云南省军区在玉溪组建营级外籍军人收容所,至1989年4月,共接受越军战俘94人。此外,接受安置越军投诚人员24人,职务最高的是越军一名少校、师副参谋长。我军两个外籍军人收容所共接受越俘160人,90年代初全部释放。
我军与越军交战10余年间,共俘获越军战俘1926人,军衔最高的是被我军导弹击落的越军371师921团第3飞行大队大尉飞行员陈尊和少校、师副参谋长。越俘的主要成分是越南人民军、民军、公安兵和其他武装人员。其民族构成主要是京族,其次是居住在中越边境地区的壮、苗、瑶、岱依等少数民族。
越军战俘与美军、日军战俘不同,据我军战俘管理人员介绍越军战俘的特点有3个方面:一是越军长期处在战争环境和贫困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养成了吃苦耐劳、勇敢善战的习气和顽强的生存能力。越军建军以来,从未间断过战争,因此,战斗骨干多,排以上军官大多打过仗,实战经验丰富;越军士兵多数在入伍前是民兵自卫队员或在读中学时受过初级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越南士兵对生活要求不高,特别是来自农村的青年,每天能吃上三顿饱饭就很满足了。二是越军战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霸权主义思想。越军战俘盲目地认为越南”过去曾打败过日本、法国、美国侵略者,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以打败中国”,并认为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控制老挝,是”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三是受越南当局反华欺骗宣传较深。据越俘反映,越南当局把中国说成是”越南的头号敌人”,”要越南人民抵抗中国侵略者”。并造谣说:”中国抓了俘虏就杀,一个脑袋可奖500元。””当了中国俘虏就只有死路一条,或被杀掉,或被活埋、剥皮,或被打毒针,打了针以后使人发疯,几天就死掉。”因此,越军被俘后,敌对情绪严重,思想比较顽固。当然,许多越军战俘对胡志明时期中越友谊还留有美好印象,对中国人民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给予的无私援助,有着难忘之情。
为了加强对越军战俘的管理教育,我国政府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对越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问题的决定》,总政治部颁发了《关于管理教育越俘的意见》、《关于对越军的俘虏须知》、《关于管理教育越俘的补充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管理、教育、改造越俘指明了方向。
对越俘的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从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出发,高举”和平、友谊、胡志明”三面旗帜,揭露越南当局的欺骗宣传,消除疑虑,缓和敌对情绪。俘管所为越俘放映了《越南当局反华暴行》、《越南当局驱赶华侨纪实》和反映我军优待俘虏的影片《光辉的胜利》,阅读黄文欢所著的《越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不可歪曲》、《回忆和胡主席在一起的日子》等书籍,演唱《越南–中华》的友谊歌曲,开展纪念胡志明活动,组织参观工厂、农村、商店,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许多越俘参观后感慨地说:”中国东西多、又便宜,人民生活好,而我们越南越来越穷,人民越来越苦。””政府讲中国如何乱,人民如何苦,都是骗人的鬼话!”
对越俘的教育工作在战场押送时就开始了。某团8连押送8名越俘到我军驻地,路途98里,沿途尽是无人走的险山峡谷和原始森林,古藤杂刺盘根错节。8名越俘中有4名伤俘,有的屁股受伤,有的脚受伤,行动非常不便。我军战士就扶着越俘一步步艰难地前进。翻译走一路,对他们宣传一路。卫生员定期为伤俘换药。俘虏饿了,我军战士就掏出自己的干粮给他们充饥。
