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天前某人发表的文章“我们为什么不能抱怨”,我感慨很深,不是深有感触,而是在想,我们为什么要抱怨?
每个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经历不尽人意的事情,只是,你抱怨就行了吗?
大学毕业工作2年后,我于2002年3月以国际留学生的身份孤身一人来到加拿大。
现在,我住在Toronto湖边的高档公寓里,在downtown 最繁华的地段做着白领,有着自己装修精美的办公室,开着用自己的钱挣来的Mini,更是与6月订婚,明年就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在几近6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我可以抱怨的事,但我没有,我所选择的,是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登陆Montreal的那天漫天风雪,是我长那么大以来从未见过的暴风雪。
帮我办留学的公司安排了人接,公路两边没有什么住房,只是一路的白,从机场去住宿的地方,我暗自神伤,在国内有父母朋友,我在外企做着白领,拿着高薪,是公司非管理阶层公派去欧洲旅行的第一人,我为什么要拼了命的来到这个当时对我来讲好像鸟不生蛋的地方。
来接的人把我和行李扔在一栋小房子的门口,说是我住宿的地方,然后丢下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我不管了”便开着车走了。
我一个人拖着两个沉重的行李箱,敲开了那里的门。
小房子原来是一个移民之家,里面住满了刚刚登陆的移民们,和我不同的是,他们都是夫妻一起,只有我,孤身一人。
那时,我抱怨了,但我能第二天就起程回国吗?我还是得硬着头皮在这里混下去。
在那里,我住了一个星期,一边办理着语言学校的入学手续,一边到处联系租房。
很快,我便在Montreal downtown找到了apartment,进了Concordia语言班第6级。
其实在国内我大学念的就是英文,但我始终觉得,我的英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坚信这将会对我在加拿大立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念到第七级的时候我便开始了申请Master的漫长过程。
学校3次拒绝了我的申请,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中国国际留学生,所以我在大学的成绩平均分必须要在80分以上。
在中国,我是拿二等奖学金的,全年级第3到第10名才有资格,McGill不管,一定要80分。
第一次申请的时候我几次三番去学校理论,管理入学申请的老太太给我一个建议,去念一个certificate,拿三门课,如果全是A,就收我。
我听话,念了3门课,全A,再申请,得到的答案是,再念3门,如果还全是A,就收。
于是我再念,结果可想而知,还让再念。
就这样,我扎扎实实地念完了整个certificate,最后申请第三次,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可以抱怨,如果不是中国太多的弄虚作假弄得加拿大学校不相信中国学生提供的成绩单;如果不是因为我是来自中国的国际留学生;我还可以抱怨,加拿大学校也许有种族歧视;如果我不是孤身一人,我可以有个人安慰我;还有很多如果,我可能第一次申请就完美成功。
但我没有抱怨。
念完Master, 我一度眼高手低,一心瞅准了FP500强的公司,加上没有任何相关的工作经验,我投出去的数不盛数的简历就如同投石入海,渺无音信。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好多中国的同学都因为不是那么挑剔,陆陆续续都找到工作,我还在找。
我这时还是可以抱怨的,抱怨那些单位不给我机会面试;抱怨为什么他们都需要有工作经验的candidates;抱怨他们是不是看不起中国人。
但我没有,也更没有放弃自信,我相信,谁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我只接到了2 个面试,第一个我顺利成为最后胜下的2个人之一,但我终于以法语的弱势没能拿到。
第二个面试,我又是从众多的应征者中称为最后的胜利者。
相比当初先于我找到工作的同学而言,我拿着更高的工资,有着更好的福利,我很得意,也很骄傲自己没有抱怨过。
有一天突然决定看看我当初用来申请工作的简历,很有感慨,上面的工作经验就连我看了都不会聘用,更何况是那些大公司。
于是得出结论,光抱怨是没有用的,关键是从自身找问题,是语言不够好,是简历不够吸引人,是与人交流的能力不够强,还是真的加拿大有问题。
现在我也可以加入那些拿着高收入却仍为了加4%工资而不是3.5%而罢工的人群,我骄傲于我几年来完完全全无依无靠所achieve的一切。
我不抱怨,但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