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移民紧急援助基金成立的消息,心中不禁一热。
是啊,在我们身边新移民发生的一系列不幸事件中,每一次或留下了一对悲惨的孤儿寡母,或一个贫困潦倒的家庭,而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保险保障的家庭,都会濒临绝境,而紧急援助基金的建立,无疑是雪中送炭。
有幸聆听了基金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在林林总总的计划和释疑之外,总觉得还有几分缺憾,所以不吐不快,也算是为完善基金的发展,说些逆耳忠言吧。
首先,对什么情况可以称为是“紧急”没有作出定义,那么是自杀、车祸、被盗、火灾还是命案呢?如果属于上述的紧急情况的话,一般的家庭在平常至少应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那种一旦出事就找单位的做法,也太中国化了点儿,显然是不符合加拿大国情的。
社会保险机制下,是让人们居安思危,靠平时的积累来供紧急之需,这个保险机制是动用了全社会的力量来运作的,其实力显然会远远大于这个“紧急援助基金”的。
如果新移民以为有了这个“紧急援助基金”的存在,而高枕无忧,放弃社会现有的各种保险,那事到临头一定会有杯水车薪,后悔莫及的切肤感受。
因为从目前该组织的解释来看,实在看不出已经有了多少基金的存在,而未来靠社会捐助、义卖、义务服务等收集的资金,在来源上是不确定的,在数量上更会是个悬念。
其次,紧急援助的金额没有明确的界定,必然会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带来纠纷和困扰。
也许组织者认为,目前尚无资金,订出太高的标准也是空谈。
但是,象已经现成的保险计划中,比如车祸后租车或雇用保姆的标准都是一清二楚,这样受害者在投保之前就会对自己的受益有所了解,以平衡自己的投资计划。
如果“紧急援助基金”在成立之初就没有定下明细标准,而是以后case by case就事论事,基金少的时候就少援助一些,多的时候就慷慨一点儿。
长远来看,一定会出现死了人的家庭,只获得200元救助以及无限的同情,而伤条腿的却得了两万援助的荒唐事。
一旦受难者所得到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救助,那么“援助”一词的含义就大大缩水了,到时候组织者混个出镜率倒成了现实,做秀的成分多过了援助。
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个机构,并没有想好具体的援助措施,而是抱着先成立起来,到时候再说的态度,似乎有点花架子和不负责任的味道。
既然想做救助这件事情,就把救助的条件、标准说出来,这样捐助者、受助者都会清楚你的可依赖性有多大。
没有详细计划的事情,很难让捐助者相信你是真的要做一些事情,好像你想拍电影,不给投资者讲故事情节,你只管拿钱来,我就会好好拍,谁会相信你呢?当然有些事情是,先要哄起来,才能引来大凤凰,但毕竟这样的基金和保险有重复和交叉的功效,无非是一个不用事先投入,一个需要日积月累。
但我更倾向于,日积月累和面向所有大众的保险机制,来得会更成熟一些,而不需要一步步摸索和另起炉灶。
再者说,“新移民紧急援助基金”的所有骨干成员,都是以义工的身份出现,平心而论,义工这个词,说好吧他是无私奉献,说不好吧,一旦有责任纠纷的时候就会变成挡箭牌,“人家一分不拿,还怎么着?”
援助基金是一个汇聚社会财产并加以再分配的机构,没有一个固定的和负责任的Full time 工作人员,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缺陷,给人的感觉是临时机构。
我也做过和正在做义工,深知义工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有多大,把一笔巨额资金交给一群流动的决策者去再分配,这样大胆的捐助者,恐怕也不会很多吧。
说这么多厥词,无非是希望一个真正的“援助者”,出现在我们的社区中,而不是为了仅仅扩大个人的影响,而想了这么一个绝好的组织,并大张旗鼓地撑了起来。
我尊重每一个付出劳动并为之努力的人,也衷心希望这个“基金”会为落难的新移民,提供莫大的经济上的帮助,而不仅仅是无限的同情和几双温暖的大手,握来握去。
(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