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多伦多市选落幕。
市长选举无太多悬念,现任市长苗大伟获得33万张选票,以绝对优势连任成功。
这次市选华人参选的热情高涨,安省的华人参选人数达 44 名,占464名登记候选人总数的近10%,创下历史新高。
选举的结果显示,华人当选的情况也令人鼓舞。
在多伦多市及周边地区,共有10位华人当选,华人当选人数写下新的纪录。
除了赵善江、黄旻南等老牌议员连选连任外,李振光、陈志辉等4个华人新面孔首次加入欢庆参选胜利的队伍。
华人参选收获丰
此前备受瞩目也是争议最多的候选人无疑是黄志华,他以25,491票、第三名的成绩出线,再度当选约克郡议员,返回其已阔别三年的工作岗位。
黄志华辞去省议员一职使安省议会难得一见华裔面孔令许多选民深感遗憾,他所期望的当副市长的心愿也随著第三名的成绩而落空。
黄志华在获胜后高调表示未感失望,输得心服口服,但终归未能如愿,失意不可避免。
黄志华的当选,令约克郡议会可以有华人的声音,对华人社区来说是值得庆祝的大事。
出战多伦多第41选区的李振光不负众望,拿下关键的一席,他的当选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由于邹至蕙出任国会议员,多伦多市议会中除了一半华裔血统的黄旻南之外,已没有华裔的声音。
为此李振光的胜出,格外引人瞩目。
第41 选区是多伦多移民最多的区域,也是华人比例最高的选区,参选人数多达 10 位,华人就占一半,结果李振光拿下 35% 的选票,独占鳌头,比第二名罗大卫高近十五个百分点。
早在1994年李振光就曾竞逐过士嘉堡市议员席位,虽然败选,但他并未灰心。
从八十年代起他就和现在的省议员包坚信一起,为解决郊区物业税过高的问题四处奔走。
李振光在社区内一直很努力。
正是由于长期的积累,加之个人与助选团的努力,才令他有了今天的结果。
在烈治文山市第六选区竞选的陈志辉击败另一位华人候选人胡龙杰,成为该市首位华人市议员。
据悉陈志辉参加上届市选时,就获得第二高票,这次总结经验再战,虽然对手胡龙杰的参选瓜分了不少华人选票,但陈志辉争取到很多其它族裔的支持,最终赢得了胜利。
在杜咸区 Town of Clarinton 第三选区参选市议员的胡伟林成功当选,成为该区历史上首位华市议员。
士嘉堡东面Uxbridge市的伍德以25票的微弱优势击败对手成功当选市议员,其得票率是31.2%。
在万锦市第八区担任了 21 年市议员的赵善江,如期再次连任,这位菲律宾出生的华人面对两位华候选人挑战,以高票胜出。
在旺市谋求连任的市议员杨士渟轻松过关。
在多伦多 34 选区争取六度连任的黄旻南以60.7%的得票率当选,有著一半华人血统的黄旻南虽然甚少出现在华人社区,但他对市政府的运作相当熟悉。
此次共有五名华人竞选多伦多市公校教育委员,其中陈圣源和黄素梅当选。
在华人集中的士嘉堡红河选区参选的陈圣源首次参选就品尝到胜利的滋味。
黄素梅多年前曾出任过多伦多公校教育委员,这次转战到华人选民比例甚高的士嘉堡爱静阁选区参选,如愿以偿再次当选。
在激烈的市选竞争中获胜的毕竟是少数,也有一些选前呼声很高的华人参选者落选。
失败并不可怕,李振光、陈志辉等人都有过失败的经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今天的成功。
所有参加竞选的失败者都应该得到掌声,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使得整个华人社区对政治的关注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失败者的经验同样是华人参政路上宝贵的财富。
3位具有大陆背景的参选者均宣告失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华人参政需要一颗平常心
参加选举是华人参政一个重要步骤。
华人作为最大的少数族裔在今天多伦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长时间然以来越来越多的华人形成这样的共识,华人今天的政治影响力与华人社区的发展是不相称的,于是华人参政的呼声便越来越高。
中国人在传统上是不太关注政治的,还有很多人瞧不起政客,很多人认为政治与自己的家庭利益的关系太遥远了。
其实谁都明白,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无法与政治脱离干系,政治是与人们的美好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在多伦多,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样对华人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民主选举过程中的选票既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权利。
你自己可能觉得无所谓,但对参选者来说,你手中的一票,比天都重。
当候选人为了你的选票而重视你的时候,你说话的分量自然就不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华人社区普遍呼吁更多的华人参加选举投票的原因。
今年市选投票率达到41.1%,略高于三年前的38%,华人投票率有明显上升,但与印度社区仍有很大差距。
本届市选华人候选人猛增到44人,这让华人社区为之兴奋不已。
但也有人质疑部分候选人的参选动机,认为这类候选人抱有投机和侥幸的心态,将对华人参选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损害华人小区的整体形象。
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参选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候选人对自己衡量过后认为可以,那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
