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我曾经在网上刊登自己买房的故事,之后的一年半中,不断地有熟悉不熟悉的人来问我关于如何找房子的事。
因此重新来回顾一下我自己买房的经历,特别是买房后的一些事,也许能给那些还在找房的朋友一点帮助。
买与不买之间
到多伦多后整整住了4年多的公寓。
虽然那时(2000年)的房价和现在比真是低,可是自己的钱更少,没有首期,当时房屋贷款的利息也比较高,算下来比住公寓的总开支高了很多。
除非把买房看作投资,否则住房上的花销那么大,会令自己的生活非常紧张。
客观上讲,应该说当年那些硬买了房子的人都做对了。
谁也想不到后来会涨这么多。
我之所以四年都没买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当时一直也没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房子。
而我当时的经纪似乎也没有搞清这一点。
他推荐给我的房子怎么看怎么不喜欢。
我想,也许以我当时的财力,大概只能买那些我不喜欢的房子吧。
不过,如果当年就那么为买而买,而错过了我现在买到的满意的房子的话,我想还不如现在这样好。
对比来说,当年和我后来找房考虑的东西同样是那么几点:一是类型,是买新房还是旧房?独立,半独立,还是镇屋?或者是CONDO?二是地点,要考虑学区,交通,小区居民的成分等。
在不同地方买房也会严重影响生活方式。
三是价钱,大家可能都有类似的体会,就是喜欢的房子往往买不起,而买得起的房子又不喜欢。
主要是因为没钱,所以先看了一阵CONDO。
但是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需要的是HOUSE。
于是去找HOUSE。
但由于超过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所以一直没能摆脱转租的念头。
如果我是那种特别强调投资的人倒也罢了,完全从出租的角度去找房也很容易。
但又不是,每次看到那些好租的房子,它们的状况又实在无法让我产生购买的欲望。
这个“可租”的念头,严重干扰了我寻找自己喜欢的房子的范围。
就这么着,第一轮找房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要挑老房子买
时间一晃过了三年。
这三年中,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周围认识的人纷纷买房,没买的变成少数了。
这对我的家人产生了巨大的刺激。
他们叫我买房的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早先不买房的因素也渐渐消失了。
首期慢慢攒起来了;利息越来越低,房价虽涨,每月的负担反而少了。
由于周围的朋友不断地买房,所以我也不断地有机会去参观一家又一家新新旧旧的房子,一个又一个小区,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房子也渐渐地浮现出来了。
了解自己的需要是我能够后来买房成功最重要的一点。
我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老区的老房子。
特别是三十年以上四十年以下的那种类型。
那些房子通常坐落在一个很成熟的社区,邻居,学校,交通,购物等方面都很明确。
房子的LOT很大,和邻居之间的间距很远,私密性比较好。
街道弯弯曲曲,再加上绿树成荫,环境比较漂亮。
不过,老房子一般在内部结构和设施上比不上新房子。
所以,与其说我是喜欢老房子,还不如说我是喜欢老区。
我实在不喜欢现在越建越挤的新区。
特别是为了省地,LOT一般是狭长的,把车库建在前面,象个大鼻子,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外观。
还有新区的树太小,草地几乎没有,街道笔直。
不管从哪边看出去,满眼都是房子。
到美国出差时看到美国的房子也没有建得这么挤的。
在找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老区老房子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便宜。
这么多年房价狂涨,老房子相对涨得很少。
我认为现在市场上很多的15至20年的房子是不够“老”的。
15到20年前正好是上次房地产狂潮。
那时大量建起来的房子,我对其外观(鼻子型车库)和质量都不是很满意。
由于当时买价高,现在卖价也低不下去。
而30年以上的老房子就不同了,特别是那些在里面住了几十年的人,他们当时的房价可能只有几万,涨到现在,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不过,既然老房子涨得慢,买的时候是开心了,可是将来转卖的时候也涨不了多少。
