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展望8月3日报道/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林彪等一批在历史上曾经犯有罪行的开国元勋,以真实客观的历史形象出现于展览之中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有评论家认为,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新的政治文明,反映了党对重大历史问题和重要历史人物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
新政治文明时代的80周年军事展
7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为题的大型展览于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盛大开幕。
在这次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展览上,人们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相片集中赫然出现了林彪的照片,位列朱德与彭德怀之后。
不仅如此,在1955-1958年授衔的上将照片集中,诸如黄永胜、谢富治等曾经犯下罪行的上将照片也出现在了相应位置。
与此同时,在新华社相关报道中,对林彪曾有的功绩也作出了相当正面的评价:“林彪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凭借出色的作战指挥才能,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率部挺进华北前线,首战平型关,重创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取得全国抗战开始的第一个大胜利;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了平津战役。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向朱德等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林彪是其中之一。
”有观众认为,这说明展览设计人员是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历史的。
埃菲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美国有线新闻网等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也以“中国不再丑化林彪,如实展览林彪照片”为题进行了广泛报道。
国防成就展上的十大元帅照片。
“失踪”的历史人物
1971年9月13日,林彪因篡党夺权的阴谋败露而仓皇出逃,最终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
这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林彪,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以如此出人意表的方式为自己的政治生命划上了一个惊叹号。
此时,距离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元帅军衔刚16年,距离他成为被写入党章的法定领袖接班人才过去仅仅2年。
1973年7月10日,中央专案组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解开清算林彪反党叛国罪行的序幕。
报告确认林彪为反党集团首脑,并提出永远开除林彪党籍的建议。
8月20日,报告得到批准。
此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林彪,不再是副统帅,不再是伟大领袖的接班人,叛国者成为他身上永远的标签。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准王洪文、江青的要求,由党中央转发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批林批孔”运动遂在全国开展起来。
在这场运动中,林彪被定性为“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
他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
”当时,黑板报成为主要的批判手段。
此外,大量的连环画,诸如《林彪与孔老二》等也陆续出版,对林彪的形象进行了丑化。
粉碎四人帮之后,1980年9月29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查庭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检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从同年11月25日至次年1月25日,法庭再度清算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确认林彪为反革命集团主犯。
80年代是中国走出文革动乱,走向复苏的十年,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贴上反革命标签的林彪开始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
或许这也是经历了太多苦痛,太多欺骗和伤害的人们共同的意愿。
选择性遗忘在当时许多反映革命时期的文艺作品中表现出来。
比如八十年代的话剧《平津战役》,为了避开林彪,甚至几乎完全删去了天津战役的内容。
实事求是党风下的林彪形象
林彪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但选择性遗忘只能抹平伤口却不能改变历史。
一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共产党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面对两面的林彪,面对历史,他们选择了尊重。
80年代,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始编纂,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的“开国大将”黄克诚同志就明确对编纂人员提出,“你们写人物志,要学习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了一大群历史人物。
你们现在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
不要用过去党内斗争中开斗争会的那种过火的语言,揪出一个人就把他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了。
不能只看一面,要看两面,要全面地观察,作出全面的评价,写出历史的真面貌。
不要受‘文化大革命’中和‘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些传统说法的束缚,要打破这个束缚。
林彪死了十几年了,对他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写他的历史……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了严重的罪行,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是罪有应得。
但是在评价他的整个历史时,应当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后来他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这样,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才符合历史事实……总起来说,我的意见就是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写,不要只写一面。
”同时,1985年3月13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在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纂工作会议上,谈到怎样写林彪的问题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林彪,他最后走上了叛国的道路。
