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瑞丰先生初次见面,感觉不到他像个在商海浸泡多年的人,倒还像是个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一付中规中矩的样子。
但我们一攀谈开来,就可以感觉到他所具有的经商气质,再加上从政时的经验,糅合成一种特殊的历练。
王先生是投资移民,在加西温哥华,总体来说还是技术移民居多,但据了解商业移民也不在少数,近年略呈下降。
这个下降原因有多种,有一些以自雇形式办公司,经营不善就打道回府了。
所以在加拿大这块地界,光有两钱是不够的,有个亲戚在朝里当官也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脑子才行。
在这方面,王先生可以说是物质与精神的兼容者。
去年3月,一家冠名为“康乐”的豆制品专营店在列治文时代坊开业;随后在今年4月,另一家同名的豆制品专营店在本拿比的丽晶广场也相继开张,“康乐”牌豆制品在大温地区不胫而走。
这两个店是同一个老板,这个老板就是王瑞丰。
据王老板透露,两个店相比较而言,铁道镇丽晶广场的店要好卖一些,其原因大概是这一带的移民多来自大陆和台湾,比较认同“北方版”的豆制品。
到今年第四季度,销售上开始能够进入持平阶段,向赢余过度,整个压力在逐渐减少。
生长在油田上
王瑞丰正是来自中国北方的大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产石油的地方。
大庆在黑龙江省的西南部,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学时代正是文革动乱,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
王瑞丰16岁主动到社会工作,先后出任松花江农业局长和双城县长的父亲是不同意的。
1975年20岁时,王瑞丰成为火炬商店的经理,然后出任了大庆市商业局的办公室主任,而且作为局长助理,被列入往上提拔的“第三梯队”。
王瑞丰是个好强上进和不甘现状的人,他想继续深造,他明白今后是一个知识的时代。
于是他打算上财贸学校,遂向有关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谁承想上司并不支持他的做法,并明确告诉他,上学去他的“提干”很可能就此告吹,因为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顶着,都大眼瞪小眼盯着呢。
官本位的诱惑也没有动摇王瑞丰求学的打算,结果在整个商业系统考了第一名。
在财贸学校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使他后来在商海中获益匪浅。
第一个“下海”者
就在王瑞丰被列为大庆市商业局局长的候选人时,他突然作出一个可以说令全家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辞职下海!当然现在辞职下海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在1986年还没有先例可循,王瑞丰当时是整个大庆政府机关里第一个下海的人,放弃了炙手可热的职务,也是对传统官本位的大胆挑战,开始承包了市商业局下属的一个餐馆。
王瑞丰的做法使妻子特别生气,甚至以离婚相要挟,并把状纸递到公公那里去。
王瑞丰的父亲是老干部了,思想非常正统,一听儿媳妇的告状,也怒从心生,给儿子也下了要悬崖勒马的“最后通牒”。
铁了心的王瑞丰仍然“固执己见”,但也不是盲干,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理智分析。
由于他经手文件管理,有条件接触和把握政策,特别是通过一份56号文件,看到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已经在向个体经营打开口子。
谁先下海,谁就先占据主动;看得越早,机会越多,这等于是与时间赛跑。
后来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现实,都证明王瑞丰的判断是准确的,成熟的。
从餐饮到电器
王瑞丰承包的萨尔图饭店是整个大庆市最大的餐馆,这个名字取自蒙语,意思是“多风的地方”。
当初由于是国营体制,在他接手时呈亏损状态。
正是在王瑞丰精心经营下,很快这个饭店就转亏为赢了。
就在饭店渐有起色之际,“不安分”的王瑞丰又有了新的盘算,看到电器市场的巨大潜力。
于是他通过市场调研,准备在家用电器的贸易上一展身手。
挂靠在饭店的公司下面,王瑞丰南来北往做起电器生意,先从南方广东进货,主要是日本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录放机、照相机和VCD等,然后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和安达等地铺货,最后尽占据了全省家用电器市场的1/4份额。
图的是“和平发展”
从骨子里王瑞丰实际上是个纯粹的商人,不喜欢尔虞我诈的政治圈子,所以也感觉到大陆在经商环境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同时,经商到了一定程度,他也有再上一层楼的打算,因此就萌生了移民加拿大的念头,这也应验了他那“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性情。
邓小平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而对王瑞丰来说,和平发展就更是硬道理了,选择加国就是为了实践这个硬道理。
他有一个儿子,就这样在1997年,一家三口从中国东北迁居到温哥华。
王瑞丰是作为商业移民过来的,当时是1998年。
在最初的几年中,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本地市场的调研与考察,一直在寻找著下脚的地方与机会,特别注意过家电市场,这曾是他的老本行。
然而加拿大与中国大陆是两种不同的营商环境,有著不同的人文背景,要想成功运作又谈何容易。
