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回忆:主播罗京和妻子甜蜜的爱情往事

文章发布时间:June 5, 2009

罗京的老婆刘继红是他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比罗京小5岁,两人是在导师李钢教授家认识的。央视一位年龄较大的编导告诉记者,罗京的老婆出名的贤惠,刚一结婚,家务就由她一肩挑。

覆盖了十几亿观众的《新闻联播》,令罗京在老百姓眼中很有威信,每天他都要接到全国各地寄来的几十封观众信件。里面除了对他本人表示钦慕,有不少还是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求他帮助解决矛盾和问题的。

虽然个人力量有限,罗京还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2006年春节前夕,四川民工因为被欠工资,无法回家过年,罗京和刘继红外出办事时,看到他们蜷缩在地下通道里被风吹得瑟瑟发抖,当即掏钱给他们找了一个便宜的旅馆,并让他们吃了顿饱饭,第二天便马不停蹄地和相关部门交涉,把事情办妥。

罗京和儿子在一起

罗京的名字早已随着央视《新闻联播》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磁性的嗓音、冷静的外表,在荧屏之上不苟言笑,实在是很“酷”。可据记者了解,在荧屏之下,他却是圈内有名的“妻管严”。

结婚之后,他们搬进了台里分给他们的一套一居室,家具陈设都很简单,但屋子里充溢着浓浓暖意。每天晚饭之后,小夫妇俩都会去院里散散步,回来后就靠在床头,借着柔和的灯光看书。

1995年,罗京和刘继红生下一个儿子。有一次,两人同时在单位加班,等刘继红赶到托儿所时,其他孩子早被接走了,只有儿子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哭。从那一刻开始,刘继红立即决定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圈中的人都知道,罗京可是出了名的妻管严哦!”据一位知情的编导透露,可能是由于知道老婆辛苦,罗京从来不和老婆吵架,夫妻俩只要遇到矛盾,他都不讲条件地“妥协”和“忍让”,罗京也并不介意自己的妥协,“怕老婆没什么不好,反而是一种疼爱老婆的表现。”

谈及家庭生活,罗京笑言:“作为夫妻哪有意见完全统一的?我觉得争吵也是一种生活调剂,因为只有知道离别的滋味才明白团聚的可贵,经历过争吵才懂得生活的不易。不过,凡事都有个限度,争吵后双方应该有所收获、更加融合。而且争吵归争吵,不要动不动就扯到离婚的问题上,这样的动静就太大了。”谦谦君子的一席话,也算是对饮食男女的一番忠告吧。

无心插柳柳成荫

作为首席男播音员,罗京说的是一口标准普通话。许多人并不知道罗京能讲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原来,罗京的父母都是四川人,他们50年代才到北京。罗京是老二,有一个哥哥。1979年,罗京还是北京酒仙桥二中的学生,那时他对未来想得很简单:只要能考上大学,有书念就挺好。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年初夏,一位同学跑来找罗京,邀他一起考提前招生的院校——北京广播学院(简称“广院”)。在这之前,罗京从未想过要考“广院”。好友一再央求,罗京才答应去试试。直到考试的前一天罗京还问:“怎么考?”那同学说:“大概是念篇东西吧。”考试那天,罗京顺手拿起一份报纸走进考场。有趣的是,招生老师一眼就相中了罗京。罗京清秀端正的形象和清脆悦耳的嗓音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罗京考上了,他那朋友却落选了。大概是轻松的心理状况、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临场发挥使他考上“广院”。

罗京的父母是四川人。上世纪50年代来到北京工作和生活,他60年代初出生于北京,在家中排行老二。

1979年,罗京上高二时,一个同学要去考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让他陪着一起去。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同学落选了,罗京却因帅气的形象和动听的嗓音,意外地被现场主考官看中。1983年,罗京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开始了播音生涯。

1985年,罗京在全国的名气已经不小了,他的个人生活也受到亲友们的关注。罗京在大学读书时,就和播音系的李钢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李教授看到他终日奔忙,就寻思着找机会给他介绍对象。

一次,同样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刘继红,带着问题到导师李钢教授家去请教,恰好碰到了回母校拜访恩师的罗京。刘继红对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师兄敬佩不已,趁机向他请教了几个播音方面的问题。因为专业相同爱好相似,两人聊了很久。刘继红给罗京留下了文静大方的印象,而她这种性格,正是罗京所喜欢的。

第二天,刘继红接到李师母的电话,问她对罗京印象怎么样。毫无思想准备的刘继红,被师母问得有点不好意思。师母热情地说:“正好罗京没有对象,我看你们挺般配的……”挂掉电话后,刘继红心潮澎湃,她觉得罗京为人谦和朴实,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他的气质和风度也让她心动,可是,他毕竟是名人,他能看上自己吗?

