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当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特别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和优质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展现中国。他们将高质量的服务和热情的微笑奉献给奥运,他们是奥运会赛场之外的金牌获得者。
志愿者的“盛会”
比赛间歇,劲歌热舞、活力四射的奥运啦啦队,急匆匆跑上跑下擦拭地板的工作人员;运动员转场时,微笑着举着标牌的引导员;颁奖时,穿着“青花瓷”礼仪服、端着奖牌和鲜花的礼仪小姐……
对于许多习惯于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的人来说,这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这些人也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奥运志愿者。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范称呼,他们应该被叫做赛会志愿者。
他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官员、运动员、媒体记者、赞助商、观众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领域主要包括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服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服务、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和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
除了上述这些出镜率颇高的赛会志愿者外,更多的赛会志愿者则在我们的视线之外,默默地辛苦地为奥运服务。比如,比赛场馆外冒着烈日酷暑引导车辆的交通服务志愿者,场馆更衣室内一遍遍为运动员发放回收毛巾、打扫房间、清理垃圾、甚至叫人疏通厕所的运动员服务志愿者,排球训练馆内每天大约弯腰捡球 1000次、擦球1000多次的场地服务志愿者……这都是些很枯燥、很寂寞的岗位。
许多志愿者并不能亲临比赛现场,即便在比赛现场,也基本上无法观看比赛,更别说和喜欢的明星近距离接触。用一位赛会志愿者的话说,“我们是离奥运最近的人,也同样是离奥运最远的人。”
本届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共有10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奥运会赛会志愿者74615人,残奥会赛会志愿者3万多人),在人数上已创历届奥运会之最,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47000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60000人。
据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张巨明介绍,赛会志愿者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领域有所扩展,以往奥运会当中有些由受薪人员来做的岗位,这次由志愿者来承担;二是服务任务有所增加,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规模、观众数量都比以往奥运会多,预计北京奥运会的观众将达到700万人次,而雅典奥运会大概在500万人次左右,服务对象的扩大,要求志愿者人数有相应的增加;第三,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有所提高。
以体育展示为例,往届奥运会中,只有篮球和沙滩排球等少数项目,会有以啦啦操表演为主的体育展示。北京奥运会则在30多个项目的比赛中进行包括啦啦操、武术、杂技、舞蹈、吉祥物表演等内容的体育展示。
除赛会志愿者外,本届奥运会还首创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人数分别达到40万和100万,再加上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奥运志愿者总人数已达170万之多。
有人说,中国在赛场之外又拿到了一块“金牌”——奥运志愿者。当然,这块“金牌”的获得,并非仅仅因为创纪录的志愿者人数,更因为创新的志愿者服务模式和高质量的志愿者服务。
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城市志愿者
奥运会开赛前,在北京市的奥运会场馆周边区域及重要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旅游景点、医疗机构等城市重点区域的5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40万名城市志愿者就已经开始陆续上岗,为市民和来宾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三大类志愿服务。
与赛会志愿者不同,城市志愿者对年龄和服务时间的要求更为灵活、方便。赛会志愿者的报名年龄下限为18周岁,而城市志愿者则年满14周岁即可,这便使更多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参与进来。他们只需要提供3次服务,每次4个小时即可。
城市志愿者项目的推出,使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参与奥运,参与志愿者服务。
社会志愿者
而在北京市的更多地方,包括社区、乡镇、公交沿线等,规模更加庞大的社会志愿者也“悉数登场”,为奥运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的在公交站台引导乘客文明排队,有的在加油站宣传节能减排、文明驾驶,有的在地铁站为乘客提供咨询和服务。
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表示,志愿者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立足身边,“少开一天车、捡拾一片树叶”等等,都是一种社会志愿者行为。
