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受到西方媒体冷言冷语,对此,环保局官员表示,奥运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是有保障的,完全适合运动员户外比赛。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日电 在骑车上班的北京局级以上官员中,杜少中可能是最引人瞩目的。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奥运环保部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也许是因为他骑车上班这件事在媒体面前高调亮相。
他自己形容说这张牌“甩”出的声大了点,没按规矩将牌轻轻放在桌面上。但他同时坦言:“太在意周围人的看法恐怕寸步难行,在这个问题上就应做个没心没肺的人。”
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受到西方媒体冷言冷语,声称奥运会时境外的运动员要戴防毒面具进京。对此,杜少中在接受本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奥运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是有保障的,完全适合运动员户外比赛。
尽管杜少中在很多场合、一次次用大量的数据反复强调,北京的空气没有问题,但国际社会对北京空气质量质疑声依然不绝于耳。
杜少中最终无奈、带有调侃的语调回敬道:“参加夏季奥运会本来穿衬衫就行,阴雨天再加一件夹克也够了,可一些人非要穿羽绒服前往,这只会多花一份运费,增加一份麻烦。”
其实,早在十年前,北京就开始致力于空气质量的改变:滚动实施了十四个阶段两百多项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首钢在内的二百余家重污染企业停产或搬迁、数以十万计的燃煤设施改造完成,在机动车、扬尘污染治理方面也下了重力,环保投入高达一千四百八十多亿元人民币。
为了奥运,北京又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污染措施,将环保标准提得更高:机动车排放执行国四标准、老旧车提前更新淘汰、加强用车管理、改善油品质量等等,空气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京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由十年前的一百天增至现在的二百四十六天,上升了百分之四十,从这个数字变化中可以看到空气的进步。杜少中说:“没有十年改造的基础,硬性提高环保指标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换来今天的蓝天天数。”
正当人们为北京获得了更多的蓝天而欣喜时,境外媒体又将目光转向了空气监测站,认为监测数据有误,不符合国际标准。为此,杜少中毫不掩饰地称:“空气质量的好与差是要通过仪器监测的,不是靠某个人的自我感觉。”
他介绍说,遍布十八个区县的二十七个监测站点是经过专家论证设立的,每日播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国际奥委会规定的污染指标是无误的,美国、意大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团参与了空气监测与评估,监测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
奥运期间,每日三次用中英文发布空气质量,二十七个监测子站的污染指数一一播报。这对中国而言,是一种挑战。杜少中表示,各项空气保障措施顺利推进,对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达标充满信心。
对于今天开始实行的单双号限制,开双号车的杜少中在回答记者周一这个单号的日子是否会骑车上班时,这次,杜少中没把牌“摔”出声,而是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