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对善良(社会责任感)根源的认识,人们一直徘徊于两种极端之间:一边是“基因决定论”,一边是人类的“自由意志论”。
二者之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观点,而真相一定存在于其中。
但问题在于,我们无法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控制环境中的一切,不可能将文化因素同基因因素隔绝。
日前,加拿大科学家认为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利用同卵双生儿进行研究。
借助“恶”研究“善”
如果基因决定着人们是否善良,那么同卵双生儿就应该比包括异卵双生儿在内的其他人,更倾向于取得彼此的一致,因为他们分享的基因中暗含了独特的是非观念信号。
根据这种思路,研究人员找到了形形色色“基因决定论”的证据。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这些研究都聚焦于一些消极因素,例如暴力倾向。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者菲利普·拉斯顿说:“人们往往把善良行为看成理所当然,我们几乎把它看成一种社会规范。
因此,我们就把注意力转向了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
”
拉斯顿最近发表了一项关于利他主义基因基础的研究。
他希望弄清,善举的背后是否存在基因上的成分。
换言之,是否有一种“善良基因”促使我们去做一些“对”的事情。
基因决定42%善恶
对于“善良基因”,拉斯顿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这种基因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明显不同的表达方式。
他的这种观点,基于他通过伦敦大学精神病学院的成年双胞胎登记项目几十年收集的分析数据。
拉斯顿让174对同卵双胞胎回答一套由22个问题组成的问卷——每对双胞胎都具有同样的基因。
拉斯顿还找到148对异卵双胞胎——每对只分享一半的基因。
在研究中,拉斯顿关注的是所谓“隔离基因”,即那些由遗传特性决定的,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基因,例如人类共同拥有的、长有两只眼睛的基因。
这些隔离基因即便在异卵双胞胎之间也是不同的,它能够决定眼睛的不同颜色。
但是,在同卵双胞胎中,隔离基因也是相同的。
按照这种推理,如果基因能影响人类的怜悯心,同卵双生儿在道德上取得一致的几率要比异卵双生儿高出一倍。
拉斯顿的实验结果恰恰与这种推理吻合。
实验对象要求对一些陈述作出判断,衡量的等级分成从1(极反对)到5(极赞成)。
这些陈述包括“逃避个人所得税如同偷窃一样坏”和“我是一个别人可以依靠的人”等。
同卵双生儿的回答相似率几乎恰好是异卵双生儿的两倍,这让拉斯顿计算得出结论:在个人善恶态度不同的问题上,基因因素占42%。
一种本性,两种因素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结论。
环境决定一切”思想流派的主要倡导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保尔·埃利希主张,同卵双生儿拥有与一般人大不一样的现实生活经历,他们彼此间的环境经验跟其他人相比则会更加相似。
埃利希在美国生物科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说:“基因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种事先编定的‘人类本性’程序,没有理由能证实人到底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
”
然而在这个领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相信,基因起到一定作用。
两种因素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基因告诉我们,一些人的确比其他人更具社会责任感。
”(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