很自然在这跌爬滚打的摸索期间,王瑞丰也有过失算的时候,例如曾经考虑经营“一元店”(Dollar store),经过调查发现,这块地盘已经让印裔人占得差不多了,已经无利可言,再挤进去等于白白送死。
虽然几年下来都没有着落,但他坦言从没有丧失信心,也没有质疑自己的当初选择。
他并没有像有些移民,几经挫顿就心灰意冷,甚至打道回府当了海龟;他坚持在这里继续努力,即使前妻离他而去,也回流大陆,他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心态。
他坦言,心态很重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状态。
看好豆制品
根据王瑞丰的经验,大陆人来加作生意,要把握优势和市场需求,搞清适合做什么,什么是当地人做不好或不会做的。
如果在大温去生产冰激凌或汉堡包,就是以己之短击别人之长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正是在王瑞丰坚持不懈的努力之持之下,他终于找到了突破瓶颈打破僵局的出路。
他尊奉“民以食为天”的信条,认为还是在食品加工上做文章,一来不管在哪里生活,人们都离不开饮食;二来食品加工对华人来说也算是扬长避短。
把经营方向定位在食品加工上,无形中就缩小了确定目标的范围。
从饮食状况到市场行情,王瑞丰在大温地区先后进行了近3个月的考察,发现大温地区的豆制品供需比例失调,表面上除了“日升”和“顶好”两家大的豆制品厂运营尚可外,几个小的豆制品厂或已经倒闭,或因减产而濒临破产;而实际上豆制品的产量与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大温地区的客观需要。
具体分析来说,大温地区经营规模最大的豆制品厂,当属日升,是一家上个世纪50年代就兴建于温哥华的老厂,也是父子经营的家族企业,如今在儿子的手里正在望上发展,日产7吨半,现为北美 大豆制品厂之一,多伦多有分厂。
就王瑞丰观察,整个北美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之所以有时出现豆制品竟相降价的现象,并不是供大于求,而是由结构上的单一化所造成的,其实总量远远不够。
仅拿大温地区来说,10年以后的日需求量会达到150-180吨,而现在的供应量只有20吨。
王瑞丰认为,列治文香港人多,虽然讲究吃,但在某些方面不会吃,例如在豆制品方面,吃法简单并不摸门,只有水豆腐、豆浆和豆腐皮几种,翻来覆去总是这几样。
这既有饮食习惯和个人口味的原因,也有生产品种单一的原因,客观上就没有使消费内容丰富的条件。
万事开头难
确定好经营豆制品的生产,王瑞丰就决定回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因为中国毕竟是豆制品的发源地,相传最早产生于安徽淮南八公山,汉朝皇室刘安在《淮南子》一书中有比较详细的历史记载。
这样说豆腐也算是国粹了,发展到今天,大陆的豆制品种类已经多达上百种,可谓丰富多采。
由此王瑞丰决心要把它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一定不走样地体现出正宗豆制品的特点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王瑞丰在考察过程中就有意结识豆制品行业的特殊人才,而且也有几位技高一筹的师傅愿意帮助他创业,前来温哥华献艺。
结果遭到加拿大使馆的拒签,不是嫌这些学徒出身的师傅学历低,就是说不符合签证条件,最后竟一个都未能成行。
人才不能输入就用本地的,但机器设备王瑞丰不想退而求其次,而是坚持不惜投资要购买更为现代化一些的。
当今生产豆制品的机器要属日本最为先进,日本的大型豆制品厂每天能生产50吨以上。
他又亲自前往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到最具规模的豆制品厂家了解情况。
有些设备在大陆是很便宜的,如果购买会大大节省成本;但他坚持购买高价的日本机器。
像分离机处理豆渣,在大陆要用3种机器,占十几平方米;而日本只用一种机器自动分离,占地1平方米。
王瑞丰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一味迷信日本的机器,也不光图速度和效率,而是重视最后产品的质量。
因为日本机器的精密细致,生产出来的豆制品更能达到卫生标准,这是本地人最为看重的。
而他的设想是不仅满足华人的需要,而且今后能够逐渐打入西人的市场。
随著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健康食品的提倡,这一设想并非奢望,这也是走一步至少要看两步的道理,做事不能总是盯在眼皮子底下。
初具规模
位于本拿比的康乐豆制品厂总占地1万6千英尺,据王瑞丰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个冷库。
他曾经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寻找厂房,之所以看上这块地方,一来位置好,离铁道镇较近,运输起来方便;二来是独立院落,有扩展空间;三是以70万元成交,价格上相对合适。
现在王瑞丰的康乐豆制品厂以深加工为主,已经能够生产20-30多种产品,包括素鸡、五香豆腐干、卤制品、炸卤制品等。
据对康乐豆制品厂运作程序的了解,都精工细作,并严格按照国际卫生检疫系统的标准行事。
如将素鸡切成片后,经过油炸,再卤一遍,而别的地方是没有这么复杂的。
今后的方向是继续扩大,据王瑞丰介绍,近期的目标是要生产40种,而中期的目标则是生产50-80种。
到那时侯,大温地区的人们将会享受更大的口福。
王瑞丰坦然承认,现在的生产质量还不太稳定,这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整体形势都在好转。
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只要方向对头,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苦尽甘来。
(记者萧元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