连队在深山密林中转了两天,没有碰到一滴水,恰好这两天骄阳似火,战士们个个汗流浃背,有的嘴唇干裂,流出了血。大家只好找来芭蕉心,挤出水汁,自己舍不得喝,先让越俘解渴。有一种凤尾草,吃起来甜里带涩,水份很多,很解渴。战士们拔了一把又一把,自己舍不得吃,让给俘虏吃。越俘见我军战士同样没有水,却把止渴的东西让给他们,个个都很感激。为了减轻我军官兵的负担,他们也主动拔凤尾草,有的拔了一口袋。第二天深夜部队到了宿营地,全连百十号人只找到两桶水。官兵们先给越俘每人打了一碗,并把仅有的十几块干粮送给他们吃。剩下的水,战士们每人只分到一口。9班副班长看到越俘只有一条被单,睡在山边容易着凉,马上割来一大捆茅草,给越俘垫铺,越俘连声道谢。越俘阮太胜说:”你们太好了,在越南连当官的也没有待我们这么好。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听你们的话,跟你们到中国去。”最后一天开进,越俘也不用别人扶,拄着拐杖自己走,没有一人掉队。就这样,8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越俘的配合下,经过3个昼夜的行军终于将8名越俘带回了驻地。
在对越俘的教育中,我军俘管人员还请当年掩护过胡志明的老人苏忠良回顾往事,使越俘倍受感召。苏忠良是我国坡县平孟乡人,1944年8月,胡志明在坡县开展革命活动时,被法国军队包围,在走投无路时,苏忠良冒着生命危险把胡志明背上山隐藏起来,躲过了法军的追捕。越南解放后,胡志明还请苏忠良老人到越南参加国庆宴会。越俘听了苏忠良老人的回忆,纷纷写感想、谈体会:”没有中国人民的真诚支援,越南革命不可能成功”。许多越俘含着泪说:”我们永远不忘中国人民的恩情,要为维护中越人民友谊而做贡献。”
我军俘管所还为越俘办好文娱室、阅览室、放映室,组织运动会、联欢会,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各俘管所为越俘购置了球类、扑克、单双杠等文体器材,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并经常组织各种比赛,给优胜者发奖品,深受越俘的赞赏。
5月19日,是胡志明的生日,俘管所专门举行了”纪念胡志明活动”,组织越俘观看毛泽东和胡志明友好往来的纪录片,召开中越友谊的座谈会,越俘们非常满意,深情地说:”中国这样尊重胡伯伯,处处以中越人民友谊为重,这足以说明中国的立场政策没有变”。
我军对越军战俘的生活和医疗也精心尽力。为了照顾越俘的生活习惯,安排好越俘的生活,俘管所经济委员会定期开会征求越俘对伙食的意见,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每天派一名越俘到伙房值班,协助我军炊事人员改善伙食,使伙食越办越好,遣返时越俘体重普遍增加,最多的达十公斤。
俘管所还设置了供应点,让越俘自由选购日用品。越俘刚到俘管所时,由所里统一发香烟、水果等实物,后来俘管所与驻地附近的商店挂钩联系,在俘管所设立了流动生活用品供应点,发给越俘购货本,让他们按每月规定的津贴费选购自己喜爱的食品和日用品。在临近释放时,供应点还特地为他们增添了在越南短缺的物品,如手电筒、花布、钢笔等,很受越俘欢迎。一名越俘说:”在国内当兵,每月发的钱还买不到两盒烟;在中国当俘虏,不但吃饱穿暖,给的零花钱还可以买那么多东西,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做好越俘的卫生防病和伤病俘的治疗也是俘管所的一项重要职责。俘管所每接受一批越俘,都组织医务人员对俘虏进行全面体检,给伤病俘及时的治疗。对重伤、重病越俘,转送我军战俘医院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越俘给予特殊关照。越军一名姓黄的士兵受伤后被越军遗弃在阵地上,当时伤口严重感染、溃烂,被送到俘管所后,我军医务人员立即为他检查治疗,每天给他打针换药;他自己不能动手吃饭,我军医务人员就一口口地喂他。他感激地说:”我为越南政府卖命,负了伤却不管我,要不是中国军队,我这条命是死定了。”
最令越俘感动的是组织他们学习谋生技能,这一举措也受到了国际红十字会参观团的赞扬。越俘文化程度很低,小学文化程度仅占30%,其余为文盲、半文盲。收容所将他们分为文盲、半文盲、初小三个层次,由我军翻译分层次包干进行教学。
对文盲越俘从识字、拼音开始,学会用词造句。每周学习3次,每次3至5小时。经过1年的学习,大部分越俘能认500至1000个字,一半人能看报、写简单的书信和感想。
对半文盲越俘主要学组词造句,练写短文、书信。经过补习,60%达到小学毕业水平。
对初小越俘采用将我国越语广播内容录下来,让他们边听边抄写,由我军翻译逐一批改,纠正错别字。经过1年的补习,30%达到了初中文化程度,50%达到了小学毕业水平。越俘马文英激动地说:”我戴了20多年的文盲帽子,终于在中国摘掉了。”
除了进行文化补习外,我军还对越俘进行谋生技能的传授。主要办了四个培训班:
