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康熙遗诏中,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版本。曾经一时间,认为雍正私下添笔加画的说辞大有人在。
结合现实反推历史:
对于大清皇帝而言,他也是蒙古国的大汗以及西藏的文殊皇帝,所以康熙遗诏也一定不会只有一个版本。现存台北的博物馆之内,放着康熙遗诏的真迹,对于皇位的继承问题给了很好的权威解答。诏书内容清楚地写着传位于四子。根据这份遗诏的规格,还有采用的物品,加上最后那个玉玺印章,的确是真迹无疑,所以这份遗诏就是出自康熙之手,是历史上真实的传位诏书。
另外,在大清朝,想要去仿制一套遗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材料到制品,都是御用之物,所以想要仿制等于就是自寻死路。
从书写习惯上洞察一二:
在古代封建社会,尤其是皇家王朝,帝王将相家的阿哥们一直都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而且在古代,他们的书写内容里往往都会夹杂很多的繁体字,比如这个“于”字。在古代,“于”一般书写为“于”,这在书法界里更是常见,所以这一点也是一个破绽,诏书里出现“于”而不是“于”就显得不贴实际。
从康熙对胤禛的认识上看:
我们知道,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中,二阿哥为首的太子党、四爷党和八爷党是三股强有力的势力。八爷终因被举报结党营私,所以康熙就否定了他。再说胤礽,他是康熙嫡妻赫舍里皇后所生嫡长子,按理说可以顺理成章继承皇位,但由于他不像八爷那样惯弄权术,而且也不懂得恪守太子本分,在种种政治斗争中,总被牵扯总被利用,所以也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王位之路。
这么一来,坐享其成的四爷党笑到了最后,所以康熙最终选定四阿哥胤禛也在情理之中了。
但有时候给我们的感觉是,康熙一直不看好胤禛。但事实是,假象背后就隐藏着真实。康熙作为一代帝王,其城府和独到的用人眼光,既不被人看透,又让人为之信服,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