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太太2000年2月以程序员身份移民来到加拿大多伦多。
由于担心千年虫作怪,99年里很多公司IT项目都停了,就业市场很不景气。
2000年3、4月份,形势开始好转,我幸运地找到了理想的专业工作。
到了7、8月份,太太的英语有了一些进步,也开始准备找工作,可是这时发现怀孕了。
虽然心理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毕竟已经结婚6年,也该要个孩子了,我们很高兴。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医疗体制与国内不同,一般的疾病和体检都要先到附近的小诊所找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可以开处方,然后患者到药房找药剂师买药。
处方药是严禁私自买卖的,违者要坐牢。
我们从中国带了好多药,自己经常给自己开药吃,跟医生说起时,医生惊讶得嘴都差点合不上了。
家庭医生还会保存你的所有医疗健康资料,你如果买与生命健康有关的保险时,保险公司会向你的家庭医生了解情况。
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他会建议你到大医院去进一步治疗。
急诊可以直接去医院,但是这里的急诊能把人急死,病人不多,就是运作太缓慢。
如果你能在3个小时之内见到大夫,你就算幸运的了,然后如果你又能在一个小时之内受到大夫或护士的处置,你的运气就够买彩票的了。
在加拿大,看病是免费的,急诊是免费的,住院是免费的,住院期间的手术、检查、药物,甚至吃饭都是免费的。
只有在不住院 的情况下,买药要自己花钱,每个药方还要付药剂师一笔6-12加币不等的抓药费。
但可以通过买保险来减低这笔支出。
太太怀孕的化验是9月17日在家庭医生那里做的。
第二天出结果,确认怀孕,家庭医生向太太介绍了一位妇科医生,以后怀孕生产方面的事就由妇科医生负责了。
见过妇科医生后,给安排了以下活动日程:每两周作一次产前检查,每周参加一次孕妇学习班,每四周见一次营养师,有不舒服的感觉随时作B超。
这些也是免费的,但其实还不是从我交的税里出嘛。
医生还告诉我们到North York General Hospital去登
记,看看产房,将来就在那里生产。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医院,听朋友介绍说不错。
这里先说说孕妇学习班。
所有孕妇都参加政府拨款开设的学习班,同时鼓励丈夫们也参加,每次大半天,讲授怀孕和生产有关的知识,看录象,中间提供点心。
虽然是提高英语的机会,但非英语母语的孕妇越来越多,互相交流的英语也不那么标准了。
很惭愧,我那时因为工作刚刚开始进入轨道,压力很大,没有机会参加这种只在工作日举办的学习班。
学习班给每个人发往返车票,对于低收入家庭,还发补助
买食品的钱。
太太通过学习班认识了几位孕龄相近的大陆移民,后来互相之间帮助很大。
见营养师也很有意思,他拿一张表,问太太一周都吃什么,怎么吃的(一天吃多少,几次),然后告诉你什么该增,什么该减,最后也发一些买食品的补助。
太太严格执行营养师的建议,比如每天要喝将近一升牛奶。
同时也听从华人朋友的建议,吃核桃芝麻和各种□汤。
头三个月怀孕反应比较厉害,呕吐,浑身无力,但太太的食欲一直不错,体重稳定增加。
我们当时刚刚办下来美国签证,想到孩子出生以后可能很久都不能出远门了,就抓紧时间去了Buffalo,也算到美国玩一趟。
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周末空荡荡的市容,吃了顿海鲜西餐就回来了。
相比之下,感觉多伦多真是华人在北美少有的几个天堂之一了,繁华的唐人街就象到了香港,林立的中餐馆一点也不让我们的肚子吃亏。
我在美国的朋友还专程来多伦多买D版CD,呵呵。
整个怀孕期间,太太听了Rolia网友beibei和BeiBei夫妇介绍的经验,基本每天都坚持步行一段时间,即使严寒的冬天也不例外,为后来顺利生产打下基矗太太还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也是一些网站的常客,象国内的摇篮网。
我前段时间通过朋友介绍,有幸向摇篮网的CTO张先生请教技术问题,同时代我太太向他和他的网站表示感谢。
Rolia的很多网友们都随时关注着我的小b aby的孕育情况,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和支持。
怀孕期间嘛,一是琢磨是男孩女孩,二是要取个名字。
太太4个多月时第一次作B超,问医生(在加拿大是可以问的),医生说还太小,不能确定,但可能是个Boy。
