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加国(针对非投资移民)的国人,相信不少有把多余的钱存在银行,这是不明智的。
因为,在加拿大的银行利率本来就很低的,而且利息还要交税。
银行存款实际上是”死钱”,很可能利息赶不上物价的增长。
使财产负增长。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使财产增值,投资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投资可以使财产增长,也可能不成功。
因此,要有的精神准备。
为了提高成功率,在投资前充分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务必多了解投资的种类和风险回报的关系。
不要轻信他人,也不要”草木皆兵”。
投资可大可小,投资风险有大有小,回报也是有大有小,不过,回报未必是同投资成正比。
这要看时机和运气。
对那些专业的金融专家和企业家来说。
他们肯定是有宏大的目标,那些太复杂了,笔者不敢忘言。
这里还是针对一般的打工阶层谈起。
一般来说,投资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资金。
资金从积累开始。
资金积累要有计划。
平时,有点多余的钱,尽量不要花掉。
最好是从每月的工资中抽一定的比例以备投资用。
另外,要准时交各种费用,如信用卡,电话费,上网费等等,建立良好的信用,这是今后能借钱的保证。
我的第一次投资是1999年。
拿出自己的多余积蓄2000加元,购买了显达的基金。
三个月后降了%10,我当机立断抛出。
那次一共亏了200加元。
这还算是很运气的了,那个时候,正好碰上泡沫(2000年开时),很多投资股票、基金的人都亏得一塌糊涂(亏80%以上)。
我的一个朋友投资高科技基金没及时抛出,一下亏了近五万,眼泪都流了出来。
还有一个同行,自己有四万,在银行借四万炒股,股票跌到剩四万时,她借的立即被银行收回,自己马上亏了四万。
那次之后,我发现自己对金融是那样的外行。
有了那教训之后,我就慎重多了(说实话,可能有人看来,亏200元不算什么,但当时,对我来说是很心痛的,那时恐怕餐馆都舍不得去一次)。
后来,有不少理财游说我买这买那的,都一概被我拒绝了。
主要是感到当时的经济不太好。
不想再投资股票基金一类,故把重点转移。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份地产报发现,房屋的价格到了历史新低,利率也降到历史新低,而利率还在降。
这是绝无仅有的。
凭强烈的直觉,感到要是不买房,就对不起老天给你的机会。
可是,买屋的首期是个问题,找遍了亲朋好友,肯借的不多,因为他们多数的经济同我一样紧张。
不过,还是七凑八凑凑了一点。
还是不够,眼看买不成了,关键时刻经纪帮了大忙。
原因是当时的市场很淡,经纪很想把房卖出,因此,愿意千方百计帮我想办法借钱。
而且在他的推动下,银行的条件也放宽了很多。
那次,从本来十几万都买不起,发展到最后能买到30几万,真是奇迹。
投资一年多,一下赚十万。
吃到甜头,再接再厉,随后又多买了几套。
在三年的时间里,竟然赚了超过四十万。
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在加国,能借钱是很重要的,借得越多就越有信用。
越有信用就能借得越多。
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次。
有了开头,后面就比较好办了。
信用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不管是打工的还是做生意的,主要是看(1)你有没有长期的稳定收入(2)是不是按时偿还各种费用和贷款。
而你的存款有多少不重要,存款多不等于有信用。
有钱,只能说买汽车买房子等,你可以一次付清。
但是不意味着能(向银行)借到钱。
这几年的经验,让我的感觉是,对于穷人来说,不想永远打工,想进一步发展的话,就要尽量多资本积累一点资本,敢于借钱,同时,不要过于保守,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笔者不主张过于冒险,至少不能影响维持生计)。
世界上没有100%的事。
投资也有可能失败。
谁都一样。
跌倒爬起来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是实在胆子太小,就不要去考虑难度大风险很高的股票一类。
可以选一些低风险的投资。
比如房地产、某些相对可靠一点互惠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