社会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北京市崇文区西草市社区103岁高龄的付漪泉老人。每天吃过早饭,付漪泉便戴上“首都治安巡逻”的袖章,沿着天坛北路,往珠市口大街巡逻。 “只有咱们各个小区都安全了,奥运大赛才能顺顺当当地举行。”付漪泉认真地说。
奥运会开幕前一天的天安门广场,人流涌动。东城区某街道的社会志愿者张大姐,一直站在广场上的两个垃圾桶旁。
“我们居委会一共有300多人参加奥运志愿者工作,我年龄大了,外语也不行,就申请来看垃圾桶。”她介绍说,为了防止有爆炸危险品被安置在垃圾桶内,广场上的所有垃圾桶都有专人看护;每天早上升旗前,志愿者们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广场关闭,和值勤的武警战士一样每班两个小时。
啦啦队志愿者
由大学生、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组成的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让国外参赛人员和观赛人员感到既吃惊,又亲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根据每场比赛特点,100名以上的啦啦队志愿者被安排进入赛场,在赛场内带动广大观众共同营造“文明、热情、专业”的观赛氛围。
8月9日下午,奥体中心体育馆,罗马尼亚女子手球队对阵哈萨克斯坦女子手球队。这是一场关注度较低、没有东道主参与的小组赛,上座率也较低,显得颇为冷清。但200名身穿黄色上衣的啦啦队志愿者的参与,让这场冷门比赛一点也不“冷清”。
比赛期间,200名啦啦队志愿者用平时训练好的手势和口号呐喊助威。场馆内的一位工作人员赞叹说,因为有了啦啦队志愿者,一场小组赛有了半决赛的感觉。一位哈萨克斯坦观众更是不停地向啦啦队志愿者表示感谢,“非常好,非常棒,我们很感动,感谢中国的啦啦队员为我们加油。”
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梁伟表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要按照场馆内外服务标准一致的要求,做好场馆内外志愿服务的衔接,尽可能地满足前来北京参加和观看奥运会的世界各地官员、运动员、记者、观众、游客等的服务需求,把一个古老文明、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首都北京,展示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开赛以来,奥运志愿者的服务已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等诸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8月13日,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吉尔伯特·费利连续用五个“满意”评价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一的北京奥运会,其中就包括志愿者的表现。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说:“笑容露出七颗半牙齿就是志愿者,只要戴上微笑圈就能够为奥运会做贡献。”
留给中国的“宝贵财富”
谈起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北京奥组委特聘专家、悉尼奥运会志愿者部主任大卫·布莱特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项目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标杆,因为北京制订的方案比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出色,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志愿者项目。北京的志愿者组织也是历届奥运会最好的,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将是奥运会志愿服务史上的里程碑。”
据刘剑介绍,在奥运志愿者招募过程中,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00多万人,城市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了207万,“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志愿北京的网络平台正在开始实施,我们在网上已经公布了700多个公益项目,方便大家做日常的志愿者。北京志愿者协会将长期为所有的志愿者提供服务。”刘剑表示,希望通过奥运会,使得北京的志愿服务事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谁是北京奥运会的受益者?答案有很多,但代表我们国家未来的、正在成长中的下一代无疑是受益者。
8月16日的《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刊发《幸运的八零后九零后》一文,文章指出,在为奥运会服务的上百万志愿者中,“80后”、“ 90后”的年轻人占了多数,这些被称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正在尝试着为他人服务、为世界服务,在自己的家门口享受着与奥运会的亲密接触……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志向胸怀和文明素养,一定程度上将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
韩国的《朝鲜日报》则把中国的年轻人称为“鸟巢一代”,称奥运会极大提升了“鸟巢一代”的爱国心和自豪感,认为“鸟巢一代”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流,他们必将担起国家和民族的大任。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连一向以“顽固反华”著称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忍不住惊呼:“北京的青年志愿者亲切而不卑不亢,和日本的大学生不同,他们对国家前途明显充满了希望,他们让人感到青春的跃动,真是了不起啊!”
