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征文)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很喜欢画画,可是就象自己在文学领域的领悟一样,仅仅停留在业余都算不上的水平,虽然画得不多水平有限,但并不影响我欣赏艺术的热情。
前几天,霪雨霏霏,因为已经决定第二天去,所以有些担心这种阴寒的天气是否会影响欣赏的兴致。可想不到,本来预报有雪的早上竟然出了太阳,心情由于这小小的意外莫名地大好起来。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即将到达时又阴风怒号了,因为参观的人多,要在室外排队进入,可是心中仿佛还装着启程时的那抹明媚的阳光,还有满心对艺术殿堂的向往,天气的恶劣竟然全没放在心上。
终于可以进入美术馆了,从九曲回转的大堂找了一本安省美术馆的平面图。呵,可真大啊,共有五层之多,共有27000多平方呎的有效展览面积,但被分隔成很多个画廊,每个画廊差不多都有个不同的主题,比如有远古的、有近代的,又细分为十六世纪的、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和当代的,有加拿大的、欧洲的、非洲的、美洲其它地方的等等, 绘画类、雕塑类、工艺品类也都分置于不同的场馆,雕塑又有木雕、石雕、牙雕、金属雕、微雕等等,馆藏还有大量的摄影作品,工艺品的种类就更繁杂些,譬如地下室展出了数量极多的航船的模型,其中有战舰、远洋帆船、游艇等,大到几米小到几个厘米,几乎将船的任何细部都缩微地表现出来,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还有微型手枪,鼻烟壶等等,其制作之精巧、材料之多样、工艺之细腻都是我至今所仅见。
浸淫在艺术的氛围里,我觉得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是那样浅薄,自己的艺术修养不足以体味很多作品的内涵,我很惭愧,心中留下的都是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仰慕以及他们作品的叹为观止。
刚到一楼时,有一幅毕加索的作品吸引了我,我是头一次看到真品,在芸芸名画中能注意到它,无疑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的魅力。原来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毕加索如此地受人推崇,看了这幅画后才些许地明白了。这幅画的构思非常有意思,真的让人感觉品味无穷的感觉。这幅画要看你怎么去看,可以看成是两个人,既象在亲密亲吻,又象脸对脸在彼此凝视,画面会让你思索他们之间在传递什么样的语言、感情和感觉;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少女,而这个少女也是一半白,一半黑,我想画家也许想体现的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吧,每个人都有白的一面和黑的一面,不是吗?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琢磨和欣赏中,就会给人意味深远,口有余香的感觉。因为实在有太多的作品可以欣赏,是没办法在一幅画下停留太久的,但那却是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幅画,也许赋予欣赏者更多的思绪、想像空间以拓展不同个体对艺术的个性化理解,这正是画家的伟大之处吧。
诸如此类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画作是不少的。在二楼的一个画廊里,我驻足在一幅体现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油画前,这张画在帆布上的油画大约有两平米大小,其中细腻地表现力让我记忆犹新,譬如在画面中央是层林尽染天色苍茫的树,中间的树叶轮廓清晰,并以不同层次的颜色渲染了田园之美,而树梢的枝叶就做了螺旋型模糊处理以表现云移风动枝条的摇曳,几乎只只树叶和枝条都是匠心独运的,这在油画中是不易做到的;画的上部是迷蒙的天气,以层叠的云彩涂抹出微雨后的清晨,苍茫朦胧又透着清新的况味;画的下部树下水塘中有疏落的小船,船上刻画有不同职业和装束的人们有摆渡的有捉鱼的,表情动作细腻而到位,水中抑或是寒鸭,抑或是鱼鹰悠闲地游嬉于船的周围,与人类和自然之间达成一种和谐地共生共容,整个画面静谧而安详,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风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感叹和羡慕画家竟能以如此强的表现力描摹出如此的恬淡与安然的自然之美。
雕塑方面的精彩之作就更多的,有一樽海神波塞冬掠夺维纳斯的青铜雕塑就是其中之一,维纳斯整个形体圆润线条柔美,脸部神色惊慌,手臂伸展显示了突遭掠夺的无所适从,而波塞冬的形体肌肉毕现,骨节粗大,莫不显示了一个掠夺者的力量,粗鄙的手指深陷在维纳斯的腿部肌肉里,其野蛮与维纳斯的美形成鲜明的对比,雕塑整体动感非常强,而青铜的光泽和锃亮的底色更把作者的智慧、艺术的精美与人类金属铸造技术完美地结合体现出来。
安省美术馆的馆藏之丰富、水平之高实在令人惊叹,很多作品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无论是从它创作的发源本身、还是它所包容的文化、时代、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还有作品历尽沧桑地能走到公众的面前信手拈来皆为典故。从远古的粗糙工艺、和对原始人体本色的崇拜演变到现代细腻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从抽象到写实,从欧洲中世纪浓厚的宗教艺术到非洲的土著文明,从线条粗犷的石雕到尺寸之间的微雕,从阿喀琉斯之踵到耶酥的受难,从纤毫毕现的航模到自由奔放的莎乐美,我是很难形容置身于这样的殿堂的所思所感的,如果勉强用两个词形容,那么只有震撼和钦服而已。
这次安省美术馆之行不是没有遗憾,一来走马观花,好作品太多而时间有限,很多都没来得及好好体味;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美术馆内是不让照相的(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是闪光灯对画作有影响),所以只能写以一篇文章聊以纪念经历了一次艺术洗礼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