我们就开始照生Boy作准备了。
另外,太太还说肚子形状是“尖”的,自己走路也灵活,各方面迹象都象儿子。
我咨询了我的teamleader(组长),女性,94年从罗马尼亚移民来加,有一12岁的女儿,居然她也听说过类似的 说法,只不过这规律对一半人准,对另一半人不准。
从概率上说那就是根本不准。
我本人并无特别多的喜好倾向,但稍稍偏向男孩一点,一方面能早点完成长辈交待的任务,另一方面因为本人相貌一般,眼睛不大还是单眼皮,男孩如果象我无所谓,女孩要是象我就不好办了。
当然要是能象我太太就全没问题了。
怀孕后期又作过一次B超,但医生说胎儿姿势正好挡住了,看不到。
孩子小名早几年就有了,“乐 乐”,男女通用。
正式名字先起英文
的,因为政府注册登记要用。
我起了好几个,英汉词典、名字网站都看了,Rolia网友们也提了十几个。
最后临生产前一个星期,太太一句话:“我看叫Allen吧,将来按字母排序咱们靠前”,就把我们的方案全否了。
中文名字至今还在考虑,一定要完美或接近完美的。
我的妈妈,未来乐乐的奶奶从2000年10月份就来了,照顾我太太,对我们的帮助极大。
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些朋友小两口是如何能自己把孩子带出满月的。
老人在家待时间长了闷的慌,与周围邻居几个老太太一起到衣场打工,以不累为标准,不为挣钱,就为消磨时光。
有一搭无一搭的,一个月也能挣回几百元,全家饭费没问题,把老人乐坏了,想不到自己60岁了还能挣接近国内白领的工资。
太太的预产期在5月18号,和太太的生日只差几天,我们的计划也照这个时间排的。
太太还预约了5月11日的一门电脑证书考试,钱用信用卡付了。
我也跟头儿打了招呼,到时候可能休几天。
最后的产前检查显示胎位很正,将会顺产。
已经在加生了小孩的朋友纷纷送来婴儿的用品玩具,占了一间储藏室的一大半。
5月10日我凌晨1点多才睡下,2点钟就被太太喊醒,说是羊水破了。
我一下子跳起来,但只站了一会儿就不行了,因为醒的太急,心情又紧张,虚脱了。
我在沙发上歇着,同时给医院打电话,妈妈和太太准备上医院的东西。
医院的值班护士说,有没有阵痛(一个古怪的词,现在我还不知道如何拼写),如果慢于10分钟一次的话,就不要来医院,天亮8点后再来。
我们商量后,决定还是马上去医院,比 较踏实。
临走
我没有忘记带上我的摄象机。
乘电梯下到地下停车场,一坐进车里,太太就开始痛了,妈妈看表计时。
车上路,过了一会儿,又痛了,间隔才5分钟,足够去医院的标准了。
医院离家6公里,一会儿就到了,只是医院门口停车太贵,每半小时2加币。
虽是深夜也不敢不买票,旁边一车风挡玻璃上赫然一张黄单子(停车罚单,每张价值20-30多元不等)。
进了产科,门口有一亲属等待室,一些洋人在聊天。
我问哪里能找到护士,告诉我还在里面。
找到一高大的女护士,说明情况,立刻被领进一单间。
太太换上医院的衣服,躺在一电动多自由度可调的床上。
这床为什么不普及到老百姓家里呢?我正想着,护士已经为太太测量了各种尺寸和参数,接上了N多探头,最主要的2个是测胎儿心跳和宫缩的,从仪器里能听到乐乐的有力的心跳了,每分钟120-15 0次。
宫缩阵痛是以一个数字来显示的,平时小于10,等到高于20就表示阵痛开始了。
这些参数被送到一台特制的电脑里(好象还是windows操作系统),显示并记录下来。
护士告诉我,产道已经开到2厘米了,这对头次生产的人来说是非常顺利的了,今天之内小宝贝一定能够出生。
护士每隔一段时间就进来,在电脑的触摸屏幕上用笔尖敲敲点点,记录产妇的状况、用药和处置。
这房间稍小,过 了不久我们被换到旁边一较大(约18平米)的房间,里面仪器设备都被放在仿木质家具的柜子里,关上柜门还真象个起居室。
有一张前文所述的豪华产床,多了一张折叠的沙发床,一个类似星级宾馆的卫生间。
太太、我和妈妈三个人在里面,看来这就是我家乐乐的出生地了。
阵痛越来越厉害了。
护士问了太太要不要麻醉,一个很长很怪的词,直接意思是硬膜,大概是指麻醉药注射到脊椎硬膜吧。
好在太太 在孕妇学习班学过,马上说要。
不要麻醉是很痛的,在后来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
护士还问我们准备住什么样的产妇休息室。
是这样的,政府提供的免费项目中,产妇生产后是住在4人一间的休息室里,如果自己愿意花钱,可以住双人间(约180加币)或者单间(约220加
币)。
我们早了解过了,若母子正常,24小时后就出院,这么短的时间住4人间没问题。
护士给太太拿来冰水和冰棍,说冷东 西能刺激胎儿向下移动,并让太太站起来走动。
妈妈扶着太太在走廊里走,这时另一个产房的婴儿出生了,刚才在外面等的洋人们进来,看被父亲抱着的新生儿,大家兴高采烈,我也过去看了看,说了几句祝贺的话。
婴儿真小呀!