裁剪缝纫班。俘管所为越俘购买了缝纫机和必要的原料,从地方请来了缝纫师傅任教,结合越南喜爱的服装样式,教越俘学习裁剪和缝纫技术。由于越南农村大都是手工缝制衣服,因此这项技术很受越俘欢迎。他们学的很认真,打算回国后开个缝纫店。经过一年的学习,40%的越俘学会了裁剪和缝纫技术,60%的越俘能缝纫、缝补和修改衣服。1989年2月4日,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团到收容所参观访问时,3名越俘进行了现场表演,并把当场缝制的5件衬衣送给了代表团。当代表团的奥利维尔表示感谢时,越俘何文昌说:”不应感谢我,是中国政府和军队把我这个俘虏培养成缝纫师的,我从内心里感谢他们。”奥利维尔又对我方人员说: “你们组织学习谋生技能,很受俘虏欢迎。”
医疗班。由俘管所军医任教,传授中国针灸技术和中草药的采集、性能和常见病的配方等,室内讲解后,到室外实地作业,收效显著。大部分越俘学会了用中草药配方治病。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团的一名大夫感慨地说:”中国的针灸和中草药在世界上很闻名,学会一两项回去后会有所作为的。”
人工菌种植班。俘管所从地方请来师傅,传授人工菌栽培技术,仅两个月就有60%的越俘学会了这项技术,并能单独种出人工菌。
木匠和五金加工班。在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俘管所开办了”昆明和平家具厂”,与地方联营生产茶几、沙发、床垫、弹簧等。
饲养班。俘管所在组织越俘参观当地养殖专业户苏师傅的养殖业时,越俘非常感兴趣。苏师傅一家把养鸭、养猪、养鱼连环配套,互相利用,年收入达十多万元。越军中尉连长阮达新说:”养鸭、养猪又养鱼,综合利用这个方法很好。我家里也有一口鱼塘,回越南后我一定要试验一下,如果成功了,越中恢复友好后,我亲自来中国表示感谢!”于是,俘管所开办了饲养班,专门买了200只小鸡和230只小鸭,让师傅传授饲养技术后,再由越俘轮流饲养一个星期。很快越俘们就学会了饲养技术。
组织越俘学习谋生技术,有效地配合了管理教育,稳定了越俘思想,同时增加了收入。俘管所利用越俘劳动所得做为他们的过节费、伙食补助费,并为他们增加了鞋、帽、运动服等。越俘普遍反映:”学习实用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愉快,也为我们回国后的谋生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 ”
我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共俘虏越南女战俘117人,是我军历史上俘虏外国女战俘最多的。管理、教育和改造越南女俘,是俘管所的一项新任务,也是艰巨的任务。
越南女俘10%是越南人民军,其余是越南民军和其它武装人员。她们受越南当局的欺骗宣传,政治上有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对中国怀有敌对情绪,少数人仇华思想严重。越南女俘有4个特点:一是多愁善感,家庭观念重。大部分女俘很少远离家乡,刚到俘管所没几天就想家,每逢节假日思乡情绪更重,有时一人动情,全班都跟着哭起来。越南女俘平时爱与男俘亲近,个别人公开向男俘调情。二是能言善辩,爱说假话。越南女俘开始胆子小,了解到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后,就很随便。我方管理人员与她们谈话时,有的编造一些假话掩盖自己的思想,有的拐弯抹角地回避问题或进行狡辩,有些女俘只怕我方女工作人员,对男管理人员无所谓,嬉皮笑脸。三是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对俘管所发给的物品和零用钱十分珍惜,甚至分文计较。四是看重名誉,对出嫁有疑虑。未婚的女俘,担心当了俘虏被人误解,名声不好,回国后嫁不出去。
针对女俘的特点,我军俘管所有的放矢地开展管理和教育、改造工作:
根据女俘的生理和生活特点,给予特殊照顾。女俘进所后,除按上级规定发给被服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外,还发给她们梳子、镜子、发卡、卫生纸、内衣、内裤等妇女生活用品。平时在时间安排上,也适当多给她们一定时间梳头、洗澡、洗衣服。同时,针对她们年轻好玩的特点,组织她们开展文娱活动,尽量消除她们的敌对情绪,女俘普遍表示满意。一个女俘甚至说:”如果有人问我做什么人最好,我就回答‘当中国俘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