自从那次不期而遇以后,刘继红经常在李教授家里见到罗京,每次他都“蓄谋”在老师那里等她,然后再送她回寝室,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处才离开。当时,罗京没有谈及感情,倒像个大哥哥一样关心她的学业,还带女孩子爱吃的零食给她。他的细心和诚恳渐渐打消了刘继红的顾虑。

一个傍晚,两人十指相扣,沿着广电总局门口的那条大街来回走了几十趟,谁也舍不得先说分手。说再见的那一刻,罗京鼓起勇气说:“继红,我挺喜欢你,让我们在一起好吗?”

顺利通过双方家长“面试”

经过二三年的交往,两人开始谈婚论嫁了。这时,双方父母却有了疑虑——罗京的父母是朴实的知识分子,担心出身于高干家庭的刘继红有娇小姐脾气;刘继红的父母则担心罗京是“国脸”,他在家里会不会摆名人架子,让女儿吃苦呢?

罗京了解到准岳父岳母的顾虑后,就提着一个水果篮来到刘家看望两位老人。刘母与罗京闲聊时,随口问他喜欢哪种类型的女性。罗京实话实说:“我喜欢那种通情达理,有事好商量的女孩。漂亮当然好,但如果长久相处做夫妻,许多外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内在的东西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可爱的女孩不会因为漂亮就趾高气扬,也不会因为长相不美就自卑,她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

罗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父坐在一边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吃完饭后,罗京抢着去洗碗。刘母连忙阻止说:“女婿头次上门,哪能让你做家务啊!”刘继红听母亲这样说,羞中带喜地说:“妈,你跟爸都答应啦?”母亲含笑点点头。

刘继红之后也硬着头皮到“国脸”家里探虚实。在去准公公婆婆家之前,从来不下厨做饭的刘继红跟女友现学了三个菜:老火鸡汤、白灼虾、香菇菜心。鸡汤需要时间炖,虾放点盐和水煮一下,菜心不能炒得太老,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三个菜,她却不是煮得时间过长,就是盐放得太多,三个菜学了一个星期。

那天刘继红到罗京家时,罗京已经悄悄把饭菜准备好了。刘继红钻到厨房里“手忙脚乱”一阵后,饭菜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不知内情的准公婆面带微笑,认可了这位勤快的“娇小姐”。

她辞去比罗京薪水还高的工作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在北京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婚后,刘继红考虑到丈夫职业的特殊性,一个人把家庭重担挑了起来。每天晚上,不论罗京多晚回到家,家里都亮着一盏温暖的灯,累了一天的刘继红总是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他。罗京一踏进家门,她就递上一杯热茶,茶里不是泡着胖大海就是泡着几粒红枣……

1995年,罗京和刘继红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出世了。罗京给爱子取名“疏桐”,这缘于他特别喜欢的一首唐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1996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录播,就是当晚7点的节目可以提前录制好,到时候播出就可以了。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稿子提前十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件来得就越迟,有时甚至到要播音时才拿到稿件,这对播音员的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尽管罗京在主播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多年,但他依然感到天天都在走钢丝。当时,台里规定每念错一个字要扣200元钱,如果累计错三个字以上,就要去学习班充电,考试过了以后才能重新上岗。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新闻联播》关注度极高,那是容不得丝毫马虎的,罗京和其他播音员一样,播音时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有一次,一个外行人问他:“你们每次节目播完后,和搭档收拾资料时都说了些什么呀?”罗京笑着说:“我们在说:终于又过去了一天!”刘继红知道这件事后,深感丈夫在工作中压力很大,就在家里尽量为丈夫分忧。