太太的生产进展很快,阵痛越来越厉害,护士说5点钟麻醉师会来打麻药。
在这之前只有坚持,喝冰水。
妈妈先在沙发床上休息了。
我的任务就是守在床边,眼睛盯着那仪器上的数字,太太一阵痛我就帮她按摩头部以减轻痛感。
我虽然体会不到阵痛的痛苦,太太没有喊叫,但从表情上和紧紧抓住我衣服的手上看得出来,是很难忍受的。
有一点很好,阵痛一开始太太被痛醒,阵痛一结束,太太马上就入睡,这 样
能节省体力。
值得一提的是,护士的态度非常好,动作轻柔,非常耐心,有些话我们听不大懂,她就反复解释。
好容易熬到了5点左右,女麻醉师睡眼惺忪的来了,让太太背对她坐在床上,我们不能摄像,不能在她身后观看。
技术保密?反正是操作了一会儿,从脊椎上接出一根细管,连到吊杆一个电脑控制推进速度的大针筒上,开始注射麻药了。
过了一阵儿,太太逐渐感到右半身没有痛感了,但左半身还有,护士于是让 她
向左面侧躺,以便让麻药更多地流到左半身。
大约到了七点,左半身还痛,于是另一位麻醉师进来调整了一下管子与身体的“接头”,稍微加大给药速度,很快就不痛了,太太的表情也轻松多了。
8点钟,护士也换班了,换了一位50岁左右,显得非常干练的女性,叫“Victoria”。
太太吃了医院的早餐,主要是凉牛奶冲麦片,虽然吃不习惯,但营养和热量充足。
产道在继续开大,护士让我看,说已经能看到小Baby的头了,我怕血没敢看。
因为打了麻药,对生产进程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太太反正不痛了,慢一点也没关系。
太太忽然想起第二天还有考试,让我赶紧打电话给考试中心,因为如果不提前24小时取消,费用就不退了。
我赶紧让网友汪激昂的领导(夫人)在她家里的电脑上登到太太的电子邮件信箱里,查到预约号码,才把考试取消了。
我的小Baby即将诞生的消息也在Rolia上发布了。
快到10点钟的时候,在护士的指挥下,我们拉开了架势。
护士用身体抵住太太的左腿,我抵住右腿(太太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两腿也几乎失去知觉),大家一起盯住显示阵痛的仪器,一旦阵痛开始,我的任务就是以一秒钟一次的频率大声喊号子,“一,二,三…十1,太太屏住气,随着号子声向下用力,数到十以后,休息一两秒钟,换一口气,再喊一次号子,太太再用力,这样重复直到阵痛结束 。
每次用
力,太太的脸都会从苍白一下子转成紫红色,眉头紧皱,看着她的样子,我不自觉地也全身使劲,三次阵痛以后我的嗓子就发哑了。
象前面一样,阵痛的间隙,太太总能马上睡着。
妈妈在旁边的任务是摄像。
这样到了10点一刻左右,Brown医生进来了,向护士了解了一下情况,又看了阵痛用力时胎儿的反应,然后跟我解释产道的构造和胎儿出生的运动过程:每次用力时胎儿就会向下移动,但是太太一换气,胎儿就滑回去了,所以现在需要用吸盘吸住胎儿的头顶。
使用吸盘只是使太太换气时胎儿的位置固定,不会滑回去,并不是用来拉出胎儿的,所以力量不大,不会对胎儿造成损害。
我当然只好同意。
B rown医生
动手了,还真灵,只一两次用力,小乐乐就来到了人世!10点23分!