好在到我这次买房时,我已经彻底抛开了“投资”的念头。
我只想买一个我喜欢,又买得起的房子自住。
挑房的时候看什么
第一就是看学区。
我也喜欢好的学区,但对好学区的定义和房产经纪的说法有所不同。
现在一些华人集中的小区的学校,统考的分数确实是不错的。
但这样就是好学区的唯一标准了?我不同意。
我自己就是在这种“分数第一”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对这种表面的分数下掩盖的问题有切身的体会。
另外,这种“名校区”的房子已经Price In,价格炒得太高了。
也去看过几个所谓名校区,家家户户都在出租,小区一到晚上停满了车。
我真不喜欢住在这种“名校区”里面。
当我自己明白了要找什么样的房子后,找起来就很容易了。
经纪给我提供的房产信息中,大多数我一眼就知道是否合适。
有些没把握的,跑到外面和小区去看一下,也就了然了。
我听说很多人在选房时,前后看了上百套房子。
我过目过的,肯定不止数百,但进去看的只有10个左右。
多伦多其实房型还是相当单调的。
在几个年代建的房子,彼此之间有些区别,但同时代建的房子内部几乎很雷同。
越到后面越雷同。
比如现在流行两个观念,一个叫Open Concept, 一个叫Wide Lot, 好家伙,现在的新房几乎清一色都是这样的。
想找不是这两个概念的还找不到了。
有个性的房子,恐怕只有那些自己建的房子中才能找到。
既然结构没什么可看的,进去看什么呢?如果看,无非是看装修。
好的装修和布置能让买者产生好的感觉,往往能多卖不少钱。
那么从买者的角度,就要努力地不要让自己受这个观感的影响。
装修再好,也不见得正好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如果自己请人搞往往花钱更少。
而且多少已经用了几年了,总有折旧吧。
但假如装修花了一万,现在的特点是恨不得卖两万回来。
房间布置就更骗人了,那些画和家具,现在看着好,人家搬家是要带走的呀。
真正留给自己的就是房子的结构。
踏坡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看房子的过程很漫长,但没想到真正买到的过程却快得出奇。
那时,正在闹SARS,我的经纪因为从香港刚回来,正在自我隔离。
他照老规矩通过email给我发了一堆Listing。
我一眼就看中了Conservation Park北面小区里的一套房子。
这个Conservation小区我是几年前钓鱼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当时觉得小区环境非常漂亮,几乎每个房子我都喜欢。
更妙的是,这么幽静的地方,实际上却坐落在Markham的Downtown附近,交通购物极为方便。
其实多伦多也是如此,真正环境优美 的地方不是要跑到19街那么北,而是市区的很多保留地附近的小区。
比如High Park附近。
而这个Conservation Park是Rouge River的一段,是候鸟迁徙的休憩处,按照法律,是永远不会再搞房地产开发的。
我以前看了看,发现房价都在我能承受的范围之外,所以,一直没把这个小区作为重点。
没想到这套房子只叫价29万2。
我当天下午就自己去看了,正碰上房主老太太在扫院子,我和她还聊了几句,得知她是个单身的退休教师,在这里住了24年了,子女都长大了,打理不了这么大的院子。
我一看,也吓了我一跳,我虽然也喜欢大院子,但这么大的院子也超出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何况院子荒芜一片,我不由地也担心起自己以后怎么经营这个院子来。
可是转念一想,我搞得再差,也不可能比现在更差了。
况且价格实在太诱人了。
而且它的位置也不错,离路口不远不近,西面到McCowan约200米,北面到Highway 7也是200米。
斜对面就是巨大的Markville Mall, 我父母可以步行去。
典型的闹中取静。
美中不足的是Corner房,后院不够完整,不过这不是很大的缺点。
自己看过之后,我请经纪带我进去看。
我发现这是一套2000多尺,四卧室双车库的房子。
房屋的装修很旧,但感觉保养得很好,一半是实木地板。
房屋的结构也好。
。
以我当时低于30万的预算,即使是很老的房子,也只能买到三卧室,单车库。
至于旁边的新旺角小区,则只能买到Townhouse。
这时,我的经纪指出了它的“致命缺点”,原来它的门牌号码是44号,难怪没什么华人去看。
但是对我来说,只要价格低,门牌这一点不是特别重要。
西人则估计是嫌院子不好,再加上又闹SARS,根本没人和我竞争,我砍了一万,以大大低于我预算的价格拿下了这栋房子(比小区的均价低4-5万)。
(快乐小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