他们的儿子上托儿所后,每天需要人接送。有一次,他们同时在单位加班,等刘继红赶到托儿所时,其他孩子早被接走了,只有儿子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哭泣。从那一刻开始。刘继红萌生了一个想法: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

“国脸”家里也有矛盾

为了帮助丈夫减轻工作压力,刘继红从来不让他做家务,而是给他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和他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即使自己心里有什么不愉快,也尽量不表露出来。有一次儿子病了,需要住院治疗。半夜里,罗京下班后赶到医院准备陪床。刘继红担心他在医院休息不好,影响到第二天的播音质量,坚决不让他住在医院。罗京体谅妻子,坚持要陪在儿子身边。刘继红就发火了,说如果罗京不走,她就带着儿子出院。罗京只好回家睡觉,心中对妻子充满感激。

然而,再美满的婚姻,也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当夫妻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和争执时,有的夫妻大打出手,有的夫妻吵闹离婚,有的夫妻进行冷战。罗京却从婚姻中学会了“妥协”和“忍让”,他认为妥协不仅是为了“家和万事兴”,而且妥协里还潜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怎样,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怎样,都要把日子过好。所以,他觉得向妻子“妥协”没什么不好。反而是一种疼爱老婆的表现。

有一段时间,罗京抽烟特别厉害。刘继红劝他少抽或者不抽,他总是“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表面上答应戒,背地里却偷偷地抽。有一次,他躲在卫生间里过烟瘾,被妻子发现了。刘继红责备他说:“你是播音员,怎么能这样不爱惜嗓子?”

罗京说他也知道抽烟不好,但就是戒不了。等他又想抽烟时,发现妻子已经把烟和打火机都藏起来了,就软磨硬泡求妻子“赏”一根烟。妻子说:“我也是为你的身体考虑啊,如果你的嗓子熏坏了,你的事业就完了。”罗京见妻子一点都不通融,就到处乱翻起来,刘继红非常生气。这时,恰巧罗京的一个朋友来串门,刘继红忙着端茶倒水,笑眯眯地和罗京说话,热情地招待罗京的朋友。那个朋友一点没有看出来他们刚刚争吵过。送走了朋友,罗京感动地说:“谢谢你,老婆。”一场争吵就这样化为无形。在妻子的督促下,罗京基本上戒了烟。

有一年冬天,两人为一件小事争执,性急的刘继红声音高了八度:“你到底要怎么样?”罗京害怕争吵伤了彼此的感情,主动避开妻子的火气,闷着头一个人走进了书房,老半天也没出来。半夜里,他出来一看,刘继红睡在了客厅里的沙发上。他的心里像被什么刺了一下,歉意从心底涌了上来。他怕妻子睡沙发着凉,于是轻轻走过去,俯在妻子耳边说:“你可以和我生气,可不能和自己的身体生气啊。以后再不能睡沙发了,我会心疼的。”此后。他们夫妻之间形成了几条不成文的规矩:吵架不过夜,女士不许睡沙发,有什么想法要相互坦诚地交流沟通。

罗京“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生活中,罗京和刘继红的性格可谓天壤之别,刘继红是感性中的感性,而罗京是理性中的理性。有一次,他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刘继红看到一些漂亮别致的贺卡,觉得能代表自己的心声,她还没想好送给谁就买了一堆回家。罗京却从来不注重形式,偶尔回家会拎一袋子菜或是点心,但很少带回来一枝玫瑰。刘继红为此常常抱怨,觉得丈夫不会浪漫和甜言蜜语。在妻子看来,很多时候,丈夫的一句温情体贴的话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罗京偏偏连一句“老婆,今天你辛苦了”的话也不说。天长日久,刘继红也习惯了丈夫的实在。

有一次,刘继红身体不适,很少下厨房的罗京硬着头皮做饭。他忙活了大半天后,才端上了一碗面条,因为不懂得掌握火候,面条煮得分不清面和汤。刘继红吃了一口就放下了,眼睛酸酸的。罗京尝了一口,才发现味道又苦又咸,实在难以下咽。想到妻子病了都吃不到自己做的可口的饭菜,罗京心里特别难受,下决心跟妻子学做菜。如今,罗京可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了,他最拿手的菜是“玫瑰鲜虾”:先把虾仁炸好,然后起油锅把玫瑰花瓣放入,迅速炒几下,盛出后撒在虾仁上,玫瑰花保持着原先的色彩,衬在虾仁上非常好看。这道菜成了他的“保留节目”。