小乐乐一出来,浑身布满血迹和灰白色的膏(据说是起保护作用的),肉嘟嘟的,头发浓密,手脚舞动,立刻开始大声哭叫。
护士举在手里,告诉我们是个Boy,然后马上把他放到太太的胸前,让太太好好看看。
太高兴了!我喜极忘形,双手拍打床沿,嘴里“嗷嗷”怪叫,象只大猩猩,估计是人从猿猴变来的又一证明吧。
这些情景都是后来看录象时才注意到的。
我和太太你一句我一句地叫“小乐乐”“A llen”
,可小乐乐只顾自己大声哭喊。
医生叫了我好几遍我才注意到,他正在等我剪脐带,脐带很硬,很有韧性,使了几次劲才剪断。
护士把小乐乐抱到一个有红外线灯保暖的台子上,处理肚脐,简单清理后称重量,量尺寸。
3.468公斤,6斤9两的大胖小子!小乐乐一直在哭,声音很大,护士开玩笑说“too noisy”(太吵了),我说“真的吗?正常吗?”,护士说“and his father”(象他爸爸一样)。
后来看录象时我发现,我的声音一点不比小乐乐低。
小乐乐被包裹起来后,点了眼药,不哭了,眼睛大大的睁着,就放在他妈妈的身边。
太太实在累极了,困极了,不过很兴奋,根本睡不着。
我们开始研究他长得象谁,结果发现他是综合了我们两人的优点。
小乐乐的奶奶也很开心,连连说“太顺利了,太顺利了”。
过了一会儿,护士就让小乐乐试着吸他妈妈的奶。
我赶紧 给北京的弟弟打电话,让他通知国内的亲朋。
我又给几个网友打了电话,把这个特大喜讯通知他们。
医生和护士收拾好器具,向我们道喜(我们也感谢了他们),然后就离开了,屋里只剩下我们兴奋的这一家人。
太太的中午饭由医院提供,我和妈妈吃我从附近餐馆买的午饭,只有西餐,不太好吃。
下午我们被从产房转到产妇休息室,另外的护士来给太太检查身体,还帮助太太洗澡、换衣服,包括内衣都动手帮忙,太太很受感动。
有一个大约是印度或巴基斯坦裔的护士专门来教我们给孩子洗澡,她太熟练了,把孩子在手里拎来拎去,可孩子似乎并没有不舒服。
晚饭我学聪明了,开车到远点的地方买粤菜馆的粥和炒菜,真香呀,估计同屋的老外都直咽口水,餐具不够,我也没办法分点给他们尝尝。
晚上我和妈妈回家休息,这一天可真累呀。
第二天中午出院回家。
加拿大法律规定体重多少磅以下的儿童坐车必须有Car seat,婴儿用的就是一个硬塑料小床,里面带安全带,把孩子固定住,整个小床再用普通安全带固定在汽车座椅上,最好是后座,孩子面朝后面,这样安全系数最大。
医院护士会负责检查Car seat,教你如何使用。
你没有Car Seat就不允许出院。
朋友老早送给我们一个他们孩子用过的,孩子已经大了,要用另外一种小椅子式的了。
回到家,小乐乐躺到为他准备好的小床里,可美了。
我们又摄像又拍照,忙乎了一阵。
我一上网,发现Rolia上已经热闹半天了,恭喜的帖子满满一页,樱桃等还建议大伙儿凑份子买礼物,心里真是热乎乎的。
我赶紧回帖告诉大家,我家婴儿的东西非常多而且齐全,千万不要再买了,我会尽快把摄像的内容截成照片放到网上去,文章也在筹划中。
晚些时候接到了圣玛利组织护士打来的电话,约时间明天(周六)要来家里访问。
这个组织是政府资助的,专门免费上门给新生儿父母提供指导。
第二天下午,护士来了,一位50岁左右的慈祥的白人妇女叫Annette。
后来我们知道她有三个孩子,都20多岁了。
Annette非常细心耐心,教太太如何正确哺乳,判断孩子是否吃饱,怎样换纸尿片等,中间还亲自示范,一刻不停地讲了2个多小时,回答了我们很多问题。
第三天(周日)中午,Annette又来了一次,看看我们学习的效果如何。
我们感觉护士的来访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正当我们面对娇嫩的小宝贝手足无措时,Annette给了我们知识和信心。
这个组织还有24小时值班护士,随时可以打电话求教。
Annette给我们留下很多资料,其中有附近医院的地址、电话,有些诊所是专门在夜间和假日上班。
过了几天,安大略省政府的护士也来上门访问。
约一周以后,我们收到医院寄来的帐单,总计12加币,其中产妇休息室床头电话租金2加币,一本新生儿杂志10加币。
这就是小乐乐出生的全部费用。
当我再想起加拿大的高税收的时候,我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因为税收的好处我们体会到了。
看看,几乎全部免费的高速公路,发达的公共交通,方便的公用设施,处处可见的免费公园、足球场网球尝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便利的政府服务(大多数 手续通过因特网、电话和邮件就能办理),税收基本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近40名Rolia网友委派樱桃、speed和BeiBei送来大家集资购买的3大箱纸尿片,真是一份好的礼物,因为纸尿片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估计。
我在网上向所有关心小乐乐的网友们致谢,并高兴地通知他们,他们的名字将被分别写在每张纸尿片上,让小乐乐“放水不忘堵水人”。
有些网友激动地要求把有他名字的那张用过的尿片交还给他本人,以留作纪念。
目前我家小乐乐已经三周了,能吃能睡能哭,嗓门很大,力气也很大,趴着的时候能用双手支撑,把头抬起来一会儿了。
一个健康、漂亮的小baby!有小乐乐的奶奶在这里帮助我们,我们的压力小多了,太太恢复的也很好,两周的时候已经去诳商场了。
5月21日是加拿大的节日“Victoria Day”,我专门燃放了烟花以庆祝小乐乐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