至于候选人是否抱有投机和侥幸的心态,那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最终的说话权在选民手里。
而且即便是为了名利参加竞选也没什么不可以。
不可否认,确有个别华裔候选人的总体质素较低,过往从未参与过小区事务,在小区内缺少业绩和知名度。
华裔候选人应该多在社区服务和参选经验方面多下些功夫。
华人是不是就一定要选华人?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大答案。
本次市选的两个华人聚集区就有很好的注解。
包括中区唐人街在内的第20选区,候选人──前CTV电视台记者魏德方(Adam Vaughan)顺利当选,而国会议员邹至惠大力扶持的HELEN KENNEDY比Adam Vaughan少了整整2500张票,该区唯一的华裔候选人段若康只拿到了359张票,连Adam Vaughan7834张票的零头都不到。
包括东区唐人街在内的第30选区,候选人PAULA FLETCHER以高票连任。
记者回想起前不久市府扫荡唐人街时,在ǒ唐人街紧急大会ō上看见了Adam Vaughan的身影。
因为事发时他恰好从此经过,亲眼目击了市府人员执法过程,他对市府动用铰剪车、货车和开篷小货车扫荡唐人街的举动提出批评。
Adam Vaughan的竞选团队中有专职的华人助理,替他与华人社区沟通。
他得到那么多的选票应该并不奇怪。
候选人史毅敏认为,每个投票者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都有自己的判断。
没有人会天真地相信,华裔候选人就一定会轻易拿到华人的选票。
史毅敏分析说,华裔投票者的心态其实挺复杂,不少人都期望每个代表华裔社区的候选人都能完美无瑕,真正代表华裔的形象。
因此,华裔选民对同族裔背景候选人的要求有时甚至于更为苛刻。
他对此能够理解,在登门拜票中,经常有华裔同胞反复问他,你有什么经验和能力,能证明你会全力为我们服务?他说他相信选民的抉择,也希望选民以能以同样的眼光要求其他族裔的候选人,这样对华裔候选人更公平一些。
有义工女皇之称的社区活跃人士陆郎毅女士在选举结束后告诉记者,华人参选必须直面华人之间的竞争,这是不可回避的。
陆郎毅说,13日一早她很早就起床,然后为她支持的李振光去拍门拉选票。
她说在这一选区单是华人候选人就有5个,而且也有很多人找过她,希望得到她的帮助。
这些人中有的是很不错的,但她权衡之后,决定全力支持一个,那就是李振光。
陆郎毅说,华人候选人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会分散选票,搞不好就全军覆没了。
选前呼声很高的李国贤是第4次参选,以1.8万多票惜败。
应该说黄志华突然加入是令他落败的致命伤。
选举结束后李国贤表示会好好休息,专心照顾11岁女儿及家族生意。
但他不会轻言放弃,四年之后,希望看到更加成熟的李国贤卷土重来。
上海商会Allen吴认为,华人关心参与本地政治,并不意味著一定以华人当选为目的,也不一定以自己的支持者当选为唯一目标。
实际上参与过程得到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认识。
如果我们放弃这个机会,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社会对我们不重视呢?参与了,你就会了解到,你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你有责任和权力来改变你认为不对的现状,这种感觉对我们新移民最终安居乐业来说是很重要的。
安省华人参政会黄政认为,华人社区不应过多关注于华裔候选人的当选数目,这不是华人参政唯一的标志。
他注意到华裔社区对市选的关心和参与整体有所提高,有关新移民及华人权益的议题亦比以往更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才是最可喜的变化。
愈来愈多的华裔候选人站出来本身就是好事,他们会带动更多的义工参与助选,带动更多的华人关心选举政治,从这点上讲,华裔候选人功不可没。
在15日晚由多伦多网上电视举办的华裔市选候选人祝捷大会上,记者不仅见到了成功当选的李振光、陈志辉,同样见到了李国贤、史毅敏等落选者,大家共同交流、切磋,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华人议员将负重前行
尽管本届市选华人议员较世上届有明显增多,但就几十万华裔来说还是显得力量单薄,特别是华裔整体上仍处于弱势族群,需要太多的关怀,当选华人议员的担子就显得格外沉重。
我们不能指望单靠几个议员就能拒绝社区里的所有事情,但他们毕竟是这个社区的代言人,寄托著太多人的希望。
李振光当选后说,市议员对他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他有一颗服务选民真诚的心,加上多年在社区服务的经验,相信自己不会让选民失望。
他表示,欢迎区内选民随时与他联络,如果有任何有关市政的意见或是区内有问题需要反映,他都乐意倾听,并且会把这些民声带到市议会。
这可以说是每一个选民最想听到的承诺。
陈志辉获胜后表示,他能够当选离不开华人社区的支持,也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他,他说,今后他在市议会将注重促进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将华人社区的声音传达到市议会。
当选议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他们服务的人群也不局限于华裔社区。
我们只希望他们会更多的关注华人社区的发展,为社区解决一些切实的问题。
结果如何,四年后自然会见分晓。
(记者 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