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台湾领导人选举正在进入“扒粪”状态

文章发布时间:February 18, 2008

《联合早报》今日刊发邵宗海的评论文章指,目前台湾领导人选举正进入“扒粪”状态。
文章说,继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被检举在美国就读期间,有过“申请绿卡”纪录以及被怀疑在哈佛当过国民党吸收“职业学生”的嫌疑之后,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也开始被《壹周刊》揭发,证实他在1980到1988年间,曾是“调查局”的“咨询对象”。

这些指控,都很有趣的指向一种情况,那就是这些事件均没有“违法”。因为“绿卡”一定要合法申请,而“职业学生”则是外界污名指控,实际上只是国民党忠贞党员的忠诚表现。至于“咨询对象”是“调查局”合法对外接触,只不过换成“线民”称谓有点不雅而已。既然都没有违法,马谢阵营为何需搅大阵仗来因对?甚至于还需要“否认事实”来标榜自己的“无辜”?

说穿了,是因为中国人的社会,或者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台湾人社会,是不允许其中的个人,可拥有双重的“忠诚”的标准。何况马英九在美国就读期间标榜自己是个“爱国留学生”,怎可以去申请“绿卡”?而谢长廷在1979年美丽岛事件后已经担任党外辩护律师,又怎能跟一直追辑党外人士的“调查局”同流合污?

文章称,但是,如果平心静气看马的“绿卡事件”与谢的“线民事件”,从一个比较宽的角度来观察,而不是从颜色的区分基准来看对方,就会发现与媒体报道有显著落差的“二个有趣的结果”:

一、马的申请绿卡与谢的线民工作,都存在当时特殊时代的大环境因素。在七十年代的美国,任何外国留学生私下打工都是违法的,要打工就非得申请绿卡不可,这与是否对台湾忠诚程度并不能划上等号。

对谢长廷来说,八十年代初期他是否能摆脱“调查局”的侦察已是个疑问。即使他当时提供“调局”咨询的讯息,如果他的用意是协助情治单位不要误判党外人士言行,可能还会阻止了许多“白色恐怖”暴行。

二、马谢二人目前都在寻求大位,大家要检验他们的,是处理大政的智慧与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台湾现在面临的困局,譬如两岸僵持,经济衰退,贫富差距,社会问题等等,是否有解决的方案。所以,个人现今言行上一些闪失,或是在过去行为上一些错失,只要没有严重的操守问题或违法纪录,基本上都应该可从宽解读。而且马即使拥有过“绿卡”,或是谢曾经担任过“线民”,除了提供双方阵营打“口水战”的题材之外,实在看不出这能对一位未来的领导者有那方面检验的价值。

文章也指出,在台湾,这种“扒粪”策略或是“口水”战术是有其市场。2000年“大选”的宋楚瑜就因为“兴票案”讲不清而受挫,而1998年的高雄市长一役,吴敦义也因对手谢长廷阵营公布一卷伪造的“外遇录音带”而以3000多票之差落选。而且,台湾的“总统大选”一向都与统独争议以及省藉情结挂钩,手法总不外是涂红对方或?#123;黑对手,以便为自己加分,或促使对手失分。

文章说,今年“大选”有点不一样,马英九的“本土策略”与谢长廷的“中间路线”,让两人的政见显得有些重叠,进而使双方的统独意识差距缩小了。加上台湾选民本就不太重视候选人的政见白皮书内容,因此,“扒粪事件”一开始就占领舆论版面,导致选民只重视候选人的“诚信”与“操守”。纵使认定这是个可以用来判定马谢高下的准绳,可是,目前对马英九的判断只在于他“是否拥有绿卡”,对谢长廷的评定全框定在“是否当过线民”,在这么重要的一场选举里,台湾选民的决定真能基于这么“肤浅”的准绳吗?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