宫丹丹:和北京在一起
我叫宫丹丹,今年20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大三学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海外赛会志愿者,我在五棵松篮球馆参与观众服务工作。
当得知北京奥运在招募海外志愿者时,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参加。2007年4月,我参加网上报名,经过层层筛选与培训,我最终成为为数不多的海外志愿者中的一员。
“发自内心地服务大家”
在奥运期间的五棵松篮球馆,我每天下午上岗,工作六个小时,凌晨一点多坐班车离开。工作内容是引导观众入场,观赛座位指引,出口、卫生间等方位提醒,保管暂离观众物品及维持赛时秩序。
开始总是新鲜的。8月9日,也就是上岗的第一天,我就幸运地赶上了那场举世瞩目的“中美男篮大战”。美国梦八队的风头无限,布什总统的践约捧场,中国男篮的顽强拼搏,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这一切都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志愿者特别兴奋。
场地观众服务的志愿者们工作时,原则上要背对赛场、面对观众。但在那天,在巡视观众席期间,看到场馆沸腾起来,我们都会忍不住抽空回头看看赛场。让我觉得自己正在参与一项神奇的事业,感觉非常好。
我现在开始喜欢跟观众交流,因为我发现“生硬地照要求做”是一种感觉,“发自内心地服务大家”是另外一种感觉。所谓人性化服务,或许是对于服务者的一种心灵感召。
大部分观众应该能理解,志愿者反复强调重要观赛规则、以及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适当劝说工作的必要性。但确实存在少数心急的观众对志愿者“出言不逊”的情况,这时就要靠志愿者自身的耐心和沟通的技巧了,“志愿者”三个字的份量也正体现在这里。
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
有时候很茫然,任务突如其来不知道怎么配合;有时候很委屈,观众误解,管理人员不满意。不过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况且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是个很大的工程,对这次奥运会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我们每一个人也是这样。经过这次磨练,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北京奥运过后,我又要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了,但是这段日子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北京是一个我很熟悉的城市,因为我的心一直都在这里。虽然它表面上的变化有时会让我吃惊,但这里永远都让我感到安心,她的内核是不会变的。
和北京奥运会在一起,让我更爱中国,更爱北京。我要把北京志愿者的“招牌微笑”一直保留下来,把这种安心的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
尚小楠:忙碌成了最大的乐趣
从法国留学归来后,我一直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能早日到来。终于,在经过考试、复试、面试之后,我进入了那足以令我荣耀一生的地方——北京奥组委。
忙碌成了最大的乐趣
我的主要工作是注册,为那些来参加奥运会的国内外等诸多负责单位进行奥运身份注册工作,制作奥运身份注册卡。经过背景审查等相关程序,使相关单位及人员能够在奥运期间,佩戴此卡进入相关场馆群。
在奥运大厦里,我渡过了春夏秋冬,忙碌的工作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每天早上,都会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将代表着国家,我要用倾注全部的热情积极工作。
我们的工作很艰巨,责任也很重大。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拼搏着——为奥运加油!
在工作中,我们互相勉励,共同寻找工作中的乐趣,交流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和感想。制作了“微笑墙”,创办了志愿者期刊,在每个角落里贴上了“留言板”……让志愿者的欢笑与泪水、见闻与感受,分享给每一位我们服务过的人。
有一次,瑞士体育部长邀请贵宾的身份注册卡丢失了,需要临时补办一张卡。但是当时已是深夜,要等到第二天早上办理。但没了身份卡,就无法进入到他所下榻的宾馆,这位瑞士来的客人显得非常焦急。于是,我一边让他填写“丢失注册卡声明”,一边电话联系负责此事的同事。半个小时后,问题得到解决。
在替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微笑。因为微笑,是我们最好的名片。
“那一刻,我幸福极了”
回想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的小事在我看来都是那么的不平凡。
一次,由于工作中的失误,我把一位外国官员的名字拼写错了。这样,他所拿到证件上的名字都是错误的,我很焦急。多方联系到那位外国客人后,跟他详细说明原因后,并更正过来了。
因为这件事,我曾一度感到很难过。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很快又重新振作起来。
还有一次,我碰到两位西班牙奥委会官员的陪同人员,他们显得神情很焦急。我想,也许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了。于是,我走上前去询问。
原来他们想要去网球场馆观看比赛,但是只会说本国语和法语,没有翻译服务,也看不懂标识牌。我微笑着用流利的法文对他们说,“不用担心,我是学西语的,很高兴为您服务。”
随着一路的欢声笑语,我把这两位来自西班牙的客人带到了交通场站,让交通志愿者,告诉他们要到达的地方。
告别前,这两位来自远方的客人紧紧的拥抱了我。那一刻,我幸福极了。
小桃:我是一名幸运儿
我是一名幸运儿。作为一名北京外交学院的在读研究生,经过一场比“相亲”还挑剔、还紧张的面试,我最终入选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
真正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当北京奥组委来学校招募志愿者时,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并积极报名。