有妻如此,大丈夫夫复何求

多年来,刘继红一直在家做主妇,她也不是没有困惑。有一次,他俩应邀参加一个圈内聚会,看到罗京和几位女同事侃侃而谈,看着那些职业女性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她却插不进话,心理顿时严重失衡。恰在这时,她无意中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那是罗京的老婆吗?怎么那么沉默啊!”她二话不说,起身就去了洗手间。罗京知道妻子心里委屈,马上追了出去,好言好语劝慰一番,她才转忧为喜。

经历这件事情以后,罗京决定帮助妻子重新找回自我和自信。2007年7月,他陪妻子去母校报名,学习媒介经营管理。刘继红忙起来以后,罗京承担了大部分家务。

因为工作需要,罗京经常去世界各地出差。工作之余,他会喜滋滋地去逛古董和家具店,看中后就打电话告诉妻子,或是拍成数码照片传给妻子看。妻子如果满意,他就会买下来,然后托运回国。他们的家里,算得上是世界级的“精品屋”了:巴洛克式繁复饰边带有奢华气息的大镜子下,是北欧式简朴的布艺沙发;典型维多利亚时代的玻璃柜门书橱旁,是洛可可风格柔媚气质的躺椅长榻;还有线条硬朗方正的明清式家具、中国古典条桌和橱柜……美丽的家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它们凝聚着罗京夫妻的岁月深情,融会着他们的甜蜜情感。
p%RDq.+v0 2007年5月,网上流传着一份“央视著名主持人月薪排行榜”,罗京位居第一名,月薪达28万元,水均益和鲁健并列第二,每月26万元。不久,又有传闻说罗京将被新人取代而面临“下课”危机……每一次,罗京都将这些传言告诉妻子,流露出郁闷和无奈。

妻子每次都安慰他说:“因为你是名人,老百姓才特别关注你,你不要管这些,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有妻如此,罗京备感安慰。他常常想:有这样贤惠明理的妻子在身边相伴,大丈夫夫复何求?!

罗京一直认为自己的实力在理科

有人曾开玩笑地对罗京说:“当初如果你不改变志愿,没准中国会出个科学家罗京哩!”

罗京刚当播音员那阵,除政审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外,对播音员声音条件的要求也非常高,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一定要适应“高亢激昂”的播音风格。通俗地说就是,除了音质不错、吐字清晰外,还要求嗓子有极好的“耐力”,能够高门大嗓地长时间说话。

“新闻联播”早已改成直播节目,再重要再紧张的内容都来不及从容准备,播放质量的高低,全看播音员的现场发挥。试想亿万双眼睛盯着小小的电视屏幕,播音员的压力该有多大啊!罗京说,为了晚上7时的正常播出,播音员常常要提前两三个小时进入工作状态——看稿、化妆、调整情绪,只要走进播音室就绝不再想与节目无关的事情,哪怕是家里着火了、亲人去世了,也不能想。也就是说,一进入工作状态就不能有丝毫个人的喜怒哀乐。这要求播音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以前的播音员播音时手拿稿子边看边念,现在的播音员一直抬起头来看着观众,一口气说半个小时。不知就里的观众都以为播音员有什么特异功能,竟能将所有的新闻内容全背下来。罗京透露了个中小秘密:那是因为装上了“新式武器”——提示器,即在播音员头顶装上摄像机,把稿子的内容摄下来再反射到面前的屏幕上,这样一来,播音员只要用手把稿子往前移动,屏幕上的显示也就随着需要变化,所以播音员实际上仍然是在“念稿子”。

那么,怎样才能眼盯着观众却不给人以呆板的感觉呢?这就全凭技巧了。罗京说,这个道理一说大家都明白,只要眼睛不局限于一个点而是一个面,通俗地说,就是看人时不要看眼睛,而是看整个面部,眼神肯定就不会显得那么愣了。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