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祭:向张纯如致敬

文章发布时间:December 13, 2007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七十年祭。

向张纯如这位女作家致敬。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我们曾经的历史,怎样对我们的孩子讲述曾经有过的世界性灾难,怎样面对时代变迁对历史的描述的转变。

张纯如,给了我一个榜样。

她的阳光般美丽的脸,美丽的笑容,常让我忘记她居然是出生成长在美国的华裔。

她没有经历过历史上惨烈的那一幕,不需要以此去祭奠。

没有政治上的授意,也没有名利的诱惑。

只是,凭着良知与责任,写下了那部让世人铭记的《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

一位女性,凭着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凭着不可抹杀历史的勇气,凭着一种多大无畏的气概写下这部作品。

我只能发出高山仰止的嗟叹。

她有一种胸怀与气概。

这也是我永远不会喜欢张爱玲的原因。

我永远不会喜欢在国仇家恨背景下,一个只会浅唱低呤斟斟酌酌于畸形生活的小女人。

不管世人认为她于人性是多么细腻入微,于世态如何剔透,我依然不会欣赏,更不会致敬。

只会付于一点同情于她的孤独。

只因她是女人。

某顺说得对:在那个时代,没有几个女人会真心爱上汉奸。

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不仅仅是感情问题。

康德有言:在永恒的人性之上有永恒的道德(不记得原话了)。

现在世人那么津津乐道孜孜不倦去品味张的文字,我不懂究竟有几个人认真去看过张爱玲的作品,《金锁记》的颓废与糜烂,《半生缘》里女人的变态心理……我不懂现代人究竟要欣赏的是什么,审美标准又是什么?跟风吗?

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振臂一呼了。

一个时代的审美过于钻于所谓人性的细节而忽略人性的大是大非,不是什么好事。

我不会因为是李安拍了一部张爱玲的作品就对这个女人的看法改观。

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部前苏联作品《第四十一》。

讲的是一个红军的女神枪手,她每杀死一个白军就作个记号,小说写到她已经杀了第四十个白军了。

可是,当她射杀第四十一个时,那个白军军官举手投降了。

后来,她和白军中尉漂到一个孤岛上,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二个人相爱了。

正当二个人沉醉时,远处一艘船渐行渐进。

白军中尉兴高采烈:那是艘白军船只。

女红军举起枪,杀死了第四十一个白军军官。

什么是人性?当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在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中奋起反抗,勇往直前时,我们仅仅因为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就轻描淡写地可以忘却历史吗?

你看看这二位女性,你自己判断:你会喜欢谁:

同样一位姓张的女性,心境深广,她的爱更深厚。

就算她一生只有这一部《南京》,也足以让我对她敬仰。

南京,12月13日:

向张纯如致敬

3000名青少年用烛光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2007年12月13日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中小学生1000多人举行烛光祭祀,共同告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亡灵。

(来源:CFP)

3000名青少年用烛光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12月13日,青少年在参加“烛光祭”。

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3000名青少年用烛光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12月13日,青少年在参加“烛光祭”活动。

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3000名青少年用烛光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千盏烛光祭同胞。

选自“阿妍生活日志”:

http://blog.51.ca/u-126766/?p=427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