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我知道的一点中国航天系统的内幕

文章发布时间:November 20, 2007

近两天来,嫦娥一号一再推迟其预订的工作行程,中文媒体议论纷纷。

凑个热闹,谈谈我知道的一点N年内幕。

十几年前,中国接连几次成功发射卫星上天,尤其是长征系列的捆绑式火箭的成功升空,更是让世人对于中国航天界的长足进步刮目相看。

一次,我与几位在航天系统工作的同学闲聊,提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远比航空领域要大?

一位在部机关工作的同学回答: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业模式。

飞机制造是批量生产,产品要长时间反复地使用,因此,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要足够高。

这样,对于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流程要求很高,而这恰恰是中国工业界的一个软肋。

火箭升空和卫星上天,是一锤子买卖,成功与否,就是这么一下子,因此不像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要形成系列化的稳定的工业能力,要细水长流,航天发射更像是当年的石油会战,到时候方方面面的牵头专家和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在发射现场严密监视,有问题立马当场解决。

一句话,每一次发射都是靠人现场堆出来的,事前,没有一个人敢打包票最后是否成功。

后来,美国的航天飞机几度出事,慢慢地印证了同学的说法:因为航天发射是一锤子买卖的特质,航天飞机因此缺乏普通飞机在研制过程中反复试验的机会,因此,往往在实际发射过程中出现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问题。

所以,此次嫦娥一号探月如果圆满成功,说明这一次的任务,现场的组织和协调足够出色,相关部件的制造装配经受住了考验;如果中间出了什么岔子,说明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大到现场专家也没有办法解决了。

那么,现在嫦娥一号在干什么?可能正在按照预订程序,测试相关仪器的工作状态;也可能出现意外,现场人员正在挥汗之中。

我个人看好这次绕月飞行的任务,应该大致可以完成。

与中国近些年的卫星发射相比较,嫦娥一号并无太多的技术难度,不过是卫星上的火箭功率大一些,通讯的距离远一些,这些都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