面试很严格,我们更是紧张,都把这当作了真正的“工作面试”。几天后,海报栏上贴出入选的志愿者名单。当找到自己和舍友的名字时,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们所在的部门是北京饭店的注册中心,任务是为进入酒店的无注册证件人员办理通行证。由于我们的工作部门处于安检前的“尴尬位置”,所以大家都互相开玩笑:若是真遇到恐怖分子,那我们肯定首当其冲,危险系数极高,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但当志愿工作真正开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忧虑“纯属多余”。为了保证外国朋友的安全,北京市政府在饭店周边设置了多重安检口,昼夜武警站岗、巡逻,并有警犬配合。对进入人员及车辆进行缜密的身份核对及检查,我们丝毫不用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当我们穿着带有volunteer(志愿者)字样的服装进行最后一次演练时,大家都丝毫没有怠慢。因为我们都知道,那场真正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每天都能碰到兴奋的事情
7月31号,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8天,我们正式上岗了。
尽管工作量大,但我们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询问客人信息到复印客人护照,从填写申请表格到发放通行证,最后到录入信息,可以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小心。
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坐上回学校的班车的时候,大家都很沉默。因为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后都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只想静静的躺下,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当然志愿者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疲惫,在这里每天都能碰到令我们兴奋的事情。
在我们的工作地每天都来迎来各国的名人,从媒体界名人到运动员再到政要,我们笑着跟他们交谈、合影,充分体验名人的风采。晚上回到宿舍,也有了与朋友交流与“炫耀”的话资。
除了名人外,我们还能得到一些小小的“物质享受”。各国际体育组织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徽章,每次为他们办完业务,他们会很慷慨的送给我们一枚他们组织的徽章。
几乎每个人的证件挂带都别着各式各样的徽章,见面第一句话也都是跟徽章相关的“有新徽章吗,咱们换吧”。
为了做好这次东道主,虽然会感觉很累,但大家都觉得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杨滋卓:再苦再累我们也值
大二的时候,通过笔试、面试,及一系列的岗前培训、考核等,我最终拿到了志愿者身份注册卡。当天蓝色的志愿者服装发下来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就换上了。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
我的团队全称是“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场馆运行团队”,而我们则统称“奥林匹克大家庭服务助理”。赛时,我们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和秘书长、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主席和秘书长、国际奥委会行政部门主任提供一对一陪同服务,为国际奥委会行政部门和大家庭运行团队提供行政助理服务,是体现北京奥运会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之一。
由于岗位重要,大三下半年,我们几乎每周都要培训,而这个暑假我们更是集中培训了两周多。
我的工作地点在北京饭店,这里是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主要工作地点。我作为国际奥委会聘请专家的行政助理,协助他的日常工作。我是标准的“早九晚五”,每天早上坐学校的班车赶往酒店,午餐和晚餐都由大家庭团队提供,晚上坐班车返回学校。
每当和别人提起我的工作时,他们羡慕我能有机会直接接触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但是我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实际上工作很普通。
这位专家负责赛时的观察员项目,每天国际奥委会委员将专门的观察报告交到他的办公室。然后,由我将报告内容录入进电脑,专家则将这些内容汇总提交给国际奥委会每天上午的协调会议,这就是我的主要工作。其他工作则是打印材料、准备报告、接听电话等。
用自己的微笑换他们的微笑
相比上班时间,我更喜欢轮休时和“八小时”之外。因为在饭店里经常可以看见志愿者,简直太平常不过了,但是在街头,这身服装在街上总能引来“阵阵目光”,这时候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我的一位同学和我一样也是志愿者,当说起奥运会结束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生命里少了点什么”。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是细细想来,不无道理。这短暂的20多天虽然我们很忙碌、很疲惫,可是我们用微笑换来了他人的尊重、赞美,更重要的是换来了他人的微笑。这一刻,再苦再累我们也值。
王心:留下最珍贵的记忆
2008年北京奥运,在咱自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驾驶员志愿者。驾驶员志愿者招募八九千人,我有幸就是其中之一。
“情绪高涨”地待命
我们分成车队,下面是按小队组织的,每个小队大概十个人,来自不同的单位。我和另外一名驾驶员开一辆车,车子是由奥运赞助商统一赞助的。
在志愿者工作时期,每天规定的服务时间是早晨7点到晚上24点,一天两班倒。早班7~16点,晚班16~24点,中间半个小时交接班,我全是晚班。
不过车队管理非常人性化,平时确定没有任务驾驶员是可以提早走的。我做志愿者半个月以来,很少工作到夜间12点,并不感觉辛苦。
7月底,国外政要和一些相关重要人物就陆续抵京,我们也开始备班。没有任务时就在工作场站待命。
我们每天吃盒饭,精神保持高度集中,一旦分配到任务就得立即出发。
最珍贵的记忆
8月初,我等到了我的第一次任务,我被分配到负责接送瑞士前总统阿道夫·奥吉。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感觉非常激动,当然也有一点点紧张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做志愿者以来第一次任务,更是因为对方的身份特殊。
事先,我预想过和他见面的很多场景,但事实上和他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发现,他人很和善。
