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刚毕业的张莉和汪鹏这对80后恋人最近拿到了结婚证,他们打破先立业后成家的传统观念,“前脚跨出校门,后脚迈入家庭”。这类年轻人在中国有一个时尚的称呼:毕婚族。
80后毕婚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大学期间相恋,毕业时不愿天各一方,毕业就结婚“跟着感情走”;另一类是毕业时,一方找到经济基础牢靠的“另一半”,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先建立稳固的“后方大本营”,从而转移释放部分毕业时的就业压力。
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四女生文丽和男友已谈了两年的恋爱,感情很好,两人打算一毕业就结婚。文丽认为毕婚是很自然的选择。“踏入社会以后竞争压力挺大,两人共同奋斗至少精神上相互有个依靠”。文丽的话道出了一部分毕婚族的心声:认为大学期间培养的感情更加牢靠,工作后忙于事业反而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伴侣。
80后的青子也是毕婚族,与文丽不同的是,青子的另一半是70后,早已经博士毕业,工作很稳定。男友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各方面条件也已具备,最重要的是青子觉得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男友对家人的孝顺让青子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青子对婚后生活很满足,她认为,婚姻不同于恋爱,婚姻当然以感情为基础,但必须务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80后毕婚一族走入婚姻并非一时冲动,在社会竞争加剧,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很多女生认为早早把握一份稳定的婚姻,可以给她们带来心理的安全感和感情的依靠。8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长环境较优越,受到的挫折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毕婚成为了他们转移就业压力的一种手段。
婚恋观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80后毕婚族的出现与现实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大学校园对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态度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体谅包容。相关调查表明,当今非常多的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已有恋爱经历;而早在2005年中国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也已不再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毕婚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恋爱基础之上的“硕果”。
另一方面,社会普遍认为大学是高素质的年轻女性相对集中的地方,“社会征婚进高校”已成为一个新趋势,而大学生对社会征婚的态度也日趋包容。广州的一项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学生能接受社会征婚现象,一成半学生表示会主动尝试征婚,只有不到三成学生表示反对。
与之相呼应,大学生们在婚恋问题上也不再“羞答答”,不少大学生主动在网上发帖征友,直言不讳地注明自己的征友标准。近日上海某高校的同寝室大四女生在网上发帖共同征友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某种程度来说社会征婚向校园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促成了毕婚族队伍的扩大。
但是,很多人对于80后的婚姻稳定性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80后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太强,社会阅历较少,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这些都注定毕婚族的婚姻维系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大学生毕婚不宜提倡。还有人认为,婚姻应该是爱的平等的契约,因为对物质的渴求或转移压力的需要而毕婚,很难让这份约定坚持下去。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80后一代当前正处于婚恋高峰期,他们的婚姻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幸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