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尔茨与习近平1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面
德国总理肖尔茨在访问北京时强调了对话的必要性,而且谈及了维吾尔族人权、台湾政策、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等几乎所有争议话题。但肖尔茨此次访华在德国国内甚至执政联盟内部都引起争议。经历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后,西方国家正在思考是否过于依赖另一个专制国家中国。
肖尔茨的访华时机也受到质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数周前刚开启第三次任期,“习家军”垄断了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习近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布鲁塞尔研究机构俄罗斯暨欧亚研究中心主任方娴雅(Theresa Fallon) 对德国之声表示,在美中关系因为台湾问题更加紧张之际,肖尔茨的访问发生在“笨拙”的时间点。她同时指出,肖尔茨将出席即将举办的G20峰会,大可在峰会举办期间与习近平会面。
“要注意的是,他真的带给中国巨大信心,因为如今的中国相当受到排斥。”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巴尔金(Noah Barkin)也质疑肖尔茨的访问时机。“对北京而言,这无关乎具体成果,更重要的是德国总理在二十大后很快便访问习近平的象征意义。”
“这使他的终身领导人地位具有国际合法性,也显示出中国没有被孤立。”
然而,柏林表示已经与主要伙伴进行了磋商,而肖尔茨则坚持他是以“欧洲人”以及德国领导人身份访华。肖尔茨认为,在新冠疫情导致长期停顿后,与中国领导人的直接会谈变得更加重要。他在行前也承诺会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尊重公民自由和新疆少数民族权利。
“中国将更认真看待欧美对两岸问题的立场”
事实上,肖尔茨在与李克强的记者会上确实谈及人权、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及台湾等议题。肖尔茨表示,德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对台湾现状的任何改变都必须是以和平形式而且经过双方同意。
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司马安洲(Andrew Small)表示,肖尔茨在访问期间针对两岸问题传达的信息“特别重要”。
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分析称,在看到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受到制裁后,中国如今比年初时更重视美国和欧洲对台湾的集体立场。
“中国确实必须认真对待此事,严肃看待这件事清的经济和技术层面以及军事和平。”
与此同时,司马安洲认为肖尔茨在访问前缺乏与欧洲伙伴进行协调,以“真正将传递的信息欧洲化,并表明德国正在成为欧洲集体的一部分”。
巴塞尔大学的政治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韦伯(Ralph Weber)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共宣传机关正在将肖尔茨的访问包装成反美之行,华盛顿将会不太高兴。正在寻求统一的对华政策的欧盟,则看到了一个冒进的成员国。即便在德国联邦政府内部,大家也对正确的对华政策存在分歧,并且为中远入股汉堡港问题争论不休,后者现在已经被夸大为整个德中关系的试金石。在这种情况下,肖尔茨是否能真正在中国改变什么东西,极大地取决于他的具体行为,以及习近平在俄乌战争等议题上会发出怎样的讯号。 ”
数天前,肖尔茨不顾内阁及执政联盟中的反对声浪,推动通过了汉堡港中资入股的交易,允许中远集团收购汉堡港一个码头的24.9%股权。
肖尔茨此次携带12名德国企业代表访华,行程只有一天。
德国经济界“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肖尔茨此次访华还有一个经济界代表团随行,成员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巴斯夫和德意志银行董事会主席。他预计中国领导人会注意到,德国与中国的商业关系是一个优先事项。
德国在贸易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近期受到质疑。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周五才呼吁欧盟国家减少对华依赖。
俄罗斯暨欧亚研究中心的方娴雅认为,德国的对华政策“分裂”,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她表示,虽然一些在中国投资的大企业“需要近乎游说肖尔茨去那里促进他们利益”,但其他中小企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司马安洲则表示,德国部分企业不仅没有减少对华依赖,反而加深与中国的关系,“朝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虽然原材料等特定领域在可预见未来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司马安洲仍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可以开始重新平衡投资,重新平衡贸易”。
德国的对华政策将驶向何方?
针对肖尔茨的中国行,科隆社会伦理学家纳斯(Elmar Nass)在区域性日报《纽伦堡报》(Nürnberger Zeitung)发表客座评论称:“总理宣布对中国的新路线。但道德问题必须以具体行动来衡量。否则我们很快就会体验到错误的俄罗斯政策的毁灭性似曾相识。”
纳斯认为,自由国家必须团结合作抵抗中国的霸权,并且公开谈论侵犯人权的行为。“在尊严问题上不保持沉默,这是自由民主国家的本质。”
他同时也警告,习近平希望让全球经济规则与共产党目标保持一致,并重塑世界经济。“如果肖尔茨现在说,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同于五年前,那么他就没有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此前的言论。”
纳斯认为,肖尔茨和经济代表团在中国期盼依靠市场竞争以及自由规则的遵守是短视的。“现在加入关于尊严和政治自由的伦理论点,不过是没有具体后果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