但不能因为他叛国,就对他一概否定,而不作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林彪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在抗战中,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还是有功的。
陈云同志在谈编写《辽沈决战》一书时曾指示,对林彪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写。
我们对待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一切,也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正确就写成一贯正确。
”此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编纂人员将林彪在早期革命生涯中的功绩和经历进行了补充,才有了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内“林彪”这一条目的如此之多的客观内容。
此外,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内记载的33位我军军事家中,也有林彪的一席之地。
这33位军事家是中央军委批准的。
这充分说明,我党我军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没有因为林彪晚年的错误和罪行否定其早年为建立共和国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和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
真实林彪浮出水面
作为最权威的指导性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林彪的客观评价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坚持,更揭开了林彪作为一个真实而重要的历史人物重新回到公众视野的序幕。
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投拍宏大的系列战争史诗巨片《大决战》。
三部中的两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都无法回避林彪的历史形象。
八一厂没有选择70年代末那样的丑化也没有选择80年代那样的淡化,他们决定直面林彪的真实形象。
总导演李俊说“对林彪,我们的态度很简单,林彪是辽沈战役的总指挥,也是平津战役的总指挥,林彪在这两个战役中没有错误,原来的林彪是什么样我们就拍成什么样。
至于林彪后来犯了错误,那要到以后再去写,但在这个阶段不能把林彪写成坏人。
”
1992年,《大决战》与公众见面,人们大银幕上看到了一个杰出的军事指挥家,一个运筹帷幄的优秀将领林彪。
在《辽沈战役》中反映塔山阻击战那幕场景时,林彪一边拿着黄豆一边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根据程子华和胡奇才回忆说,这是林彪的原话。
电影充分表现了林彪的果断和坚决的大将气质。
《大决战》的公众影响力勿庸置疑,林彪在《大决战》中的正面出场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他的真实形象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正视林彪双重的人生和复杂的历史形象。
继《大决战》系列后,中国国际文化总公司和广州中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江西省委宣传部、南京军区政治部和中央纪委宣教室联合出品的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25集电视连续剧《八路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进军——南线大追歼》等等也都没有回避林彪对中国革命,对新中国建立有功的一面。
相比于影视作品,由教育部颁发,全国使用的历史教材更加具有普及意义。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有两次正面提到林彪。
一次是八路军改编时,提到八路军第115师师长为林彪。
一次是关于1955年的授衔,林彪名列元帅名单的第三位。
此外,在2004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中国蜡像馆开张,林彪元帅蜡像作为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蜡像之一也被放置其中。
林帅蜡像的造型十分严肃,与真人酷肖。
网络与林彪
林彪与毛泽东在一起
网络是最开放,最具交互性的新兴媒介,在这里,争议性的话题和争议性的人物永远是网民关注的焦点。
像林彪这样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历史人物,自网络BBS进入普通中国人生活之后,就一直是网络“论战”的热点。
网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林彪和其他解放军著名将帅指挥能力的比较,尤其是林彪与粟裕的水平孰高孰低。
活跃在网络上的军迷们大多根据已经出版的军史书籍、介绍革命战争时期的书刊、老将军的回忆录等作为资料,取其中对自己观点有用的内容,进行立论或者作为反驳对方观点的论据。
当然,军迷的讨论是带有比较强的感情色彩的,根据自己的好恶亲疏来作评述。
但是无论是在“挺林派”还是“挺粟派”的文章和辩论中,他们对林彪的历史功绩都是给予相当的肯定的。
尤其,在“挺粟派”对林彪的质疑中,也只是质疑其能力与他人相对的高低,以及由这种高低带来的失误。
也就是说,对功劳的质量有一定的非议,但对功劳本身还是肯定的。
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网民人数达1.62亿。
以林彪为代表的一些集功过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在这个愈加广阔的媒介空间里以特有的方式宣告他们重新回到公众的集体记忆中。
林彪归来:新政治文明的体现
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林彪的真实形象已多次在各种影视作品、书籍、教材中出现,但在官方举办的大型活动中,林彪依然是隐形的。
此次在中宣部和解放军四总部联合举办的庆祝解放军建军80周年大型展会上出现林彪的照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集体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了党对历史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做法。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他还曾强调,“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深入思考,科学分析,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自觉运用这三个规律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
客观地看待历史不仅是个历史学术问题,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
正是因为这种主观认识的深化,促进了客观行动的深入。
在本次建国以来军队建设和国防成就展上,林彪以真实客观的历史形象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无疑就是当前党、国家和军队领导集体贯彻唯物史观,正视我军历史,全面客观对待我军历史的最好注解。
正如中国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姜廷玉对这次林彪照片展出所作的阐释,“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是本次展览的最大特点,将十大元帅包括林彪的照片如实展出,是尊重历史的做法,历史就是这样的,没有必要回避,我们的百科全书对于这部分都是如实纪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