虽然身为瑞士前总统,但他却没有一点架子,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亲切地跟我们交谈。到目的地时他还笑着告诉我们,他和世界著名的网球冠军罗杰·费德勒很熟。
后来,又跟他见过一次面,虽然他并没有用到我的车,但是他留给我的一张合影,却已成为奥运期间我最珍贵的记忆了。
现在,我每天都在关注着奥运比赛项目,期待中国选手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做好奥运驾驶员志愿者仍然是我每天生活的重心。
我们直接和国际友人接触,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形象,在对外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余茜:“激活” 我的人生
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一学生。在当得知奥组委要招聘奥运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积极地按照奥组委的要求参加各种考核和培训,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心仪已久”的志愿者。
忙碌而充实的日子
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奥运会开幕式上,每个运动员胸前都佩戴着一个黄色的牌子——身份注册卡。这是由北京奥组委颁发的,作为所有注册人员包括运动员、官员、以及赞助商、技术人员等进入场馆的凭证,这些证件只有在经过专门激活之后才能生效。而我所在的首都机场注册激活岗位就负责这项服务。
一般地,来参加奥运会的人一下飞机就能看到我们的激活台,然后拿着自己的有效证件让我们给注册激活。
首都机场注册业务口设有58个身份注册卡激活台,我被分到了T3航站楼的其中一处,作为提供激活服务的前沿部门,我们每天都承担着大量的证件激活任务,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一天天度过。
我当志愿者这段时间,虽然不能像奥运场馆的其他志愿者那样可以亲自去现场观看奥运比赛,但我依然对我从事的这项工作充满了热爱。工作虽然是重复的,但每天都会面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让我感觉我的整个人都被这充满激情的工作给“激活”了。
奥运“激活”了我的人生
做志愿者,我的最大体会是工作中不能出现任何一丁点儿差错,工作中要“做到100%准确,不能有1%的差错”。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志愿者,此时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奥运会志愿者的整体形象,甚至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所以,私下里,我很留心观察机场的环境,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时,留心学习相关的英语,以便为人排忧解难。
现在,我已经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工作了一个多月,依然感觉很兴奋。每天,我和同伴都会遇到新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尽管忙点、累点,但是我感到非常幸运和幸福。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相信我的整个人生,都会因为做奥运会志愿者而被“激活”,会变得异彩纷呈。
张宏伟:我服务 我光荣
我是众多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者之一。和场馆志愿者不同,不能幸运的在赛场内观看奥运比赛项目;和社会志愿者不同,不能到处巡逻体验咱北京城的巨大变化;我只是普通的大学生,每天守着不大的志愿者服务站点,微笑面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我代表的不再是个人
早在7月1日,奥运会开幕之前,部分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就开始工作了,我所在的朝外(东大桥)工商银行站点是最早开放的一批服务站点之一。
每天早上,我们来到服务站点,首先召开全体班前会,交代一天的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随后我负责更新放在站点前的金牌榜,上网搜集当天的夺金项目公布在信息板上,把最新的信息提供给来往行人。
此外,每天还得随时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包括指路、给老人测量血压等;有时还会给外国友人提供信息服务。每当我面带微笑,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后,总会感觉心里特别舒坦,一种满足和骄傲感油然而生。我代表的不再是我个人,而是北京奥运会整个志愿者的队伍。
在我看来,不论是什么岗位上的志愿者,都是一样有意义。虽然有时服务站亭子里面感觉非常热,但是我们从没想去旁边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凉快一下,更没有呆在休息室里不出来。我和其他的志愿者们一样,坚持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从不离开。
这的确让我成长了不少,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段时间的志愿者服务经历,不仅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让我学会了为别人着想,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人们变得更加和气了
环顾四周,奥运以来北京的确变化不少,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人们都变得更加和气了。
以往碰上一些琐碎的纠纷,还能见到大家斗嘴吵架的场景,可现在到处一片祥和的氛围。奥运期间来北京的游客比以往都多,不仅有旅游的朋友,更多的是来观看奥运赛事的朋友。人多了但是气氛更好了,不得不让人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当然,奥运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多了起来,随之而来整个城市的交通更加畅通,空气更加清新,天空也更蓝了。
目前,我的城市志愿者生活已经过半,我会坚持做到9月底学校开学。我希望在我结束自己志愿者生活的那天,能够自豪的说一声:“我服务,我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