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30日刊登分析文章,随著气候暖化导致北极圈永冻层逐渐消失,原本冰封的航线也逐渐融化,而美国却缺乏相关港口与破冰船等硬体投资,以及相关的航行经验。
这篇名为“美国军力在北极融化竞赛中落后于俄罗斯与中国”(America’s Military Trails Russia and China in Race for the Melting Arctic)的文章提到,美国目前在极圈只有部署1艘破冰船,并且只能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停留当地,而俄国却有36艘之多。
虽然美军官员和情报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当局不会在北极广泛部署军事力量,但中国正在与俄方分享当地的卫星与电子情报。拜登去年10月发布新的北极战略,强调国家安全是美国在当地的最核心关键,高于环境、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
“希利号”2020年发生主机故障入坞替换,使得美国长达半年巡弋北冰洋的能力遭到限制。。(取自USGC)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共和党领袖威克(Roger Wicker)指出:“普京和习近平都明确表示,极北地区是它们战略利益的关键,美国和盟邦必须阻止他们主宰这一地区。”报导引述卫星跟监数据表明,2022年活跃于北极水域的俄国船只月均数量增至709艘,自2018年以来已增加22%。美国海岸防卫队的行动副司令哥提耶(Peter Gautier)中将认为,“中国正在寻找驻军北极的理由”。
去年在阿留申群岛荷兰港执行边境哨兵任务(Operation Frontier Sentinel)的海岸防卫队巡防舰舰长阿德勒(Stephen Adler)表示:“如果我们不在那里,而让他们试探我们的水域,届时北极圈就会像南海一样。”
报导提到,中俄两国在北极的合作关系,是因为北极不但具有丰富资源,并且未来的航线商业价值巨大。科学研究显示,最快到2030年代,北极在9月可能出现完全融雪的情况。航运公司认为,届时若开辟北冰洋航线,通过北冰洋连接东亚和欧洲,以日本到荷兰为例,航程可以缩短一半以上,从超过12000英里缩短不到6000英里;价值将不亚于开通苏伊士运河,对现代海运的影响。
俄国声称根据北极协议,有权对北冰洋航线进行监管,该航线允许载运液态天然气的船只通过白令海峡;俄国有更多破冰船从该地区运输天然气前往中国市场,两国正积极设法将天然气输送量增加一倍。根据先前曝光的美军机密文件显示,美国拒绝承认俄国有权监管北冰洋航线的主张,并考虑进行航行自由任务,通过俄国北部的北极水域,往来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不过这条航线尚未真正开通。
另外泄密的文件还显示,美国考虑派出4艘军舰与1艘补给舰组成的北约海军编队,前往卡拉海(Kara Sea)巡弋,并且已获得挪威支持。报导提到,虽然俄国幅员辽阔并拥有北极的海岸线,在当地也有已开发的港口与机场可部署机舰,但北约在加拿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的设施,也能在任何潜在冲突中发挥作用;尤其美国自身在北极即有相当作战能力,除了有可部署百馀架F-35或F-22战机的阿拉斯加空军基地,还有能冲破冰层的核动力潜舰以及格陵兰的弹道导弹预警雷达。
不过,当前西方国家和中俄两国最大差距,可能在于领域意识(domain awareness),官员表示要解决这方面问题,需要增加更多卫星以强化地面通信能力,还有部署无人机、船只以及长程雷达系统,而荷兰港的港口硬体设施也需要整修翻新。
莫斯科计划在2024年持续增加大型破冰船,新增3艘Project 23550型设计破冰船,不但可以前往极圈进行基地建设,甚至还携带“口径”(Kalibr)巡弋导弹等强大武装。
未来美国可能会加强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硬体建设。(取自USGC)
而现在美国却没有能充分常态部署北极圈的破冰船,海岸防卫队的“希利号”(Healy)破冰船排水量达1.6万吨,但每年冬季都须返回华盛顿州或加州进行岁修,而且这艘船是为科学研究目的建造,因此缺乏武装与作战能力。
报导也提到,中国在北极部署军队的兴趣不高,部分原因是这可能触动莫斯科视北极视为禁脔的敏感性。
北约和俄国在冷战结束数十年后,重新盯上北极,因为这是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抵达目标的最短路径。冷战时代,美苏双方都在北极部署的硬体设施投入巨资,现在则有卷土重来的迹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访问北欧国家时,宣布重新在挪威的特罗姆瑟(Tromsø)派驻外交使节。而俄国将在北极理事会逐步边缘化,因为长期保持中立的芬兰与挪威已决定加入北约,而在北极理事会中,只有俄国并非北约成员国。
虽然美国在北冰洋缺乏建设,并且极圈也尚未融冰到可供航行的程度,但已计划进行“自由航行”任务。(取自USGC)
挪威奥斯陆国防研究所教授奥德嘉德(Liselotte Odgaard)认为,多年来北京当局一直提出与俄国合作在北极开发港口硬体设施,以便向中国运输天然气,但俄方通常选择老牌的西方公司。然而因侵略乌克兰导致俄罗斯遭西方制裁,奥德嘉德认为,俄国可能别无选择,“现在他们需要中国的钱,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